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演”“创”,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2021-07-16张丽丽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神态课本剧板书

张丽丽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而“演”“创”习作教学是一种新的训练形式,伴随着困惑、迷茫,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大家一边实践一边摸索。

一、“演”“创”在习作中的定位

“演”,就是表演、演出,“创”是创新、创意、创作。如对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可通过角色表演,让学生可视可感,既启迪了思维,又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对感兴趣的方面有较深的情感体会,学生就会情动而辞发,激活生活积累,从而把表演过程有滋有味地写下来或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最终通过创意写作,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习作能力。

二、课本剧中的“演”“创”

课本剧“演”“创”要解决从文本到舞台、从知识到运用、从单科到多科、从指导辅助到自我发现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汇知识、才情、实践和运用于一体,它以语用实践提高语文素养,以语文素养反哺语文活动。课本剧“演”“创”离不开如文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充满了语文味道,聚深度学习、实践学习和跨界学习于一体,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次重大攀越,具有非凡的意義。

演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学生对听课、读书产生兴趣,从而主动阅读其他的文学作品。同时,可以在表演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统编本教材中有很多故事性较强的童话、寓言、名人故事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这类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再进行表演,然后把表演环节或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书戴嵩画牛》时,教师先让学生把这篇小古文改编成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指导学生习作。

片段一:

师:(观看课本剧表演后)谁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刚才观看表演的整体感受?

生:我觉得他们刚才的表演十分精彩,小演员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师:这学期,我们在场面描写的时候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写法——点面结合。(板书:点面结合)刚才大家对表演的整体感受属于对面的描述,那么具体到点上,应该抓住人物的什么来进行描述呢?

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师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师:你们发现了吗?刚才小演员们的表演有很多是文中没有的,小演员们合理想象,进行精彩演绎,这就是他们演中的创。同学们,回想一下,刚才的表演当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处?

生:杜处士急切地、大步流星地指着牧童走上台。

生:小牧童做牛摇尾巴的动作时,他把手放在身体背后,左右摇摆起来,我仿佛看到了这头牛真的在我眼前,表现出了牧童的天真可爱。

师:除了动作以外,小演员们的语言也各有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杜处士说话文绉绉的,符合他文人雅士的身份,而小牧童的语言天真、无邪。

师:那谁关注了演员的神态描写呢?

生:杜处士和牧童理论时,说唐代大画家的画不可能画错时,小牧童嘟着嘴,一脸不服气的表情。

师:你的观察非常仔细,来,给点掌声吧!(生鼓掌)别急,我来问一下啊,小牧童嘟着嘴,一脸不服气,你猜猜这时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明明就是错了,我又没说错,为什么要批评我。

师:是啊,大家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来猜测他的心理活动。

片段二: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你们刚才说的全部都集中在两位主演的身上,其实还有一些小演员呢,他们的表现怎么样呢?(生回答)

师:大家关注到了主演,关注到了配角,其实还有一些特殊的参与者,注意到了吗?(观众)谁来说说他们的表现呢?

师:是啊,你们能够观察到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如果把这些小发现写到习作当中,就会使你们的习作另辟蹊径,富有创意。

再如,“演”“创”古诗《游子吟》。课始教师由描写母爱的诗导入,然后让学生观看课本剧《游子吟》,在观看表演之前,教师提出观看要求。

师:同学们,表演我们看完了,那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说刚才这几位小演员表演的主要内容?(生答)

师:你概括得比较完整,这就是我们刚才所观看的内容。(板书:观)谁能说一说他们刚才表演得怎么样呢?(生答)

师:是的,同学们都受感动了。那现在你们能否结合课本剧表演中最能打动你的地方,或者是孟郊的做法,也可以从孟母的角度来说,联系生活实际分享你的经历,可以是难忘的、感动的、开心的、伤心的、后悔的……记得要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

以上教学片段,通过直观形象的课本剧表演,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习作素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在这种新颖的习作训练形式下,学生有话要说,有思想要表达,这就使我们的““演”“创””习作更有趣。

对于课本剧中的““演”“创””习作,它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改”中的创

把古文或诗词改成课本剧,在改编之前,首先要把精练的古诗文译成白话文,再由白话文改成课本剧。这个过程就是不断运用、锤炼、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如旁白、每幕之前的环境描写,或根据剧情对课文内容进行充分的想象与补白等,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表演技能,盘活了语言文字。

2.“演”中的创

“演”中的创也就是通过表演,体现创意,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现。课本剧“演”“创”,不仅要演出古诗文中的内容,还要演出文中没有的画面,要紧扣““演”“创””中的“创”字。如课本剧《书戴嵩画牛》中那个牧童上台的时候,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扛着牛鞭,蹦蹦跳跳地来了,小孩的形象立刻展现出来了。这时,他忽然发现有一幅画,显得很惊奇。但仔细一看,又非常惊讶:这条牛尾巴怎么是这样画的呢?感到好笑,于是就拍着手叫起来:“真好笑!真好笑!”这一系列的动作、语言、表情,其实就是学生“演”中的创。《游子吟》中,孟郊劝母亲赶快休息,不要再给自己缝棉衣的对话,孟郊外出求学,临行时母子俩依依不舍的场景,这些都是古诗文中没有的,是小演员们根据故事情节合理想象创造出来的,是学生有创意的表现和表演,属于“演”中的创。

3.“写”中的创

在习作时,对表演进行有创意的描述,或者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表演中的细节,或者写出别人容易忽略的细节,都是“写”中的创。同样的表演,不同的学生能站到不同的角度,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主演从自身的角度,也就是以第一人称去写是如何表演的;观众则从观看的角度去写,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有梯度,有深度,体现多样化写作,这何尝不是一次写的创新呢?

