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花鸟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分析

2021-07-16刘亭婷吴俊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8期
关键词:审美价值花鸟画故宫

刘亭婷 吴俊杰

摘 要:纵观中国美术史,难以找到女性画家的痕迹,她们所遗留作品更是寥寥无几。在古代,女性的艺术才能是不被社会肯定和承认的。好在这群充满智慧和才情的女性画家对于绘画的热爱与追求依然得到了部分人的欣赏与钦佩。其中明清时期的女性画家最为活跃,她们的作品中花鸟题材绘画数量较多,而这些佳作基本藏于故宫博物院。文章以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画家花鸟画为线索,分析古代女性画家花鸟画所承载的情感寓意与价值,并探讨古代女性画家与近代女性画家作品之间的承续与新变。

关键词:故宫;古代女性画家;花鸟画;情感;审美价值

1 中国古代女性画家花鸟画起源及社会背景

在说古代女性花鸟绘画之前,不得不先提起中国绘画史中的花鸟画起源。这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早就擅于用双手刻画自然。不过在远古时期,只能作为一种刻于陶器和壁画中的装饰纹样、图案或者图腾存在,没有任何内涵与情感寓意,这是中国花鸟画的“雏形”。大众所熟知的花鸟画兴起于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悠游园圃,寄情花竹,善绘鸟雀,不乏许多花鸟画家问世,如李颇、丁谦等,其中黄筌、徐熙成就最高。自此,花鸟画成为中国艺术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脉。但不可否认的是,古代女性画家在这段历史当中一直默默无闻,甚至无迹可寻。随着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明清两代出现了许多女性花鸟画家,这是古代女性画家最为活跃的时期,甚至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发展,有的女性画家作品得以保存并流传百世。

故宫博物院现藏古代女性画家作品约250幅①,主要为明、清两代作品。收藏的古代女性画家作品中最早的是元代管道昇的《墨竹图》,除此之外皆为明清时期的女性画家作品。在这些古代女性画家作品中,花鸟题材绘画占据了主导地位,超过整个古代女性画家作品的半数,也被后人称为“闺阁画”。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女性花鸟绘画的兴起与盛况似乎也是时代的必然:首先,明清时期的政治因素对女性画家的影响,封建帝王制度慢慢走向衰亡,西方文化流入,社会风气转变,女性绘画逐渐为社会所接受。其次,人文思潮的变迁也是导致女性花鸟绘画发展的重要因素。王阳明推崇儒派中的“心学”,“知善知恶、为善去恶”带来了那个时期人的观念变革,促使女性不再只附庸和遵循男性的思想,开始执笔摹写,描颜绘色。最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导致绘画的商业价值提升,画作的需求大于从前,当绘画作为商品可交易,社会价值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对待女性绘画也就不像以前那般轻视。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当时的闺阁女性意识到自身是独立的个体,她们开始认同女性也能像男性一样绘画。

2 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花鸟画作品的情感表现

女性闺阁绘画名称的由来自然与她们作画环境息息相关,居于深闺的她们,绘画题材往往以花鸟为主。某种程度上,闺阁女性们的花鸟画是对内心世界的幻想与构建,将情感都赋予在画中的花鸟植物上。特别是闺阁中所作花鸟画,她们的内心世界的构建都是从闺阁中的花鸟自然世界开始的,且作品色彩明亮,表现方式散发出独特的女性个性与气质,从而使明清时期的女性花鸟画获得社会的青睐与欣赏。

2.1 古代女性花鸟画中的色彩情感语言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随类赋彩”②,花鸟画当中的色彩表现是绘画中重要的情感传达因素。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画家作品中,文俶的绘画可以说出类拔萃,是以“家学”方式习画,继承了文徵明和家族前辈的画风和气质。故宫博物院藏有她的作品《金色萱花图》《花蝶图》《兰石图》《墨梅图》等。她的《花卉图》所绘鸢尾精细雅致,笔法轻盈不松散,花卉幽蓝清雅,独显她的细腻和柔情。《萱石图》笔法轻逸但不松散,墨色稳重,变化微妙。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写道:“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①即是色彩情感的联想。除却色彩所带来的联想之外,也可探得作画之人的心境与情感。文俶所绘两幅花鸟画中,蓝与红分别给人以静雅和明媚之感,散发女性独有的秀丽典雅和画中所透出的细腻情感。

