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四个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07-17邹昌健李志钢
邹昌健 李志钢
“十三五”期间是大余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历史性决定性成就的5年,特别是2020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收官之年,大余县2.7万名贫困人口、22个贫困村如期全面脱贫。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大余县聚焦政策措施、产业发展、发展动力、工作机制,以“四个推进”促有效衔接。
推进政策措施衔接
全面梳理现行的脱贫攻坚政策,构建“特惠+普惠”均衡转换的政策体系,推动脱贫攻坚期间向贫困户、贫困村倾斜实施的产业、就业、低保、医疗、教育、信贷等特惠性政策,转向所有农村居民、行政村的普惠性享受。比如:信贷扶持方面,推出了“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脱贫户和边缘户仍然可以申请5万元的全额贴息贷款,一般农户也可以按央行发布的LPR利率申请5万元的50%贴息贷款,目前该政策已惠及1000余户脱贫户(边缘户)和3000余户一般农户。对脱贫户、脱贫村在中央设立的5年过度期内,继续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项目扶持,以巩固脱贫成果。重点聚焦“两类人员”,在监测期内给予脱贫户享受同等的政策措施,防止规模性防贫现象发生。尤其是开展了“防贫保”项目,重点关注“两类人员”,对因灾、因学、因病等可能会出现致贫返贫的,通过保险赔付降低致贫返贫风险。
推进产业发展衔接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将扶贫产业与产业振兴同步统筹规划发展,实现抓产业促脱贫促振兴。继续推进“五个一”产业扶持模式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形式,巩固拓展现有的121个扶贫产业基地。2021年计划投入产业扶持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产业项目40个。突出脐橙、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当地的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特色产业深度开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发展稻虾、毛竹、中药材、槟榔芋、食用菌、红糖等新产业。充分挖掘各地农业休闲、观光、康养功能,积极发展新业态,加快形成种养加一体、产供销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结合“旅游+”产业,突出烫皮餐饮特色,重点打造“烫皮小镇”。突出花卉特色,重点打造“花艺小镇。
推进发展动力衔接
坚持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培育群众自力更生的内生动力,引领带动乡风文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组织发动党员、乡贤、后备力量、热心群众等力量参与村级事务。以全国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建立“时间银行”模式,以“时间换积分,积分换服务”方式激励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基层自治,打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服务新模式。培育新乡贤文化,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开展“赣南新妇女”文明创建等系列活动。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建立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做实“客家矛盾客家调”工作。持续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不敬不孝、迷信赌博等陈规陋习。
推进工作机制衔接
以脱贫攻坚为新起点,同步将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责任体系“无缝对接”至乡村振兴,实现两者同频共振、双向发力。继续推进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制。县、乡、村三级扶贫机构全部转换为乡村振兴機构,县扶贫办转为乡村振兴局、乡(村)扶贫工作站(室)转为乡村振兴工作站。继续落实第一书记、工作队驻村帮扶机制,原有的扶贫驻村工作队全部转为乡村振兴工作队。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的村、乡村振兴重点村,按照脱贫攻坚期间贫困村的帮扶力度,优先申报省、市派单位挂点帮扶,县级安排综合实力较强的单位联挂帮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大余县将实干担当、勇毅笃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作者简介:邹昌健,大余县扶贫办公室主任;李志钢,大余县扶贫办公室干部。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