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预后观察分析
2021-07-16叶茹
叶 茹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脑组织宿舍农行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中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是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多数患者脑卒中后会出现偏瘫后遗症,导致患者行动不便甚或丧失行动能力,给家庭及社区增加沉重的负担,为了让脑卒中患者尽早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近年来多有关于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的治疗中,本文通过对康复护理后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康复护理在治疗其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现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并采用不同护理方式,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59.1±4.3)岁;病程2~5d,平均(3.8±1.1)d。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58.7±3.5)岁;病程1~7d,平均(4.2±1.3)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协助患者进行各项检查、入院健康知识宣教、生命体征监测以及用药指导等。
1.2.2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模式 针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其主要内容包括:
(1)康复训练:①帮助患者进行按摩以促进患者的患者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以期望患者功能得以恢复,按摩过程中以患者舒适的力度节律性揉捏患者患肢,动作轻柔缓慢,对患者的各处关节进行活动,按摩次数每日保证2-3此,持续时间为30min。②指导患者进行各个部位的康复训练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人情况差异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从被动活动开始,每周制定康复训练任务,通过训练刺激患者的恢复功能性,鼓励患者在家属监护下进行日常活动锻炼,包括手部的抓、握、捏、夹等动作,包括翻身、起床、穿衣、吃饭等日常行为进行锻炼,以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③进行站立及行走训练。循序渐进地开展站立和行走训练,初期由护理人员或家属搀扶下进行站立训练,逐步加强患肢的负重力量,在患者耐受的情况逐步加大训练时长;阶段性开展行走训练,由平地训练开始,患者可在家属陪同的情况下沿有扶手的走廊进行行走训练,逐渐增加行走距离及迈脚高度,随后可安排障碍物跨越及上下楼训练。④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每周进行一次汇总,根据患者的训练情况调整下一步的训练计划,避免超负荷训练及无陪同训练,以免发生意外。
(2)心理鼓励。在康复训练其中,认真肯定患者取得的成绩,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梳理患者由于康复训练不理想导致的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协同家属配合保证患者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增加患者对康复训练的知识和预期,以更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3)康复护理。在康复训练中开展护理工作,在进行按摩时对患者压疮情况进行判断,叮嘱患者家属定期为患者活动身体各处,避免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的不适感导致心理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理解并倾听患者的各项需求,对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合理需求进行满足,康复训练期间,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避免出现各种并发症,例如口腔、肺部、尿路感染等,在为患者营造安全康复训练环境的基础上充分照顾患者的个体情绪开展护理相关工作,以期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日常生活评定量表”对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表格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恢复情况越好。
2 结 果
两者患者出院后开展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实施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在以上两个方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比例较高,对社会及家庭造成较大负担的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我院通过摸索该类型患者的属性,在临床护理中实施科学有效的康复指导,通过康复护理工作的实施可有的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见表1。通过阶段性的康复训练,多数患者可以逐步适应当前状态,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但在护理过程中要认真考虑患者的个人生命安全,对可能发生的坠床、摔倒事件进行积极地预防,避免造成不良事件发生,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矛盾。
综上,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实施康复护理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作用积极,具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