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人与动物关系失和的反思
2021-07-16折文仪
折文仪
[摘 要:2020年伊始,一场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在积极防控的同时,提醒我们深刻反思和总结疫情背后近现代人的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法律制度层面等存在的弱项。审度人与动物关系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有利于扭转人与动物关系失和局面,为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提供现实依据,为防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提供警示。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人与动物;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
钟南山院士曾推测新冠病毒应与野生动物有关,且联合国发布的题为《预防下一场大流行:人畜共患病以及如何阻断传播链条》的报告表示,新冠病毒不是第一种人畜共患病,也不会是最后一种。据此可知,新冠肺炎病毒发生的根源目前虽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人类活动的压力加剧了这些疾病从动物向人类自身的传播。因此,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对待野生动物,人与动物究竟如何相处值得我们探究。
一、“天人对立”自然观是人与动物关系失和的本质根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快速地崛起在一定程度上给生存环境带来压力,忽视了动物的生存条件。人民为此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瘟疫疾病,且不少疾病的传播都被证实是与动物有关的。进入新时代,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新发展理念,从古人智慧中探寻人与动物相处之道成为发展的新思路。
第一,从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学习人与动物的相处。
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小农经济主张自给自足,人们顺应自然,对自然秉承着崇高的敬仰,人于自然、于动物都表示着感恩戴德的“意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衍生出的“天人合一”思想,传达和流露的是人与自然内在的一致性。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基本内涵是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均应该顺乎自然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反作用。对“天人合一”古代哲人们有不同的理解:道家认为“道”与我合二为一、儒家认为“天人感应”和“天人相通”以及《周易》中人顺从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虽然理解的出发点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尤其是对动物的改造仅仅是迫不得已的满足基本的果腹需要。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写道:“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人能够意识到顺应农时,合乎自然规律有节制地捕食动物。反观当今社会,虽然没有具体的证据证明此次疫情是食用野生动物导致的,但人们猎杀、虐待动物的现象是确凿无疑。当前从古人“天人合一”思想中汲取其蕴藏的生态智慧,学习古人将自身与自然万物紧密联系的自觉,为今天防控疫情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提供理论基础。
第二,从近代“天人对立”的思想中总结人类劣迹的教训
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开始显现出“天人对立”的关系,人开始疯狂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相信“人定胜天”。在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下,人类利己主义观念日益膨胀,“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非道德迹象日益凸显。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这一切就是资本主义异化劳动所导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异化,这样的“技术性的胜利”是以道德的败坏为条件的。
回顾历年来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从非典型肺炎、H1N1猪流感、SRAS病毒到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这其中存在着不少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除此之外,据外媒报道,人们对动物蛋白需求的增加;集约农业和不可持续农业操作增多;对野生动物使用和利用加剧;城市化、土地用途改变以及冶金工业加速对于自然资源的不可持续使用;供应链改变等等原因,都是人畜共患病增多的原因。人类残杀捕食野生动物,切断生态链的一个又一个结点,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千疮百孔,细想无论是蝙蝠、穿山甲还是果子狸,它们作为病毒可能的宿主,如果不是人类主动的侵略,它们并不一定导致病毒如此快速和大规模的传播。而人类这一切自掘坟墓的行为早在百年前就被恩格斯所预料:“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如今我们不得不吞下人类以野生动物为食、毫无节制肆意破坏生态所带来的恶果。
第三,现代“天人和谐”的理念转变为人与动物关系提供指引。
现代社会,人们开始注意工业文明对社会生态的破坏,此次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因此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解决人与动物、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正在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上来,正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中国作为全球生物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积极开展动物保护工作,各地对动植物的保護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同时,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带头学习和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参与保护森林、湿地和草原的活动,有些物种甚至在消失多年后重回人们的视野。由此可见,转变生态理念,构建人与动物生命共同体,合理开发保护,科普宣教对于缓和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意义非凡。
从古代肯定“天人合一”的人顺应天,到否定近代“人定胜天”的人制约天,再到当今社会“天人和谐”的统一,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否定的过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蕴藏的生态大智慧,启发我们正确的看待和思考当代社会的“天人和谐”,它从众多学派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和传承下来,包含了人与万物的和谐。就人与动物关系问题上来说,当今社会想要实现的“天人和谐”并不是要求达到人和动物的道德权利完全等同,而是人的行为应当遵循生态公正性,要合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
二、“人类中心主义”原则是人与动物关系失和的价值缘由
人类不顾后果,对动物肆意捕杀,动物也通过与人类的接触将疾病代给人类。究其根本,是因为人类价值观念的问题。通过“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的对比,人类是否能一如既往视动物为客体,人与动物失和的关系如何调整是必须探究的问题。
