APP下载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问题与路径

2021-07-19石云

电脑与电信 2021年5期
关键词:六盘水调查结果考研

石云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1 引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介绍高校202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时强调,将重点研制出台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聚焦高等教育不平衡发展矛盾,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高校协同发展、服务能力提升的文件[2]。笔者将围绕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计算机专业服务地方行业或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并提出解决思路。

2 专业概述

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于2000年,并于2000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1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该专业以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技术人才为主,专业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科学基础体系为核心。2011年以后,逐步增加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模块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工程项目的研发与实施能力;面对新形势,着眼贵州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和人才急需,在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调整优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于2015年增加了“软件工程+大数据”模块的课程内容,于2018 年增加了“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模块的课程内容,以计算机学科素养、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开发基础及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专业内涵,使毕业生在具备软件开发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在更宽的领域从事设计与开发工作。累计培养毕业生15届,总人数达1500余人。

3 专业建设现状调研

为了摸清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情况,笔者以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 届、2019届、2020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就业质量、毕业生升学、创业教育、对自己现状(就业或求职)满意度四个方面。

调查共下发问卷186份,收回答卷100份。其中,2018届有毕业生46人,收回答卷20份;2019届有毕业生45人,收回答卷22份;2020届有毕业生95人,收回答卷58份。

3.1 就业质量的调查分析

针对“就业质量”的调查主要从“毕业后是否就业”“工作与专业是否相关”“毕业后的月收入”“用人单位类型”“工作城市名称”“工作省份名称”“家乡所在省份名称”“家乡所在城市名称”八个维度展开。

从调查结果(见表1 和图1)不难发现,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生源95%以上为贵州省内各市县区,其中10%~20%为六盘水市。毕业后80%~93%工作于贵州省内的国有或民营企业,其中10%左右工作地为六盘水。毕业生月收入均值在4000元左右。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该专业“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调查结果也反映出2020 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毕业生的就业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

表1 就业质量调查结果一览表

从调查结果雷达图(见图1)能直观看出,三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均很低,有一半以上的毕业生没有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为了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的问题,笔者通过爬取“58同城”六盘水、贵阳、以及贵州省周边城市遵义IT业的招聘信息,经数据清洗、编程运行、生成招聘职位词云图(见图2)。数据显示,“计算机技术支持/维护”职位最多,工资水平仅为3000元。此岗位对于专科层次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可以胜任。导致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工资水平相当但工作稳定的体制内工作,如政府文员、小学教师、档案管理员等。

图1 就业质量调查结果雷达图

图2 贵州区域IT行业招聘职位云图

3.2 毕业生升学的调查分析

针对“毕业生升学”的调查主要从“家庭教育背景”“家庭职业阶层”“参加过国内研究生考试”“希望母校提供(其他)留学服务”四个维度展开。

从调查结果(见表2和图3)容易发现,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8至2020三届学生的父辈教育背景90%以上为高中及以下,80%以上的职业阶层为农民或者农民工,这三届毕业生无人参加考研或者留学。反映出父辈的教育背景和职业阶层对毕业生升学的影响:毕业后希望尽早工作为家庭分担生活压力,不愿意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高成本的升学上。当前全国就业压力增大,西部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向好,“西漂”人员不断增多,西部地方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想要找到心仪的工作,提升教育层次才更有竞争力。

表2 毕业生升学调查结果一览表

图3 毕业生升学调查结果雷达图

为此,笔者通过爬取与可视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16年至2020年的招生数据(图4),不难看出各省报考研究生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北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位居全国其他省份前列,而贵州研究生报考人数仅高于宁夏、西藏和青海。

