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试析

2021-07-17黎焯君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渗透心理健康德育

黎焯君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阶段教育。我国所提倡的德育教学和其他国家所理解的德育教学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国认同的是广义的德育,除了心理教育,还包括思想和政治以及法律和道德方面的教育,为了可以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就要尽量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随后从三方面阐述了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以此来提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德育;心理健康;措施;渗透

引言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小学阶段必须要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而在小学阶段,渗入德育教育也是极其重要的。我国所重点提倡的德育教育当中,主要包括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师需要尽量培养学生适应环境以及提升自我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他们形成面对挫折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但在我国的小学阶段,德育教学当中,学校和教师比较忽视,因此在实际教学的时候,经常会产生理论和实际相互脱离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知识合二为一,促进学生的多层次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而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就连小学生也不能幸免。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但由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施加的压力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健全,使得他们产生过多的病态心理[1]。在我国长期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仍有许多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升学率",而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尺。抛开了除智育外的其他四育。在这样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学校及教师会选择性忽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并扼杀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这些行为都严重违背了小学生的教育规律。使得我国的小学生出现了比较错误的自我价值观念,缺乏自信心,并长期都处于一种非常焦虑并且并不十分健康的情绪状态。在社会方面,社会风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因素,社会当中的风气,对于每一个社会上生活的人都会造成影响,而社会文化的不同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是有所差异的。例如,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错误价值观念的信息将会影响小学生的认知情况。不良社会风气很有可能会让有一些小学生出现心理扭曲的问题,形成一种并不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还有世界观。因此,为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朝着心理健康方向发展,学校、家庭还有社会这几方面必须要共同联合,尽量让不良的社会风气能够被遏制,做到净化社会环境,树立更加健康,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社会风气。在家庭方面,有的学生处于一种家庭关系并不和谐的氛围当中,使得孩子性格变得胆小、不合群;有的家庭则是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错误的举止不进行矫正,对其放任自流;还有一些家庭的父母长期来都在外地打工,将学生托付给老一辈人进行教养,父母双方在孩子成长路上的缺席,使得孩子缺乏必要的情感寄托,容易产生逆反、焦虑心理,严重缺乏与人交流的耐心与自信心。

二、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并不应该只限于课堂上,学校需要尽量创设一个更加健康的校园氛围,同时教师也需要帮助家长,在一个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当中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足够明确自己在教学活动当中是典型的组织者和建设者,想要建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必须在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之余,调整自己在心理方面的状态还有课时的安排[2]。教师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能正确疏导自身的不良情绪。教师需要足够明确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事实上正是教师以及学生相互人际交往的整个过程。因此需要始终坚持心理相容的基础原则。坚持其中的心理是否相容的最基础的原则就是教师是不是足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个体的人格以及意志还有实际的需求。这也是教学活动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一项必要条件。教师应积极建设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能对自己疑问的知识点,自由发表个人言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才会展现真实的自己,发挥自身的潜能。班级中同学之间和谐相处的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班级,是在学校当中学生最为基础的一项活动场所,班级中萦绕的的心理氛围也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谐的班级心理氛围,对未来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够起到非常直接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则是不好的效果。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进丰富的德育活动之中

学校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化、艺术、体育和科技类活动,從不同的部分让学生能够对德育提高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身心,从而改善学生心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课题内容,站在不同角色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课题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还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加丰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安排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师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从而取得一个更加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了解学生情绪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现后需及时辅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教师应深入学生群体之中,通过观察、调查等方式,多角度了解班级学生心理状况,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心理健康问题也具有相对差异性,所以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调节方法。在心理健康辅导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教给学生可以正确的宣泄自己情绪的途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对于自己有正确的理解,正确评价自己。

(三)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除了进行德育教学,还应更加积极地了解在学和教材当中所存在的德育因素,努力将德育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课,语文课和地理课课程中的文字、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土资源常识等丰富的德育教学因素,对学生需要正确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拥有一个更加积极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还有价值观。例如,在外语课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在地理课上应让学生了解到我国人均可使用资源并不充足,以此可以充分的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环境的基础意识。在实施教学时,要妥善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得以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教学中使用讨论法实施教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身对课题的想法和看法,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民主、宽容等心理品质;如果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师单方面的给学生灌输相关的学科知识,不给学生任何思考的机会,则会形成学生专制、独裁的不良心理品质。学生一直以来都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一言一行都很有可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时必须坚持以身作则原则,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状态,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之中,教师更要不断完善自身人格,在师生的教学互动中充分发挥道德示范作用。例如,教师在点评学生时,如果可以更加客观并且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会让学生形成客观的品质,如果教师仅凭个人观点武断的否定学生,就容易使学生形成专制的不良品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之间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还应尽量多角度的渗透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让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得以保护;其次,每位教师也应将自己当成是学生心灵的导师,遵循我国的小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同的特点,利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个别进行辅导,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骆惠丽.小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8.

[2]饶雪琴.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心理健康教育[J].中外交流,2019.

[3] 伍清文,阳作香,魏楚珊.铸幸福教育品牌 立上品教化境界——基于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幸福课程实践研究[J].  课程教学研究. 2018(09)

[4] 刘颖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路径优化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8(09)

[5] 徐金硕. 论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19(04)

猜你喜欢

渗透心理健康德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