李因早年为江浙名妓,后嫁与葛征奇为妾,师陈淳。《明画录》评其作品“苍秀入格,点染生动,大幅益佳,此闺阁而得士气者”。李因擅绘山水、花鸟,疏爽俊逸,毫无女子纤弱之气。故宫博物院藏有李因作品《花鸟图》《柳鹊图》和《月季图》扇面等。在设色上,李因的花鸟画整体颜色偏冷,并无给人以明艳之感,平添几分忧郁。这与她的生平经历有关,李因自幼家境贫寒,沦落为妓,后从良。家境凄苦和人生经历使她的作品画面中少有彩色的表达。例如,她的《荷鸳图》,一鸳鸯、一荷花、一荷叶、一芦苇,设色寡淡,淡墨无彩,全幅景致萧瑟、凄寒悲凉,可见她的以画诉感、以色言情。

恽冰所属恽氏擅于没骨花鸟,恽冰自幼敏于诗书绘画,尤其长于花鸟画创作,其花鸟画逼真写实,造型灵动趣意。故宫博物院藏《紫霞朱帐图》《蒲塘秋艳图》《紫藤月季图》《藤花翠鸟图》等。其中,《紫霞朱帐图》中的紫藤,淡紫幽幽,清雅舒心,藏于藤叶之间,在绘色上不同于文俶、李因,隐隐体现清舒之情。图中题词:“紫霞朱帐。己卯暮春,研云阁对花把酒,抽豪赋色越发留照,兰陵女氏恽冰。”其紫藤颜色雅致清丽,可见恽冰当时赏花品酒,触景生情,以色抒情。馆藏另一幅《蒲塘秋艳图》,绿荷盈盈,勃勃生机,荷花娉婷出水,荷叶碧色斑斑,花朵粉色点染,画面洋溢着安逸舒心的情绪和感情。

这些作品表现了古代不同女性画家的情感和性格,如文俶艳丽的用色显现出她自信与活跃的情感,又如李因由于家境之缘由,用色总有些暗淡,带着些许忧伤之情,再如恽冰,温婉之情在她画面的花朵用色中体现,灵气从花草虫鸟中来,有着一种独特的温婉细腻和秀雅清丽的女性气息。

2.2 古代女性花鸟画中的借物抒情

古代女性画家们在选择花鸟画的描绘对象时,大多融入了自己的观察视角、情感经历和内心感受,偏重于选择荷花、牡丹、萱草、梅花、石榴等花卉,除了因为这些花卉植物自身美丽鲜活、生机勃发且带有吉祥寓意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物喻人,或者借物抒情。如薛素素、马守贞,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两位女性画家的花鸟画作品,有数幅是以兰花为描绘对象的。故宫博物院收藏她们的绘画有《兰竹石图》(马守真)、《兰竹水仙图》(马守真)、《兰竹图》(马守真)、《兰竹松梅图》(薛素素)、《兰石图》(薛素素)、《墨兰图》、(薛素素)。兰花乃“四君子”之一,象征高洁情怀。兰花清幽以及不畏环境艰苦的品质可被女性画家当作抒发自身特殊情感的物体。名妓画家必须靠自己的姿色与才情谋生,比闺阁派多了一丝无奈与对抒发自我的向往,所以兰花就是她们的替身与渴望。许多名妓画家擅绘兰花与竹,其中马守真最具代表性。她的作品不太看重对蘭的外形的细节刻画和描绘,反而清逸流畅,重在描绘兰的内在精神,实则以兰喻自身,聊以抒发心中的逸气。她所绘兰花是荒坡野岭中的兰花,显现出落于污悼不畏险恶之情。薛素素常被称赞蕙质兰心,她的兰花在用笔施墨上更显得飘逸和侠气,行笔之处不拖沓,兰叶往往一笔挥动而就,朴拙洒脱。薛素素以兰抒发情意,用兰花的潇洒和率真喻己,表现的是落尘女子的脱俗和不得不以画迎合交友的无奈。

萱草别名“宜男”,常出现于文俶画中。萱草正如它的别名一般,有助怀孕妇人诞下男婴的寓意。因此,文俶常绘萱草,如《金萱图》等,作品中反复表现萱草等植物。她将自己渴望为人母的热烈希望喻以画中,弥补未能为夫家传宗接代的遗憾。自称“花奴”的马荃笔下的植物花鸟娴静且野逸,她描绘的山石旁的小野菊、含苞待放的无名野花,就是她对自己心境最好的描绘。以野花寓情,表达她的所见所感。野花既不名贵雍容,也不典雅清新,且带着一股闲散悠逸的情感。清代秦祖永评马荃:“写意花卉,设色妍雅,姿态静逸,绝无点尘,极为时流争重。尺幅小品,笔意香艳,更饶优雅之趣,款书端楷,尤有逸致。”②观之大概,古代女性画家花鸟画实则是她们情感世界的表达,虽然她们的创作尚不够成熟,但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