图4 2016-2020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趋势图

从图5 可以看出,2016 年至2020 年,贵州考研人数占比在逐渐升高,但涨幅仅为0.04%。从图6可见,2017年至2020年贵州考研报录比呈逐年提升态势。

图5 2016-2020年贵州省考研报考人数全国占比趋势图

图6 2016-2020年全国考研报录比趋势图

通过采集及可视化六盘水师范学院各二级学院毕业生近三年升入研究生的数据(图7),毕业生的研究生考取率折射出各二级学院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考研内容除了专业核心知识外,还有公共基础知识,如数学、英语、政治,其中数学和英语是二本地方院校学生最为薄弱的学科,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打磨和提高。因此,需要二级学院为有志于考研的学生提供学习环境,营造考研氛围,帮助他们克服考研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树立信心。

图7 2018年-2020年六盘水师范学院各二级学院考研情况条形图

3.3 创业教育情况及创业教育对工作或学习帮助的调查分析

对于“创业教育情况”主要从“接受过创业辅导活动”“接受过创业教学课程”“接受过创业竞赛活动”“接受过创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3、图8)显示,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仅有约50%的毕业生表示在校期间接受过创业教育,而接受过“创业竞赛活动”“创业实践活动”这两类创业教育项目的不足40%,折射出该专业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3 创业教育情况调查结果一览表

图8 创业教育情况调查结果组合图

对于“创业教育对工作或学习的帮助”主要从“创业辅导活动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有帮助”“创业教学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有帮助”“创业竞赛活动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有帮助”“创业实践活动对现在的工作或学习有帮助”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4、图9)显示,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在接受过创业教育后,有70%~80%认为创业教育对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有帮助,反映出创业教育对毕业生的工作或学习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参与度高的创业活动带来的帮助更大。

表4 创业教育对工作或学习的帮助调查结果一览表

图9 创业教育对工作或学习的帮助调查结果雷达图

3.4 对自己现状(就业或求职)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对于“对自己现状(就业或求职)满意度”从“不满意”“满意”“很满意”三个层次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5和图10)显示,六盘水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对于自己(就业或求职)现状“很满意”的仅占4%,而“不满意”的达40%。极少数的毕业生达成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而接近一半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处境不满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反映出毕业生虽然已经就业,但就业岗位或工作环境偏离了自己的职业期待;另一方面折射出毕业生现有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不足,不能达到所向往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

表5 对自己现状(就业或求职)满意度调查结果一览表

图10 对自己现状(就业或求职)满意度调查结果条形图

3.5 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学科专业发展乏力

西部地区IT 产业规模小,从业者的发展空间有限,当地高校引入优秀计算机学科人才困难,现有师资的职业规划拟定缺乏统筹与引导,学科科研与课程教学的凝聚力匮乏,难以形成研究合力,导致学科发展平台(科研与教学)难以形成。学科优势不突出,专业特色不鲜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强,专业任课教师从业成就的获得感不足。

(2)“升学”教育缺位,双创教育力度不足

升学教育方面,缺乏支持学生考研的系统化措施,比如,考研启蒙教育、考研交流会、考研心理疏导、提供良好备考环境、分类开展基础课程(数学、英语、计算机学科基础综合)教学等。没有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学位授权点。

双创教育方面,双创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少量的实践环节多采用验证、模仿实验的方式,品质有待提升。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没有跨学科的教学能力,没有创业、管理等相关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营方式与模式,双创教育师资水平不足。

4 改革思路

4.1 下大力气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整体设计与统筹落实教学团队建设

西部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师资数量少,跨专业共用师资的情况普遍存在,二级学院基于计算机类各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科共享、专业分立”的原则划分课程群,再以课程群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组建后,通过制度和方案明确团队负责人及成员职责,明确各教学团队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教学目标形成、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资源平台共享等方面协作与沟通的责任义务,以高定位的课程管理抓住教学质量建设的源头,改变“因人制课”和“课程孤岛”现象[3]。

