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针导入药物技术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的应用

2021-07-17刘伟源区鉴连钟燕梁惠贤胡开艺许贤君陈燕图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微针氟尿嘧啶软膏

刘伟源,区鉴连,钟燕,梁惠贤,胡开艺,许贤君,陈燕图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广西 梧州 543002)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是临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多是由于烧创伤所致,组织在受创后因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沉积紊乱以及修复过度造成的非正常愈合,增生性瘢痕突出于体表,影响患者外观,且常伴有刺痛、瘙痒等症状,严重者毁容、肢体功能障碍,更有甚者丧失劳动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妨碍其回归社会[1]。因此,瘢痕的防治一直是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课题,近年我们也加入到增生性瘢痕防治方面的临床研究队列中来。2015—2017年完成《瘢痕早期应用滚针导入药物配合弹力绷带压迫控制瘢痕增生研究》课题[2],2017年至今《微针导入氟尿嘧啶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进行中[3],研究结果证实微针能够使药物的渗透效果得以显著增强,进而使药物对HS的防治作用更佳。虽然课题已完成,但是我们的研究并未停止,随着病例数量不断增加,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我们将两课题研究资料、数据重新整理,对比后也有些新发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20年6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收的增生性瘢痕病人15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3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人数都为50例。研究对象均证实为局限于受伤部位的HS,而非瘢痕疙瘩者,且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治疗用药者,同时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小于16岁的青少年。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治措施 对照组每日在皮肤上涂抹2~3次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积雪草甙软膏(国药准字:Z31020564);观察组1微针导入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积雪草甙软膏(国药准字:Z31020564),治疗时首先清洁拟治疗区,外用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20 min后消毒,并将积雪苷软膏均匀涂布拟治疗瘢痕表面,再用滚轮微针或电动微针均匀刺扎,以瘢痕微渗血为度,治疗后每天进行2~3次的外涂积雪苷软膏,再每周进行1次微针导入,连续治疗6次属于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评估;观察组2微针导入上海旭东海普药业生产的氟尿嘧啶(10 ml:0.25 g,国药准字H31020593),同法清洁、消毒及表面麻醉,同法微针刺扎拟治疗瘢痕,然后将氟尿嘧啶进行配制,配制方案为:氟尿嘧啶注射液0.25 g+利多卡因10 ml+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即将该药物稀释为2 mg/ml。浸湿纱布后覆盖,保持约30 min,每次氟尿嘧啶总量不超过250 mg,每7~10 d 1次,连续治疗6次属于1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将治疗频率延长为15~20 d进行1次治疗,再治疗2个疗程后,改为每月治疗1次进行维持,每次在疗程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脏器功能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查。所有治疗对象均配合早期弹力套或弹力绷带进行压迫治疗,压力3.33~3.99 kPa,除微针治疗当天停止,其余每天停息时间不超过60 min。

1.3 使用表格 结合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4]和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ore of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5]对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9个月的瘢痕进行评分,分数高,表示瘢痕严重,反之,瘢痕减轻。显效:治疗后评分减少六成以上,有效:减少两成至六成,无效:减少低于两成。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三组接受诊治后9个月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1的总有效率是84.00%,观察组2的总有效率是92.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后9个月临床疗效比较

2.2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9个月的VSS分数对比 对比诊治前,治疗后9个月3组VSS分数均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1的该指标结果少于对照组,观察组2的结果又少于观察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VSS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9个月POSAS分数对比 对比治疗前,治疗后9个月三组POSAS分数都有所下降,而观察组2的POSAS分数最少,其次是观察组1,最后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POSAS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三组并发症情况 三组患者都未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红肿等症状。观察组2每个疗程重新检测一次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出现骨髓问题、肝肾功能问题。

3 讨论

国内研究显示,积雪苷软膏中的活性物质积雪草具有镇痛消炎、促进伤口愈合及易吸收等特点,对患增生性瘢痕时间为1~3月以内的治疗效果显著(87.5%~93.75%)[6]。微针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方式,自1998年面世,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而且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微针能具体分成水光微针、电动微针等类型,其主要是以细小的针,经皮肤的表层细胞,在短时间内设立各种极小的皮肤路径,使药品可以经由此类路径渗入至皮下,提升其对药品的吸收水平[7-9]。目前,在美容整形外科中,通过微针将药品导入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已经实践证实有效。在本文中,两观察组在治疗后的9个月VSS分数、POSAS分数都少于治疗前,两观察组又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2又少于观察组1。这说明本文中采用的微针导入药品诊治能提高药物对瘢痕生成的管控,能改善病人的外表与肢体活动能力,其中特别是以氟尿嘧啶干预的疗效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氟尿嘧啶更能约束胶原基因的表达[10-11]。不仅如此,监测并发症状的出现状况,三组病人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2未有骨髓问题、肝肾功能问题等,说明微针导入药品治疗安全的可控性。

综上,微针导入药物技术不同于以往增生性瘢痕治疗的传统给药方式,为增生性瘢痕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型、简单且安全有效的方法。理论上,临床上证实对瘢痕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均可通过该方式进行治疗,当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发掘并证实。我们将继续沿该方向努力,也希望在瘢痕防治方面有研究的同道们加入我们的行列,期待更深入的探索,以优化治疗方案,造福更多的增生性瘢痕患者。

猜你喜欢

微针氟尿嘧啶软膏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5-氟尿嘧啶的合成工艺研究进展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
4D打印微针让打针不再疼痛
软膏开封后应在一年内使用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化疗的不良反应
烫伤膏在氟尿嘧啶所致“手足综合征”应用的护理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