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星泛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1-07-19施国君毛艳娥周大海
施国君 毛艳娥 周大海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人工智能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36
引言
超星泛雅是集微视频、云课堂、师生互动、资源管理、教学管理、教学评估于一体的混合式网络教学平台[1]。任课教师是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建设者和管理者,线上教学资源主要由任课教师提供;学生利用该教学平台提供的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的线上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课教师统计分析学生线上网络平台的学习情况、贡献度和参与度,利用线下课堂或实验对共同性问题集中解答,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有针对性讲解和答疑,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点要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2-3]。从传统教学模式到利用超星泛雅平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是实现课程教学从“教”的质量向“学”的质量的转变、从“灌输”质量向“激发”学生能力的转变,从“讲解者”向学习环境“设计者”的转变,彻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及解决思路
传统教学模式多以PPT为主体的多媒体式教学方法,强调教师授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弱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影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图表多,而知识点的讲授又需要结合图表,单纯依靠教材和PPT提供的图表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理解难度大。因此,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课堂互动环节少,学生学习兴趣低,热情不足,学习效果不理想。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构建基于超星泛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与信息化资源深度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随时随地利用超星泛雅线上预习、线下课堂巩固。这种带着问题进入课堂的学习方式彻底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从“让我学到我要学”教学理念的转变。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尝试,弱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教师起到启发、引导、答疑、解惑的辅助作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设与运行,对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为例,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涉及知识点多、理解难度大,为方便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及有效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课程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切割、细化,制作相对应的微PPT和微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同时,对切割的微PPT和微视频等知识点配套相关的测试题、思考题和作业题,便于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教学手段灵活多样。任课教师依托构建的教学平台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视情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程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2.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技术路线
2.1.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教师为引导”的建设原则。
2.1.2 突出线上课程资源建设与使用,线上课程资源建设遵循知识点切割、时间点分离、地点分散的原则,让学生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线上课程资源[4]。
2.1.3 强调线下教学互动性和实践性,线下课程教学突出知识点启发、课堂翻转、答疑解惑;实践教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动手操作、调试运行,强调实验内容的线上准备[5]。
2.1.4 以过程化考核为抓手,实现学习、答疑、评价与改进的同步进行。依托构建的教学平台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效果,通过平台积累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构造学习、评价与改进的良性闭环环节。
2.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
以超星泛雅为基础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其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所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具有课前学习、课中学习、课后学习、学生云和考核与评价等功能模块,为学生提供课程的微PPT、微视频、云课堂、案例教学等线上资源,同时任课教师承担平台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角色[6]。
图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功能结构图
2.2.1 课前教学模块——线上教学。该模块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首先任课教师依据授课节次发布课前学习任务,上传PPT和微课视频等相关课程资源;然后学生利用PPT和观看微课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记录重点和难点;最后学生利用单元测试模块,对学习知识点掌握和理解程度进行课程内容测验,单元测试模块根据学生提交的答案自动给出测验结果。利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可以在微课视频的答疑和提问区提出问题,教师可以一一解答或同学间讨论,授课教师根据师生间、同学间讨论情况梳理疑问点,调整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作为过程化考核指标点。
利用课前教学模块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将课程知识点切割成微视频和微PPT、实现学习时间点分离、学习地点分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2.2 课中教学模块——线下教学。授课教师梳理课前教学模块的微课视频、微PPT和讨论区,导入课程任务,重点讲授核心知识点和讨论区的疑难点。对相对独立、易掌握知识点单独设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以翻转课堂方式学习、讨论、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
课程实验采取任务驱动法,每个实验设置多个任务,学生多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实施任务,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小组成员共享团队合作成果,小组成员贡献度采用小组成员间、小组间、师生间互评,记录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作为过程化考核指标点。
2.2.3 课后教学模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后线上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上传课后作业、测试题,学习在线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和测试;课后线下活动主要是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批阅评定成绩。记录上述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作为过程化考核指标点。
2.2.4 学生云教学模块——线上教学。该模块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展示平台,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教师为引导”目标牵引,教师引导性安排教学任务,学生以PPT或微视频方式上传作品到云平台,体现课堂翻转由线下到线上。学生贡献度和参与度采用学生间、师生间互评,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作为过程化考核指标点。
2.2.5 考核与评价教学模块——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模块主要实现学生签到、期末考试和教学过程表现的管理,教师建立课程题库、组织考试、评定学生成绩,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参与度和贡献度,作为过程化考核指标点。
2.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考核与评价
依据课程平台生成的学生签到情况、作业情况、测试结果、期末考试、贡献度等数据,动态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过程化考核指标点由表1所示。通过这样的考核评价手段,做到学习和评价同步进行,实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
课程考核指标点权重和相互关系如表1所示,课程总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基于过程性考核,按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生成各指标点数据,按照在线学习时长,课前、课中、课后表现,到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完成质量等因素打分,最终形成平时成绩。
表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化考核表
2.3.1 总评成绩A=平时成绩A1×40%+期末考试A2×60%
2.3.2 平时成绩A1=理论教学B1×30%+实验教学B2×60%+学生云B3×10%
2.3.3 理论教学B1=课前C1×20%+课中C2×30%+课后C3× 50%
2.3.4 实验教学B2=课前D1×20%+课中D2×60%+课后D3×20%
构建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经过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两轮教学试运行,某轮教学抽取3名学生的指标点考核数据如表1所示,从表1样本数据看出,平时成绩好的学生其总评成绩也很优异,表明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提升学习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型已经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经过两轮教学试用与测试,两轮教学目标达成度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目标达成度
从表2看出本轮教学的指标点达成度较上轮教学均有提高,表明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提升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和使用,使学生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进行重复性学习,课程资源真正做到共享,借助平台师生互动性更强,评价结果的实时性对学生起到直接的督促作用,对国内同类高校课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建设与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由于课程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造成课程资源建设复杂度高、知识点切割难度大、工作量大;由于课程软硬件资源、师资队伍不足等因素,造成平台的师生互动性、实时性不够,制约了学生对平台的利用率。针对上述问题,后续应逐步完善平台的建设与运行,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