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诺在北平

2021-07-17郑学富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燕京大学海伦斯诺

郑学富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花神庙一侧的山坡上,立着一个不大的墓碑,碑上镌刻着叶剑英的题词: “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斯诺在中国生活了13 年,其中旅居北平5年,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里他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 最终他的一部分骨灰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煤渣胡同21号:美国驻北平新闻记者

1928年7月,23岁的斯诺从日本搭船抵达中国上海,任职《密勒氏评论报》,开始了他的新闻记者、编辑生涯。次年7月,斯诺旅行采访,第一次到达北平。12月, 他被美国新闻界的海外机构—— 统一新闻协会聘为驻远东的游历记者。1931年10月,斯诺与来到上海的美国姑娘海伦·福斯特一见钟情,第二年举行了婚礼。

1933年3月,斯诺成为统一新闻协会驻北平代表,携海伦到北平赴任。斯诺对北平的印象是:“亚洲最壮丽、最有趣的都城。”

斯诺夫妻俩在北平煤渣胡同21 号租了一幢房子住了下来,开始了“介于新闻与学术之间”的生活。有时外出采访,为统一新闻协会提供新闻稿,更多时候在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斯诺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历史各个方面。但他看到的这些材料都是英文版的二手材料,难免带有倾向性观点,感到不全面、不太可靠。因此,他决心学斯诺在北平习中文。终于,斯诺学会了近1500 个汉字,他高兴地说:“这已使我能够阅读一些白话文作品了,我不完全是一个‘瞎子了。”

海淀軍机处8号院:兼职燕京大学新闻讲师

1934年初,斯诺以美国驻华记者身份应邀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为教书方便,他在海淀军机处8号院租了一处坐西朝东的别墅,房子中西合璧,院子里有一个占地1英亩的花园和一座小型游泳池,站在房子的窗口可以远眺颐和园和西山风景,而且房租每月才40 美元。斯诺高兴地写信告诉姐姐: “在院角我有一个书房,在窗户前我能看到颐和园,我能看到西山落日,柳树映衬着天空,在城市外面,蓝天清澄。”

从斯诺夫妇的新家到燕京大学步行只需10分钟,不远还有清华大学, 住在附近的多是中外学生、教师,这些人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学术氛围,加上环境优美,是一个读书学习、研究学问和潜心创作的好地方。

燕京大学新闻系的六七个教员中,有一半是当时英美德等国驻华记者兼任的,斯诺就是其中之一, 他担任新闻撰述学、旅行通讯等课程的教学。斯诺利用自己的美国人身份,收藏了许多“禁书”,如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苏联小说和反映中国红军的小册子,为进步的青年学生提供了精神食粮。

斯诺的家被学生们称为“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的窗口”,燕京大学的张兆麟、陈翰伯、黄华、龚澎、龚普生、李敏,清华大学的姚依

林、黄敬、陆璀与东北大学的宋黎等热血青年,都成了斯诺家的常客。他们在这里阅读进步书籍,与斯诺交谈讨论时政,斯诺也经常向学生们披露那些被国民党政府封锁了的消息,大家关心的都是中华民族的危亡。

盔甲厂胡同13号:爱国学生的避难所

1935年,斯诺因为被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驱报》聘为自由投稿记者,遂辞去了燕大的教席,从海淀搬到城里,在盔甲厂胡同13号租了一处属于教会的四合院。

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在游行队伍前列两侧,有一群外国记者跟踪采访,他们就是斯诺和海伦联系的英美等西方国家记者,希望借助报道引导国际舆论支持学生运动。记者一边拍照,一边跟着高呼口号,海伦对着警察高喊:“巡警站到学生一边去!”

这天,斯诺向纽约《太阳报》发送专电“中国又一次五四运动”,成了独家新闻。此后,其连续报道在英美报刊头版以醒目的标题刊出,并配以照片。12月10日, 伦敦《每日先驱报》发表《三千北京示威者力促反抗,城门关闭, “我们是日本殖民地吗?”》,斯诺的报道真实、生动、公正,冲破国民党当局的新闻封锁,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

12月12日,在斯诺建议下,龚普生、龚澎等学生在燕京大学临湖轩召开外国记者招待会,介绍学运情况。中国的中英文报纸也不顾当

局的新闻禁令,抢发消息。通过新闻媒体的迅速传播,“一二·九” 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并很快传遍国内外,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响应。

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派出大批军警镇压、毒打学生,数十名学生被砍伤,街道上血迹斑斑。这时,斯诺的家又成了爱国学生的避难所。为躲避当局的追捕,一些学生来到斯诺家中。斯诺夫妇极力提供方便,想方设法帮助也们通过哨卡,离开北平。清华大学女学生陆璀在游行示威中带头冲击西直门,

遭到宪兵毒打。斯诺见状,毅然走上前去现场采访她。警察将斯诺拉开,强行将陆璀带走。陆璀被释放后,在斯诺家中养伤一个多星期, 斯诺亲自护送她离开北平。

猜你喜欢

燕京大学海伦斯诺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作家死亡之谜
新中国成立前后燕京大学外籍教师的去留抉择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海伦·凯勒的故事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