(2)持续提升校内师资科研水平

根据二级学院建立的教师能力提升的一系列制度和方案,依托对口帮扶高校,采用送学、访学和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的方式,统筹安排校内师资到对口帮扶高校参加科研项目组的研究工作。统筹组织校内师资与对口帮扶高校开展科研项目联合申报,以对口帮扶高校博导或者优秀硕导为项目负责人,以本校师资为项目成员,通过科研项目训练增强科研意识,通过团队成员间的协作和自身努力提高科研能力,为组建校内科研团队打下基础。基于学科发展定位和专业建设需求,依托对口帮扶高校开展订单式博士培养和优秀师资引进,逐步形成学科优势方向。

(3)落实分级基层教学组织建设

二级学院统筹组建由教学系和教学团队构成的基层教学组织,明确各级职责,组织、协调与监督各级开展工作。教学系负责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教学团队负责课程建设、教学任务执行和教师教学指导。各级组织各施其责,重点突破,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有序、高质量开展。

4.2 形成有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模式

(1)借龙头企业之力提高专业建设的内力

积极与IT 业的龙头企业联合申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项目,筹措专项建设资金,共建开展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的校内实训基地,以及开展综合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涵盖学科基础、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综合实训、创新创业孵化实验室、科创孵化实验室六个模块的实验室体系。引进企业师资开展包括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在内的实践教学,加强本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建立企业专任导师制促进学生专业社团成长与校内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提升。

(2)切实与地方企业开展产教融合

聚焦区域传统产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需要,利用学校在矿业、化材、生科等学科建立的优秀课程群,逐步形成紧密对接当地产业升级需要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方向。与地方企业共同拟定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定制化地产出服务地方行业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以满足企业新员工岗前培训、员工技术能力提升和学校选修课程资源建设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互聘、互教、互通”。学校的新理论、新知识与企业新工艺、新技术相融合,共同承担技术改造和项目攻关,实现校企“双赢”,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3)校企师资携手提升实践类课程内涵

形成包括独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五个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在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逐步优化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程中的占比,持续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质量。

实践类课程实施“1+2双教师制”教学方式改革,即一门实训课程配置一名高校教师和一名企业教师。高校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方案把控课程质量,企业教师利用真实案例开展实践教学落实课程目标。

4.3 深入开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将课程教学由过去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转变为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延展到双创、科创、考研、就业等本领的培养,建立课上知识传授与课下能力培养相结合,课程教学与创新创业、科研素养培养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改革。第一学年课上开展学科基础教学,课下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学科忠诚度;第二学年课上开展专业基础教学,课下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第三学年课上开展专业课程教学,课下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建立考研信心;第四学年实施企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4.4 落实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基于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图11),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细化“教学组织”“质量评估”“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分析”,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图11 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图(来源于该校〔2019〕54号文件)

第一,建立涵盖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教师任课、教材选用和教师教学五个方面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3]。

第二,建立由二级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系和教学团队构成的课程监督体系,对课群结构、课程安排、内容组织、师资配置、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3]进行指导、监控与评估,确保课程大纲遵照人才培养方案拟定,课程按纲施教。

第三,建立包括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对比评价[3],教风、学风、教育理念对教学质量影响评价[3],学生、同行、专家及领导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四个维度的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有效促进持续改进。

4.5 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导向,不断推进专业思政建设

引导计算机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立德树人、开展价值塑造,同时进行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实现课程思政[4]。当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任课教师都同向而行,形成育人合力,最终实现专业思政建设。

5 结语

地方应用型高校担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合格建设者的使命。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变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建设需要克服优秀师资匮乏、实践教学条件差、服务地方发展能力弱等诸多问题,摒弃“等靠要”的工作思路,借对口帮扶高校、IT龙头企业之“东风”,以配套制度和政策激发改革内驱力为保障,不断提高本校计算机专业师资科研能力和实践类课程内涵;把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持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水平。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支撑下,通过与当地企业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专业方向,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逐步形成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实现西部地方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振兴。

猜你喜欢

六盘水调查结果考研
我的考研故事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考研,我是怎么坚持过来的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六盘水
工作十二年后,我才去考研
六盘水二题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艺术风味-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