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
2021-07-16孙国昌
孙国昌
黄骅市中医医院,河北 黄骅 061100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群,可引起后凸畸形与疼痛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1]。保守治疗在此类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不佳,并发症多且愈合时间长,增加了家庭的负担[2]。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椎体成形术与后凸成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常用术式,但是不同术式有着不同的优缺点[3]。本次研究主要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64例医院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对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64例医院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其中有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为51~76岁,平均为(61.5±9.2)岁。入选标准:①经骨密度测定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且经X线检查均发现存在脊柱骨折;②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脊柱畸形、病理性脊柱骨折、不符合本次采用手术适用证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后凸成形术,共计34例)与对照组(采取椎体成形术,共计34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椎体成形术,具体措施为:全麻,患者保持胸腰椎过伸的仰卧位。术前标记伤椎弓根。常规消毒铺巾,在伤椎弓根15°夹角穿刺,穿刺深度为椎体前1/3,在C形臂X线观察确认穿刺位置,确认位置良好后拔除针芯,之后将骨水泥缓慢注入伤椎,并在X线观察下发现边缘毛刺状至骨皮质时停止注射。若出现骨水泥渗漏、弥散的情况需要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出穿刺针并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3~5min,确认无出血后包扎伤口。
观察组采取后凸成形术,具体措施为:全麻,患者保持胸腰椎过伸的仰卧位。术前标记伤椎弓根。常规消毒铺巾,在伤椎弓根15°夹角穿刺,然后使用骨钻沿套管插入椎体直到椎体前壁2~3cm处,建立工作通道之后去除骨钻并置入球囊,然后在X线监控下降显影剂注入球囊中。当椎体恢复满意高度之后停止加压,之后抽出显影剂并撤除球囊。然后在X线监控下,将骨水泥注入伤椎。若出现骨水泥渗漏、弥散的情况需要停止注射。待骨水泥完全凝固后拔出穿刺针并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3~5min,确认无出血后包扎伤口。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以及ODI评分的变化。本次研究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椎体高度与骨折前一致且患者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有效:椎体高度与手术前相比有所改善,疼痛症状减轻且生活能够基本自理;无效:未到达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以及ODI评分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以及ODI评分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以及ODI评分的变化
3 讨 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长,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发生率不断升高。脊柱是人体的重要组织结构,脊柱骨折发生之后导致患者的活动能力下降,且若不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会导致椎体高度丢失,引起后凸畸形,对患者的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4]。因此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保守治疗在此类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目前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椎体成形术是过去临床医学常用于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的术式,但是复位效果不够理想,部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仍旧较低。因此需要寻找更加高效安全的术式[5]。后凸成形术是近些年来临床提出的新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能够利用球囊扩张并抬高伤椎,从而恢复椎体高度,并利用骨水泥固定伤椎,有助于提高椎体的稳定性,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纠正骨折畸形。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cobb角以及ODI评分改善幅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椎体高度丢失的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椎体成形术,能够减小cobb角,从而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症状,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