总而言之,从故宫博物院馆藏女性画家作品来看,明清时期的女性画家数量不多,审美和技法都受到男性的影响,但其花鸟画中丰富细腻的女性情感自然流露,不同于男性画家典雅秀丽的画风,使人一望而知其为闺秀之手笔。古代女性画家有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色彩感觉,她们的花鸟作品是其所观之世界,是注入她们的情感绘成的。

3 近代女性花鸟题材的承续与新变

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人类对封建君主制的抵制而产生的重大革命终于爆发了。在君主制度下,手握权力的仅仅为贵族阶层,所以在这样强有力的权力压制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被统治者。因此,这样颠覆性的革命是全人类的,男性与女性的力量集结在一起,尤其是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受到压迫的妇女群众,女子团体、女子期刊和女子绘画也在中国社会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与热潮。

中国古时的思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就是对女性的标准,绘画不过只是一种消遣。不置可否,明清时期的女性画家所绘作品,依然是给予后世女性画家的珍宝。20世纪初期,新的时代、新的美术教育给予了女性名正言顺学画的机会,那个时期不乏杰出的女性艺术家,如潘玉良、李秋君、潘素等。社会制度带来的变革,也让女性画家不止于闺阁,女性画家的创作题材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拓宽。但花鸟绘画依然是女性画家表达内心情感的寄托之一,对于古代女性画家内心世界的丰富表达,花鸟题材被承续了下来。只不过在花鸟题材的基础上,近代女性画家已经做出了一些新的改变。承续不变的是女性画家通过花卉和自然来隐喻自身的内心情感与想法,而新带来的一些变革除了描绘对象的变化之外,女性绘画的力量感也在不断增加。

方君璧的《浴后》,画面中心全身赤裸的女子背对观者,卧于纯白的布面当中,左边的窗外是青竹,整个画面大面积的灰色调,却在帷幔半遮处留下婆娑的竹影。高洁不易折的竹与画面中的女性放在一起,不难感受到方君璧在画面中的强烈情感,柔中带刚的女性已经是社会改革的重要力量,这是她所想表达的情感语言。画面当中花卉已经不再是被描绘的主体,但其是女性画家的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连接画家、主体和观者的重要线索。除此之外,潘玉良的多幅作品也可供参考。其中,《菊花和女人体》中女性依旧全身赤裸,面庞与观众相背,曲线玲珑曼妙,旁边摆着菊花。潘玉良常常把菊花绘于画中,而菊花则变成了她情感表达的物体,她以菊花隐喻自身的人格,菊花所谓“花之隐逸者”,不慕荣华和秋风孤傲的气节是潘玉良内心世界所向往和珍视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也是她通过花卉来传达的自喻。在潘玉良的4000多幅作品中,花卉题材的艺术作品占了大多数,而这些花卉常常作为主体,或与女体一同出现。如果说古代女性画家的花鸟画题材是内心世界的隐喻表达,那么民国时期的女性画家的花卉题材的表达则是用花卉隐喻女性的身体和女性的气质,将花卉赋予人格化的表现。

从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画家作品中,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与展望。名媛和名妓画家的作品得以保存并流传其实是作为力量激励现在的女性艺术家们,虽然古代女性画家们的创作尚不够成熟,题材与内容都很有限,但这是她们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她们的艺术作品有特定的思想内涵,也跨越百年历史传递到世人的内心。古代女性画家的艺术是绘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男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女性视角用女性语言诠释的佳作。从迈出一小步的古代女性画家,到近代乃至当代女性艺术家,女性力量无疑是值得肯定的,而故宫博物院馆藏古代女性画家作品更像是一个里程碑,永远将古代女性画家的艺术成就定格在那里,将女性的艺术力量传递给世人。

参考文献

[1]李湜.故宫所藏女性画家作品[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

[2]湯漱玉.玉台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3]李湜.明清名媛与名妓画家比较[J].美术史论,1992(1).

[4]李湜.明清闺阁绘画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审美价值花鸟画故宫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
雪中故宫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
故宫
故宫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