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7-17陈蕊芳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问题

陈蕊芳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既要做到原汁原味,又科学有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博事业走向了新的阶段。对历史遗迹的开掘与保护,理解与传承成为当今文博学者的工作要旨。为此,本文依托信息化发展大潮,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策略予以论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问题;策略

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精髓。纵观古今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引未来。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让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历久弥新,深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着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与心态。只有做好文化的传承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

一、数字化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应用开始占据各大领域。在文化事业方面,数字化技术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1]。为了进一步凸显文化事业的重要意义,在对文博事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会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提升工作的效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积极的传播,让文化管理文化事业变得更加规范,也让更多的人从文化事业中得到更多的帮助。文化事业是民族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国兴。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极为迅猛。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宝贵财富,这些文化既包括物质上的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的遗产,所以在面对不同物质形态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传承手段。档案、图书等部门在应用数字化办公手段上开展得较早,其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在图书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可以对常规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在借阅过程中可以保障图书数量的足够供给,而且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还可以了解读者对于图书的喜好,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可见数字化信息技术已经在文化事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既体现了科学技術的进步,也体现出了文化事业的与时俱进,只有通过现代的先进手段,才能够让文化事业发展更具活力和生命力。本文中,我们要论及的是数字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影响。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概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古代建筑等文化的物质留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是采用非物质的形式,在文化、精神、娱乐等方面促进民族发展的文化类型。因此,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昆曲、南音,以及民俗表演、杂技等,这些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非常宽泛,种类十分丰富,所以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传承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继承的过程中,要注意分辨文化物质的类别,对其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非遗在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数字化应用有技术的局限

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经济与技术的共同发展下有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技术的有机结合,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数字化应用技术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这种局限首先来自于信息技术本身。信息技术是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事业发展下的产物,因此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科技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留存、展示与传承的过程中,数字化信息技术很难达到十全十美的状态。这是数字化发展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形式上没有明确的实体[2]。因此,在传承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靠口口相传,拜师学艺,所以在进行展示与解说的过程中,很难利用固有的技术进行全面的展示,观者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能看到其外在表象,并不能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这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论及数字化应用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技进步的脉络,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领域并没有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专门性的科技系统,在应用的时候还需要通过不同部门的研发,在应用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二)数字化无法体现艺术精髓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其外部的形式,也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而后者所占的比例更为明显。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作中,要特别重视文化艺术的内涵与价值,在展示与传承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艺术所具备的民族心理和精神特色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点所在。数字化信息技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方面是大有可为的,但是在技术应用的同时,我们却很容易丧失对艺术内涵的把控,尤其是像戏曲表演等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但是观者看到的只是这种艺术形式,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历史和发展都没有清晰的认识,最终难以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这也是数字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产生中的冲突。

三、有效促进数字化在非遗发展中的策略

(一)丰富传播形式

为了实现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有效作用,我们必然要考虑到数字化的形式,让数字化成为一种促进传播的有效手段[3]。为此,我们可以借助丰富的传播形式,来扩大数字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积极影响。这些方式应该采用较为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手段,在多种渠道和多个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文博馆等场所,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模拟历史发展的脉络,用讲解图和视频演示的方式,让人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蕴含了哪些内容。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平台在各大网站发布相关的内容。为了提升传播的效果,在网页上专门开辟相关的栏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地介绍,也可以通过相关的栏目与读者和观者进行互动。开设知识问答、有奖竞猜等形式。这些形式可以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博物馆的相关活动,而且能够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让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感兴趣。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网络社交平台或者是开辟专门的APP和公众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传播,但是在传播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重视所使用的传播形式,尤其是对于较为深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应该以轻松简易的方式传递给读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思想和内涵。而不是因为艰涩难懂的历史知识,让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望而却步。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字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应用,帮助非物质文化获得更为有益的发展。

(二)重视文化内涵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丰富的内涵意义,所以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传播形式,都应该重视其思想内涵的传播。一件艺术品即使有再精美的外表,没有内涵也不会让人获得深刻的认识,所以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就不重视其外在形式,那么在对他的思想内涵开局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施以重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故事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只有知其然而,而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够让更多的观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探究之路。

(三)扩大受众群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受众面窄。我们在平台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做得非常好,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即使我们的公众号做得再精美,没有人去阅读,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扩大受众的群体范围。为了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服务的质量,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设计相关的信息化内容。对于成年人、老年人和儿童,或者是对于不同兴趣类别的人,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而不是盲目的一概而论,这样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4]。比如针对儿童,我们可以采用简单的方式,以讲故事或者是现场活动的方式,让儿童能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切身的体会,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上千年的文化。针对成年人或者是老年人,我们可以将其喜好分成不同类别,定期推送相关的内容,让他们获得有益的知识。

四、结语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性为现今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传承历史文化的意义,作为传承者,我们应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得以延伸,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历史文化之美,积极投身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於歌.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J]. 大众文艺,2020(6):12-13.

[2]韦运玲,唐小玲,田小东,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刺绣数字化保护平台设计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2020(2):164-166.

[3]贾菁. 人工智能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进阶路向[J]. 当代传播,2020(1):98-101.

[4]孙雯,葛慧茹. 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再思考[J]. 艺术百家,2020(5):194-199,204.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问题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