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美丽乡村 华侨城以“文旅”接续乡村振兴
2021-07-17
剑门山下,良田阡陌,村落屋舍分布其间,鸳鸯戏水小剑湖上。眼下正值万物生长的好时节,玫瑰、虞美人竞相开放……这百亩花海,是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双旗村村民种下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月28日,由华侨城集团打造的乡村振兴“秦巴山区样板”——双旗美村正式开园。这个坐落于亿万年崖壁下的蜀道原乡,正以“剑山下盛开的最美乡村”这一崭新面貌,迎接世人的到来。双旗美村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华侨城集团知行合一,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华侨城在“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帮扶+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中,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一批美丽乡村在全国落地:位于三亚的传统黎家村落中廖村、文门村“破茧成蝶”,从籍籍无名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美丽乡村发展风向标;赏美景、学知识、与萌宠互动,独具天府特色的美丽乡村“田园样板”成都黄龙溪·欢乐田园已经成为川蜀田园文化生活的一张亮丽名片;“渔浦星灯”点亮滇池岸,修复后的昆明呈贡乌龙古渔村老建筑重现当年容光,唤醒600年的渔耕记忆……
在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胜利的时刻,华侨城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探索建立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留住乡愁、因地施策、党建引领等发力续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留住乡愁,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
双旗村历史上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两条千年古道交汇的重要地点,也曾因险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今,一幅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乡村振兴美好生活画卷在此徐徐展开。人们很难想象,两三年前的双旗村,还面临着人口流失、文化衰败、产业凋零等问题。
为留住乡村的风物人情,保存好乡愁记忆,华侨城及其合作团队扎根双旗村500多天、走访200余位村民、展开深入采访60余次、发掘山村文化40余项。镰刀、耕犁、石磨、碓窝……这些过去剑门山民家家户户常见的生产生活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2019年开始,华侨城集团通过深入挖掘蜀道农耕原乡文化,将山村生产、生活、生态方式一一保留转化为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打造出富有秦巴山区特色的研学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如今,研学教育基地已经成为外界了解双旗村人文历史的重要窗口。山花烂漫游花艺体验课、自然生态教育课等系列研学课程,不仅复苏了农耕记忆、活化传统文化,还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生态资源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不止双旗村,多年来,华侨城旗帜鲜明地把“以人为本”作为乡村建设的首要原则,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留乡村的“烟火气”,让乡土文化能体验、看得见、留得住。
在海南三亚中廖村,竹篱笆和槟榔树环绕黎家小屋,极具特色的黎族图腾和色彩绚丽的文化墙相得益彰,妇女们席地而坐编制精美黎锦,阿公们倾情演奏传统鼻萧,黎家演艺小院里的阿哥阿妹身着民族服饰与游客一同纵情歌舞……华侨城在保留中廖村好水好景、尊重地域发展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就地取材,以乡村旅游实现富民惠民。
广袤乡村大地上的传统民居建筑也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华侨城坚持避免大拆大建,通过对乡村民居的保护性修缮和创新性活化,让陈列于黄土大地上的“古建筑”诉说时代“新故事”。坐落于昆明滇池畔的呈贡乌龙古渔村,拥有昆明传统的“一颗印”建筑和“三合院”、“走马转角楼”等民居结构,还有共计270余座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因此被摄影爱好者称为昆明的“民居博物馆”。在力求保持原乡原貌和村落传统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华侨城秉持文化为魂、生态为韵、建筑为体的建设理念,采用恢复性建设的方式修缮残损老建筑,留住特有的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采用古法新作的建筑手法活化“一颗印”建筑,在复原其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础上,使之更符合当代人使用需求,为后续的活化利用打好基础。据悉,目前华侨城乌龙古渔村启动区已开放,区内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包括17栋建筑的修缮保护建设,另有乡村田园景观共10万平方米。启动区内已有多家企业及艺术家工作室进驻,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赋予了古渔村更多的文化内涵。
因地施策,“文旅融合”为美丽乡村添新彩