4.指导有层次

“演”“创”习作《书戴嵩画牛》,大家的关注点主要落在牧童和杜处士两个主角身上,其次是配角和观众的表现。教学中,教师主要抓住场面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引导学生把内容说具体,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指导是有层次的。而《游子吟》除了这些细节指导外,还分别从孟郊的角度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以前做得不够好,深感内疚,可以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孟母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爱、珍惜爱、回报爱,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升华。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课本剧中感受深的部分有感而发,这种感触是发自肺腑的。学生只有说得充分,后面的写才会水到渠成。

三、游戏中的“演”“创”

在平常的习作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教师可以将游戏与习作相结合,让枯燥乏味的习作课堂变得神采飞扬。

游戏化的生活是学生最自然的生活。所以在游戏“演”“创”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以“游戏”“演”“创”作为拐杖,和游戏化习作来一次亲密接触,让课堂洋溢着情趣,充满活力。把学生带入游戏中,在跃跃欲试中教师指导他们如何在游戏表演中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内化语言,从而学会习作,这就是游戏习作的魅力。但游戏只是一种手段,习作水平的提高才是目的。以下是教学《一堂特别的习作课》中的两个小片段。

片段三:

(播放表演“打苍蝇”视频。播放前,请小红在教室后面背对同学而坐,只能用耳朵听,不能转身看视频。)

师:(播放视频后)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芳放学回家吃零食,然后一只苍蝇跑了进来。

师:这是他看到的,他把什么告诉了我们?(时间)还告诉我们这件事发生的      ?(地点、人物)还有你们所说的事情的起因源于吃零食(起因)。

生:小芳回到家把书包扔到床上,好吃的都放在桌上,她吃完以后就把垃圾随便扔到地上,引来了一只苍蝇。(板书:经过)

师: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生:引来苍蝇之后,小芳就猜测苍蝇是怎么进来的。于是她把垃圾给清理掉了,苍蝇找不到吃的就飞走了。

师:好极啦!(师板书:结果)刚刚大家说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是写一件事的六要素。

片段四:

师:小红,现在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还有同学们的描述进行你的表演吗?试试看!

(小红进行表演,另请一生扮演“苍蝇”配合表演)

师:为什么小红的表演和视频不一样呢?你觉得小红的表演还应该补充些什么?

生:她的表情。

生:吃零食的邋遢动作。

师:那就是人物的动作。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我想给小红补充一下,她吃东西时的神态应该是很享受的,打苍蝇时应该感到很厌恶。

师:也就是说,在描述的过程中,不能缺少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因为刚才你们遗漏了这些,所以小红不知道该怎么表演,现在你能不能加上表演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再说给小红听听?(生答)

師:我听到了刚才有同学说那个苍蝇好像在和他

对话,苍蝇怎么可能和人对话呢?(板书:修辞手法)

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体现了以下三点:

1.设计巧妙

紧扣着单元训练点及习作要素,抓住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它写清楚,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六要素及其写法。教师的设计巧妙在哪里呢?先播放“打苍蝇”的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在观看前,请班里的A同学背对大家坐到教室后面。观看视频后,请A同学根据其他同学的提示及自己耳朵听到的内容再次表演视频中打苍蝇的情景,然后全班学生比较A同学的表演和视频有何不同,缺了什么,怎样才能完善。在这种无痕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了六要素的写法,懂得了如何使文章结构完整,怎样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文章变得具体,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2.有趣味性

课始,以游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打开了他们的思维。课堂变得风趣生动,寓教于乐。在说和演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把事情说具体的方法。

学生能依据板书明确把一件事情写清楚需要几个要素,还渗透了方法的指导。这是板书的创意,也是习作方法指导的创意。

3.扎实“演”“创”

这节课做到了“演”“说”“写”“创”的结合。“演”指名演,“说”广泛说,“写”全班写,“创”实现创,就是在“演、说、写”的基础上实现“创”。这个“创”可以在“演、说、写”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也可以是延续性的,在后续的学习中体现。这节课教师通过“演、说、写”这三个环节,教会了学生“创”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把一件事情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的训练,这个训练做好了,“创”就变得水到渠成。

四、“演”“创”在习作中的意义

1.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不论是游戏中的“演”“创”,还是课本剧中的“演”“创”,都是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服务的,不为教而教,不为学而学。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游戏中、在“演”“创”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学生开心的笑容,不也是对教师教学的肯定吗?

2.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演”“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营造了一种表演、感悟、创新的自主学习氛围。因为都是新鲜的东西,学生也都比较感兴趣,更乐于接受。在这种兴趣的支配下,学生逐步开始学会习作、喜欢习作、能够习作了。在本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悟、创作,心动、口动、笔动。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学生能够运用语言灵活表达,提升习作能力。

3.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

学生在习作当中最常遇到的难题是无材料可写,无从下笔。而惟妙惟肖的课本剧表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和桥梁,激活了思路,他们才能结合课本剧中感受深的地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感受,有感而发,有话要说。这样从演到创,从帮到扶,再到习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雪枫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神态课本剧板书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细致刻画神态,生动塑造人物
语文教师,今天您板书了吗?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演出来的精彩不一样的风情
神态中流露出的“较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的时效性
PEP小学英语第六册Unit3 B Read and Write 教学设计
写给一群羊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