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乳管镜和乳腺超声在诊断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2021-07-18陈媛媛唐诗邓杰华
陈媛媛 唐诗 邓杰华
乳头溢液是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表现症状,可根据乳孔溢液情况划分为单孔溢液与多孔溢液;根据溢液性状可分为血性溢液及非血性溢液,其中非血性溢液包括无色水样、黄色浆液性、白色乳汁样溢液等;根据诱发原因也可划分为生理性溢液及病理性溢液,其中乳管内病变则是导致病理性溢液的主要原因[1]。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可分为良性、恶性,一旦考虑诊断为乳管内病变,应尽早行手术活检,对于早期导管内乳头状癌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乳腺超声、纤维乳管镜均是临床常用的乳腺检查手段,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两种检查方式在乳头溢液病因筛查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时检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良好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乳腺外科于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58 例乳头溢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9 岁,平均年龄(43.51±9.49)岁。均自愿接受乳腺超声、纤维乳管镜两项检查,资料齐全,知晓研究内容与方法,自愿签署同意书;已排除既往罹患乳腺癌、存在乳管疾病手术治疗史、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方法
1.2.1纤维乳管镜检查 选用仪器为北京博莱德光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FVS-6000MI 内窥镜摄像光源系统,选用配套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TV 适配器及摄像机等设备。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以无菌小纱布蘸取5 ml 的1%利多卡因与5 mg 硝酸甘油,于患侧乳头处湿敷进行局部麻醉,手术视野用75%酒精进行消毒杀菌,常规铺巾,将乳头上提,挤压乳头,根据乳头溢液位置明确病变乳管所在位置,用直径4 mm的平头针穿刺进入溢液乳管,再用1%利多卡因注入,先用细探针扩张溢液乳管,逐渐更换更粗的探针进一步扩张,将内窥镜插入到溢液乳管内,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160000 U的配比方案,将混合配置液注入,进一步扩张充盈乳管,在此期间应将内窥镜与乳管方向保持一致,逐步进入到乳管腔内,根据显示屏上所显示的乳管情况,准确观察记录乳管扩张情况、了解是否存在实质性占位、有无絮状物。针对存在实质性占位患者,也需记录占位位置与乳头之间的距离,观察病变的形态、颜色与数量。检查完毕后,将乳管内液体排出,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嘱咐患者24 h 内禁止沐浴。
1.2.2乳腺超声检查 选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超声诊断仪进行乳腺检查,选用高频探头,设定为10 MHz。检查时,指导患者取平卧位,让患者双手抱头,保证双侧乳房充分暴露,用超声探头对乳腺进行探查,观察是否存在乳管扩张情况,了解乳腺透声与乳管内异常回声出现情况,是否存在腺体异常情况,并对病灶所在位置、大小、数量等信息进行记录,观察血流情况。
1.2.3手术病理检查 患者应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巾,术中挤压乳头,根据乳溢位置确认溢液乳管后,向溢液乳管内适当注入亚甲蓝,取同侧乳晕旁做一弧形切口,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游离至乳头下方蓝染乳管,切断并结扎乳头端蓝染导管,后沿蓝染导管方向下将蓝染乳管与周围蓝染腺体组织切除,将切除标本送检,开展病理学检查,将残腔关闭,逐层缝合。
1.3观察指标 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纤维乳管镜、乳腺超声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及灵敏度。诊断准确率=(真阳+真阴)/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真阳+假阴)×100%。
1.4判定标准 ①接受纤维乳管镜检查时,观察到占位性病变者,提示存在乳管内乳头状肿瘤可能;存在乳管扩张、乳管内絮状物者,提示可能存在乳管扩张、炎症等疾病[2]。②乳腺超声检查时,乳管内存在异常回声且与乳管相通,提示乳管内存在占位性病变可能;如可观察到乳管扩张,伴发或不伴发导管内透声差,则提示乳管扩张或炎症;如腺体内可见异常低回声团,提示为腺体内占位性病变。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证实,58 例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不典型乳头样增生)51 例,非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乳腺囊肿、乳腺增生、乳腺导管炎)7 例。乳腺超声的诊断准确率为58.62%(34/58),灵敏度为58.82%(30/51);纤维乳管镜的诊断准确率为91.38%(53/58),灵敏度为96.08%(49/51)。纤维乳管镜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乳腺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8、20.265,P<0.05)。见表1,表2。
表1 乳腺超声诊断结果(n)
表2 纤维乳管镜诊断结果(n)
3 讨论
病理性乳头溢液是指乳腺导管在非生理状态下出现分泌液体的情况。女性患者乳头溢液发生率较高,仅次于乳腺疼痛、乳腺肿块两项症状。调查发现[3,4],乳头溢液作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占乳腺疾病的3.0%~13.7%。病理性乳头溢液中血性溢液的发生率占50%以上。乳头溢液患者中多数无导管内占位性病灶,而导管内出现占位性病灶者仅占36%~52%。乳管内乳头状病变包括乳管内乳头状瘤、乳头状癌。乳管内乳头状瘤可分为单发或多发两种形式,是一种良性肿瘤,多为单发病变,表现为桑葚样、息肉样肿物隆起,无糜烂、无出血表现,周围管壁光滑且有弹性[5,6]。目前,临床针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查诊断时,多是将病变乳管切除后送检,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高,但是此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初诊检查,创伤性较高,患者的认可度较低。因此,选择一种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检出率高的检出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超声是临床乳腺疾病常用的检查方式,无创伤,检出较为方便,可有效检出乳管外占位性病变,但是针对乳腺管腔内病变的检出率较低。纤维乳管镜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无痛苦的乳腺检查方式,对于乳腺导管内病变性质的疾病检出率较高,检查过程中可直接在电视屏幕上对受检者的乳腺导管上皮、管腔情况进行观察,可有效追踪、捕捉乳头溢液患者的病灶,可有效判断乳头溢液患者的病因,更好的提升乳腺疾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7-9]。利用乳管镜进行检查时,可有效明确病灶大小、数量、分布,对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确定具有指导作用,可进一步明确手术切除范围,减少对患者乳腺组织的损伤。利用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进行检查时,可见管腔壁方向纵向蔓延着不规则隆起,管壁僵硬、基底宽大且无蒂,表面可观察到出血、糜烂表现。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可见管腔内出现弥漫性不规则增生、管壁粗糙[10]。在临床诊断时,需对导管内癌与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特征进行观察对比,若患者出现管壁粗糙、管腔出血等情况,则提出存在恶性病变的可能。
本组研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可知,对于乳头溢液患者的病因检出中,乳腺超声与纤维乳管镜均具有一定的检出率,二者相比,纤维乳管镜的诊断准确率更高。纤维乳管镜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诊断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排除因操作不足所致误诊以外,大致与患者乳管内病灶微小,易脱落有关;同时部分乳管内肿瘤病变发展后,合并严重乳管炎症时,炎性分泌物、坏死物也会将管腔壁覆盖,导致下方病变无法取材,进而导致误诊情况发生[11,12];乳管良性病变处于重度炎症下,管腔狭窄明显,乳管壁粗糙且僵硬,外观与导管内癌相似,也会增加误诊风险。
综上所述,纤维乳管镜的应用,可直接观察到乳管上皮与管腔内病变,可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进行有效诊断,更好检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更好为患者后续手术方案制定提供指导依据,且此种检查方式的创伤小、使用方便,可作为乳头溢液的首选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