华侨城坚持因地制宜,以“景区+乡村旅游”的思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打造互补产品,推进景村融合,借助景区的溢出效应,实现游客的引流转化。自2018年运营剑门关景区以来,华侨城深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资源和“大山大水大森林”独特自然生态优势,政企联合打造剑门非遗IP、升级景区配套服务、丰富旅游产品、优化主题游线、发展夜间文旅,推动剑门关从单一人文自然景区向全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今年“五一”前夕,华侨城打造的全国首个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正式开演,这一融合创新产品将进一步激活夜间文旅经济。至此,“行天险蜀道、游雄关剑门、观剑门长歌、宿双旗美村”这一别具特色的产品线路已经成型,一座“以文旅兴乡村”的桥梁将剑门关与双旗美村紧紧相连。
高效的政企联动合作机制不断促进项目提档升级、加速落地。得益于当地政府为镇村企关系协调、资源获取、基础配套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的相关保障,雙旗美村依托小剑山崖壁的稀缺景观资源和山、溪、田、居等良好的生态本底,打造了星空营地、时光乐园、萌宠乐园等创新业态,涵盖了吃住游购娱全方位的乡村旅游体验。村子美了,旅游火了,村民的日子也甜了。“华侨城来到这里后,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对村里闲置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是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等方式对闲置房屋、土地进行再利用、再改造。更重要的是为村里留守老人、妇女等提供了长期务工的机会,真正帮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双旗村村支书卫建感慨地说。
据了解,双旗美村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帮助约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带来直接收益约500万元,周边新增民宿、农家乐等约5家,项目运营后面向村民提供了包括花农、服务员、物业人员、农特产品销售员等50余个岗位。
发展为要,环境优先。在发力乡村旅游的基础上,华侨城积极探索“农+文旅”模式融合推动农业就地转型,提升农业附加经济价值。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华侨城以川蜀农耕文化出发,充分整合现代农业生产、乡土文化、农垦资源,打造了川蜀田园文化生活体验园——黄龙溪·欢乐田园,打造出产业链较为完整的田园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功能区。川江草海等七大主题区域将农、商、文、旅融于一体,实现以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四年多来,在华侨城的创想规划下,黄龙溪·欢乐田园倡导的田园生活方式已获得市场的充分认可。近日,在由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主办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欢乐指数2020年度优质体验景区”中,黄龙溪·欢乐田园获评乡村田园类优质体验景区第一名。
党建引领,让村民做乡村建设的主角
在双旗村邻里中心,上下两层的公共开放空间里,围绕“党建引领、地方印记、美村蝶变、理想家园+产业兴旺、共建美村”五大主题勾勒出了双旗村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依托党政村企协同发展,华侨城集团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下,实现文旅驱动、农旅示范、社区营造、带动发展”的“1+4”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建设党建中心、青年会客厅、乡村风物市集、美村研习社等社区空间,推动乡村形成弘扬美德、构筑文明风尚的文化氛围;引入花间堂、剑门印象等企业和品牌,为乡村建设出谋划策,为村民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在这种模式下,村民由旁观者、局外人变成了参与者、受益者,不仅提升了经济收入,还提高了文化素质,村民参与共建、共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乡村要振兴,人永远是最为核心的要素。只有让村民成为乡村建设的主人,才能真正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华侨城坚持以党建引领,汇人才、聚人心,以党政村企协同发展推动美丽乡村高质量建设。
在海南三亚天涯镇马岭社区,华侨城集团积极探索支部共建、党建同创,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群众基础。通过支部共建,华侨城与当地社区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和青年之家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联合社会组织创建创客孵化基地,孵化培育乡村产业从业人员;创办社区“新时代讲习所”,为参与乡村振兴的企业和新兴职业农民提供研学服务和产品……支部共建模式下,马岭社区乡风文明友善、社区治理有效,成为新时代、新乡村、新社民的生活实践地。
近日,在2020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华侨城定点扶贫工作获得最高等次,展现了脱贫攻坚战中的文旅力量和央企责任担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举目已觉千山绿,宜趁东风马蹄疾。华侨城正以“文旅”为突破口接续乡村振兴,向着“100个美丽乡村”计划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奋斗。
(来源:国资委网站)
責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