第一,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理解。
“人类中心主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坚持的是以人为核心的观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界的存在,包括动物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是供人类战胜和操控的对象。这种以自己的价值和利益来考察事物,以自我为宇宙中心的观点也正是“非人类中心主义”所强烈抨击之处。从客观上讲,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才是导致人与动物关系失和的缘由,而真正要被重构的也正是这样的“人类中心主义”。
真正的“人类中心主义”将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向外延伸,它认为人类的关爱需要延伸到自然界,因为自然界是人类实现达到一切行为目的和兑现价值的本体,即以墨迪和诺顿为代表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也正如张载所倡导的“民胞物与”思想,将人民视如同胞,将动物看作为同类,真正地敬畏自然。兼顾自然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做到有节制的开发利用资源,尊重关爱生命。
第二,关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
20世纪下半叶,“非人类中心主义”兴起,它不再将人类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将人视为自然平等的存在,认为人类应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对动物也应展现出伦理的关怀。“非人类中心主义”发展出各种动物保护思想,它们都极力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以保护动物为追求,同时,也不再局限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利己,而是愿意为了动物权利放弃自己的利益。“人类中心主义”因此饱受诟病,被人认为是生态恶化的根源。
但“非人类中心主义”所认为的,人类和一切非人的存在物一样都应该享受同等的道德地位和道德资格,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例如,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人类应该为了一个动物的生命去以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换取,这实际上对人的道德地位进行了贬低。
综上,片面的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或者,一味肯定“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二者的主张并非背道而驰,就其目的而言都主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都为人类关怀自然、关注动物权利提供了自己的理由,都为保护动物做出了努力,因此应该用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待“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
三、法律保障缺位是人与动物关系失和的制度因素
人类是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立足,能够不断文明和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人,只有善于反思的社会,其公民的道德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禁止捕杀食用野生动物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
审视此次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性的根源,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动物,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所做出的行动还十分欠缺。因此,将道德准则与法律制度结合起来,将人的内心信仰与具体的法律条文相呼应才能切实保障动物的权利,才有利于调节人与动物失和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保障动物的自然权利,切实维持生态平衡。与人类一样生活在地球上,动物也有权享受地球给自己生存发展带来的“福利”,能够自由活动,正常生育繁殖以维持物种延续和生态平衡。承认动物生态权,保护动物享有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可以解决长期以来人与动物生态权相悖的问题,也有利于缓和当前人与动物的失和关系,同时,保护动物有限的权利,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对人类以外的生命形式,最低限度上要求做到不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人与动物相处基本的要求。反观现实社会,猎杀动物、破坏动物生存领地,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赋予动物权利,对它们权利保障还需要依靠具体的法律规范。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动物生存发展。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给予了动物一定的保护,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普通动物的保护、对不在野生动物名录中其他动物的保护还不够。新冠肺炎疫情中,病毒可能的宿主“蝙蝠”就是法律短板下的內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重视和期待以立法的方式,对类似动物进行保护,对人类行为进行限制。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的不足,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做出考察,因此,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抓漏洞补短板,不断完善建立以及落实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生活在互联互通的地球村里,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警示,人类应汲取“天人合一”的积极理念,探寻“人类中心主义”原则中的积极意义,完善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制度,转变生态文明思想,正确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实现社会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新著.道法自然天法道 何新品《老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
[2]张永丽.“天人相分”与“天人合一”——中西文化精神之比较[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18(04):154-15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刘冰.人类中心主义之法哲学思考:兼论人与动物的关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50.
[7]范金霞.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正义探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6(01):13-17.
[8]秦红霞.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下的动物保护思想梳理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01):232-239.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