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想象习作有梯度

2021-07-17刘文华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梯度要素习作

刘文华

统编版教材系统地将语文要素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有机地渗透在单元的每一课的文体教学之中。并分成若干个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生发点,在有温度的人文主题中,通过单元整体要素勾连的方式,使阅读和习作贴近儿童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下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第五单元“想象习作”为例,谈谈如何使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把握单元语文要素的关联,通过“想象”的知识积累与运用,实现阅读到习作的多向构建,促生学生在想象中获得习作写能力。

一、梯度路径,为想象思维构建有效体系

前苏联心理学家利维·维果茨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有意识的表现思维需要系统地构建,而人的思维可以通过系统的语言系统形成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各方面一步步走向成熟。因此,小学阶段作文训练应循序渐进,有梯度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语言功能,必须遵循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提供了想象习作的知识要素。但光有习作的知识要素是不够的,它只能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的目标。如何通过单元的语文知识要素之间的关联,有梯度地构建起学生想象的过程,是实现培养学生“想象力”,最终实现达到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有效和最实际的方法。

首先,以课文为例,让学生关注言语形式及表达方式,通过想象来感受自己曾经出现过的相类似的写作过程,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在《我变成了一棵树》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这类言语形式与大胆想象之间产生联系,使学生从中可以得到启发,对生活中常见事物展开想象,比如轮胎未必是圆的,书包未必是背的,图书未必是看和听的……

其次,关注单元导语和每课课后习题之间的内在关联。从教材文章中整体来把握“想象”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单元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从“单元导语”入手,有计划地构建教材文本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语文要素之间大体分为两个板块,通过表格不难看出,“课文中的宇宙的另一边有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想象有意思”问题设计指向文本教学,通过阅读言意兼得;而“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问题指向生活实践,关照自我表达运用。纵向看要素一之间的关联,通过文本走进想象,感知想象。要素二之间的勾连,注重指向学生生活,在给予言语形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的表达欲,通过习题之间的梯度,不难发现是循序渐进的习得过程。通过有梯度培养,让学生自然流露,更加放飞自我,力求将美好的想象与我们的实际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习作的教学过程,不但是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同时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维训练过程。学生从学会观察环境和感受生活,到对身边的事物产生情感,能够自主思考,构建习作思路,最终完成习作,是一个十分完整的创作想象思维的活动过程。教师在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习作时,通过审题、立意,到选材、构思,都尽量力求要突出一个“新”字。而想象思维的培养,正是以这个“新”字作为基点进行发展的具体体现。缺乏想象力,习作也就失去了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在表达上的生命力。

二、多元整合,强化语用还原想象性

还原想象性,我的理解就是借助文本内容和更多相关资料感受文章作者的写作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作者尝试写作的过程和方法,同时结合本单元主题课文的学习感悟,提高学生想象的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学生结合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开拓想象的思路,把自己的想象故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同学之间展示各自想象的成果,尝试对他人的想象故事做简单评价,感受习作带给他们的不同感受。还原想象性,就是通过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引发想象。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知的事物中选择具有启发价值的原形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当然“想象”不是胡思乱想,不是漫无目的,“想象”有一定的合理性且比较自然。“习作例文”中的阅读“批注”:铅笔有了梦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除了对想象和表达的关注外,教材中还提供了想象思维合理性的引导,文中豆角、丝瓜和铅笔一样,从形状上来看都是细长的。所以,铅笔才能够想成为“长长的豆角”“嫩嫩的丝瓜”,这才会与想象事物的形态上形成比较契合的关系。

还有一例,文章《尾巴它有一只猫》的阅读“批注”,对语言形式变序的表达进行了关注。通过逆向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反向想象思维,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的想象乐趣,同时训练学生换角度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想象习作教学中,我们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呢?我们还应该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加强生活实际和阅读教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想象力来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想象作文之前,教师要注重增加学生生活和阅读的积淀,切切实实让习作成为学生自主表达完成的行为。单元教学要求我们要立足“想象”这一主题,发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进行创设。例如:采用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关联,神话故事中人物“千里眼”与实际生活中的卫星定位系统;神话故事中孙悟空的“筋斗云”与超音速飞机等。这些例子都可以不同程度地激励学生去大胆想象,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更好发展。

2.利用教材内容创造更多想象空间。

教育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润物细无声”。教师要将学生潜移默化地带进一个想象的空间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展开科学合理想象,努力实现新异、有趣、务实。比如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时,应立足文章实际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引导方法,例如情景剧的形式,将文章內容情景再现出来,让学生展开想象,不但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现力。

3.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增添想象素材。

在鼓励学生创编想象故事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创编事件接龙、故事续写、创意分享、身份装换等活动,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纳入到想象情境中来,将想象空间不断调整提升。同时要鼓励学生努力创作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内容,增添想象素材,顺理成章地将口语的表达训练转移到习作中来。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利用好习作单元整体系统的构建,关注文本阅读理解与习作表达之间的必然联系,利用单元合力,形成完善的想象思维,最终落实好习作的表达,让想象有梯度,习作有温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梯度要素习作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地温梯度判定地热异常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