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18周玉航黄玉林李伟清吴华黄洪萍
周玉航 黄玉林 李伟清 吴华 黄洪萍
输血技术属于外科发展的重大成就,可以救治急危重患者。然而在临床输血工作中输血所致不良反应较严重,对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限制极大[1]。通过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同种免疫反应会增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约高达10%,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白细胞含量的关联性较大。近年来,人们对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认知与研究促进了输血技术的发展,所以必须注重输血过程的安全性问题[2]。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本院收集的986 例需要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3 例。对照组男251 例,女242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5 岁,平均年龄(45.8±7.7)岁;其中421 例患者为外科手术大出血,72 例患者为产科大出血。研究组男255 例,女238 例;最年龄小26 岁,最大66 岁,平均年龄(46.6±9.3)岁;其中63 例患者为外科手术大出血,430 例患者为产科大出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在输血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当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当按照不良反应类型与症状给予静卧、抗过敏药物和终止输血操作,同时准备好急救药物,对患者做好急救处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血治疗,患者应静卧,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和终止输血操作,准备好急救药物。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发热、血红蛋白尿、过敏及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是在血液输注和输注完毕后,患者于1~2 h内出现体温升高、消化道反应、寒战、皮肤红疹等反应,严重可导致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由于血型检测错误所致严重溶血反应则不纳入到研究范围内。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输血治疗主要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患者,此种治疗方式可以挽救患者生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输血治疗不仅可以补充患者的血量,维持血容量,还能够补充凝血因子,避免血液出现凝固障碍。临床上采取输血治疗时是以输注同类型血液为主,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前应当做好交叉配血试验[3]。当患者未出现红细胞凝集反应时才可开展输血治疗。
根据相关医学资料,国外病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血液凝集规律与ABO 血型能够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生理学和病理学基础。在之后的医学发展中,临床医师建立血液抗凝技术和交叉配血技术,以此确保输血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大部分出血患者接收输血治疗后极易发生过敏、发热及血红蛋白尿等不良反应,同时会出现呕吐、恶心与皮肤红疹等反应,对患者输血安全的影响较大[4]。所以在本次研究中,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用常规输血技术和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探讨不同输血技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有助于增加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成分含量,有效抢救和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血型鉴定技术的快速发展明显降低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率。现阶段,临床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且此种输血反应主要是患者输血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不能对症状及体征进行预测。在输血结束2 h内患者极易出现体温升高、消化道反应、皮肤红疹、寒战、血红蛋白尿等反应。当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还会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5]。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血液内存在异体白细胞,血液输注期间白细胞进入到体内,会产生白介素-1、白介素-6、白介素-8 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多种炎性介质,导致患者体内免疫功能产生变化,从而出现发热和过敏性反应[6]。一般情况下,当患者出现轻度过敏性反应时对机体健康危害较轻,然而在治疗期间会由于其他因素出现大出血情况,从而降低机体储备能力[7]。然而轻度过敏反应会对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危害患者预后。通过相关研究报道显示[8,9],人体内的白细胞可以作为病毒寄主,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在处理血液期间不能过滤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当患者输注的血液内包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 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时就会引发多种疾病,对机体健康与安全影响非常大。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属于新兴输血治疗方法,相比于传统输血技术,此种输血方式的应用优势显著,可以减少或者去除血液内的白细胞含量,对血液内白细胞计数进行控制,避免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发生非溶血性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降低白细胞中病毒含量,防止患者发生病毒感染症状,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进一步提升输血治疗的安全率[10]。针对上述问题,本次研究将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应用于需要输血的患者中。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除了可以减少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防止白细胞进入患者体内,释放炎性介质,避免传播疾病,还可以有效过滤血液内的炎性介质,避免影响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功能与形态,减少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所以,对于多数需要输血的患者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属于优选输血方式。在输血治疗期间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由于输血方式属于临床抢救生命的措施,所以在治疗期间应当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宜的输血方式。对于严重烧伤患者应当采用血浆输注治疗,由于烧伤患者体内血浆丢失率较多,此时若给予患者全血输注治疗将会增加体内红细胞浓度,进一步增加血液粘滞性,对患者血液循环功能影响较大。当患者存在严重贫血症状,则可以采用红细胞悬液输注治疗。由于贫血严重的患者体内红细胞计数少,且血红蛋白浓度低。针对出血性患者,则应当输注浓缩血小板悬液和含有凝血物质的血浆,以此加强患者的血小板凝聚力和血液凝固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少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需要输血的患者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以此提升患者抢救效率,维护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