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1-07-16刘静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刘静华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按素质教育的要求,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一致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运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启迪、强化学生的思维;通过一题多解,课堂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更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运用教材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育的一种复杂的控制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由数学活动向更高层次的水平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思维能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层次上决定学习质量的差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多提问题,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序训练、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教师应在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导入,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顺利进入“我要学”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引入负数时,就可以创设一个温度差的问题情境:先布置学生留意当天天气预报,告诉学生当天北京的温度。在课堂上当学生饶有趣味地回答这个问题时,从大减小,反过来以小减大,负数自然被牵引出来。紧接着,根据不同地区零上和零下的不同温度,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则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问题也水到渠成,负数的意义这个问题也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通过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慎于思考、敢于猜想,让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堂并非枯燥无味,它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实践。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思维水平一致,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符合,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善于设疑,启发思维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的年龄在十一、二岁,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好奇,遇到不明白的事都会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设疑”,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观察小实验等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现象,让所讲解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活泼生动,这样能对学生思维产生最大的吸引力,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某老师上课时让学生听《县官分马》的趣味故事:一位县官把十七匹马按甲分得一半,乙分得1/3,丙分得1/9分给他们,当三人正在衙门外为得到活马争执不下时,县官刚好骑马路过,把自己的马让给他们。于是,甲、乙、丙顺利分得9、6、2匹马,各自牵走后,剩下的仍是县官的马。教师在讲完提出问题:县官分马的奥妙在何处?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纷纷尽情畅言,使这节课堂的教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温旧知新,发展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逐步叠加,新授知识需要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领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展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通过复习加法,然后引导学生从15+25=40中得出两道减法的式子:40-25=15;40-1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求加数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通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演变成为新学习的知识内容,丰富了知识内涵,开阔了学习视野,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四、巩固练习,强化思维

为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授完新课,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紧接着应设计一项针对性强、有一定灵活性的题目让学生开展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巩固性练习,将有关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牢固掌握并灵活运用。这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强化学生思维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或分数)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后,设置这样的问题:本班有学生45人,其中近视的有15人,近视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多少?不会近视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百分比多少?近视学生比不会近视人数少百分之几等题目,这样真实生活素材数学,既能让学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又能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在教学《小数点的认识》时,课堂上让学生说出搜集到的含有小数点的商品的价格,如猪肉一斤35.8元,青菜每斤3.40元,饮料每瓶3.5元,故事书每本12.85元,然后读出这些小数,既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有用性。加强这方面的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五、积极讨论,拓展思维

讨论是展开思维的媒介,它可形成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广泛的信息交流,由此而展开思维,解决交流中出现的差异。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答案的多种可能性,培养思维的灵活多样性。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把思考和讨论结合起来,围绕教学重点和关键的东西,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让学生自由发言,发挥自己的创见,因而思维更加深刻、全面、也更有质量。例如,教学《简便计算》时出示例题“48×125”,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根据数字的特点展开讨论,从而寻找简便计算的方法。当学生发现第一个因数48比较接近整十数50时,学生的思路开始活跃起来,思维也逐渐灵活,他们马上想到把数字48换成了(50-2),然后借助乘法分配律公式c×(a-b)=ac-bc进行简便运算。接下来,引导学生变换另一个角度思考,继续研究另一个因数125的数字特点,通过分析探究,他们立马发现125与8相乘等于1000,先把48分解成6×8,然后运用乘法结合律变换为乘法算式6×(8×125)进行简便运算。还有的学生把较大数分拆成较小数进行计算,以便借助口算解决的方法:先把48×125变式成(6×8)×(25×5)再变式成(6×5)×(8×25)。我们在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这个问题来看,先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有几种情况,并把它们的可能性列举出来,让学生自身投入思考中去。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也从中体会到学习所来了的乐趣,充分體现数学与我们日常实际生活存在的密切关系。

数学教学就是要启迪学生的思维,要培养学生有理想、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良好品质,要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锁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展开有效讨论,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更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发展了素质。

参考文献:

[1]刘玉梅.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

[2]周玉仁.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