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1-07-18张金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心绞痛心肌梗死

张金玲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冠心病并发症[1],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的特点,若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2]。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术后卧床时间长,心功能恢复较慢,因此在术后还需加强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中缺乏针对性的心脏康复训练,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故本文就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详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19 年11 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 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 例。对照组中男22 例,女12 例;年龄60~76 岁,平均年龄(67.05±2.9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0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4.65±1.79)h;梗死部位:前壁梗死10 例,下壁梗死11 例,前间壁梗死8 例,正后壁梗死5 例;心功能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级14 例,Ⅲ级16 例,Ⅳ级4 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5 例,高中12 例,大专及以上7 例。观察组中男23 例,女11 例;年龄61~77 岁,平均年龄(67.08±3.3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11 h,平均发病至就诊时间(4.72±2.10)h;梗死部位:前壁梗死9 例,下壁梗死12 例,前间壁梗死9 例,正后壁梗死4 例;心功能NYHA 分级:Ⅱ级15 例,Ⅲ级17 例,Ⅳ级2 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7 例,高中11 例,大专及以上6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心肌标志物检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病情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要求;②年龄≥60 岁的患者;③已成功完成手术治疗的患者;④沟通交流能力、视听觉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②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③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④神志不清醒的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术后责任护士对患者加强病情和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急救准备;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吸氧护理、用药指导,并指导其进行常规运动锻炼。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①护理评估:在术后由护理人员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心理情绪,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所需训练强度进行判断,并制定个体化的心脏康复训练方案。②感知教育:术后,在患者意识恢复后,责任护士向其详细讲解影响疾病康复的因素,了解未遵医治疗的危害性,掌握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结合患者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并组织患者参与康复交流探讨会,通过积极参与活动维持乐观的心态。③心脏康复训练具体内容:a.术后第1 天:叮嘱患者绝对卧床,根据患者身体实际情况指导并协助其进行远端肢体轻度活动,指导患者掌握腹式呼吸训练、踝关节及腕关节非阻抗运动的方法及技巧,5~10 min/次,3 次/d;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坐便器,进行床上排便训练。b.术后第2 天: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坐起、上身抬高以及四肢关节活动,10 min/次,3 次/d。c.术后第3 天:协助患者完成床旁站立、坐下训练,10 min/次,3 次/d。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时间及次数。d.术后第4 天:指导患者进行床旁步行训练,2 次/d,可根据其肌力和运动耐力恢复情况增加步行距离。e.术后第5 天:在走廊内进行步行训练,同时进行上下楼梯训练,2~3 次/d。f.术后第6 天:增加步行训练的距离及上下楼梯训练的次数。康复师和护理人员在患者整个心脏康复训练期间全程陪同,当患者出现不适情况,则立即让患者停止训练。

1.4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作比较,并发症主要包括心绞痛、反复心绞痛、心力衰竭。②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住院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比较()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且患者对疾病的临床描述不准确,临床误诊率高,会耽误最佳治疗时间[3],进而对临床疗效和预后产生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及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升康复效果意义重大。这是由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进而降低其运动能力及心功能,对术后康复效果产生影响。

常规护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心脏康复训练措施,故康复效果有限。本次研究中以健康信念为框架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一方面通过感知教育可促进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的提高,从而能够自觉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和疾病康复的行为[4],有助于健康信念的建立,坚持及配合进行术后心脏康复训练;另一方面通过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能够促使患者的血液黏稠度下降及冠脉血流速度改善,有助于缺血心肌血供的恢复,平衡血管舒张和收缩因子,故能够促进心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改善[5],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了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心脏康复训练适合推广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对心功能改善、康复效果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