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疼痛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
2021-07-16孙朝红韦菲菲焦艳艳
孙朝红 韦菲菲 焦艳艳
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200
在结石患者中,胆囊结石临床症状占比较高。胆囊结石临床症状较少,多表现为腹部不适,若有合并炎症则换则会右侧上腹部胆囊区有压痛感。当患者餐后饱食或食物脂肪含量过高以及体位变化(睡眠时),会出现结石位移,若卡在胆囊颈部,则会造成急性梗阻,由此造成胆囊内压升高,引发胆绞痛[1]。胆囊结石一般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避免创兴损伤。患者术后会有疼痛感,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循证护理应用于胆囊结石术后患者为研究方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n=35)。参与研究的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2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75±2.67)岁。患者患病病程0.6~5年,平均病程(3.22±0.1)年。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多项一般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胆囊结石诊断标准;研究对象均满足腹腔镜手术标准;征得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各项资料不全的患者;有肝肾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
1.3方法 对照组:为本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检查、术中护理、术后用药及生活护理等内容。以此为基础给予研究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研究组:本科室设置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医生、骨干护士为组员。制定循证护理制度和流程,开展研究前培训工作。针对不同的患者研究并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案,定期召开循证护理回忆,针对患者病情、手术情况、术后疼痛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科室、小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方案。通过持续性培训、学习摸索循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借助研讨会、文献资料、护理经验制定有效的疼痛护理计划。护理过程中认真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为保证循证护理的科学性,当日护士交接班时值班护士认真核对患者当日病情变化情况,各种临床检验数据。对于疼痛感未减轻或加重的患者,应与医师进行沟通,并根据医嘱调整护理内容,包括:用药、体位调整、饮食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生活质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护理护理舒适度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舒适率达到(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0%),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对比[n,(%)]
3 讨 论
胆囊结石是较为常见的结石种类之一。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多采取腹腔镜手术方法。该技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创伤面小等诸多优势,逐渐成为临床主要手术方法。腹腔镜胆囊结石手术后,患者多伴有剧烈腹痛等不适症状,由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速度。多项研究证明,给予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舒适度[3-4]。本研究中,循证护理组(研究组)患者与普通护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干预前各项评分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术后护理后发现,两组患者预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护理舒适度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总舒适率(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证实,作为当前临床领域较为新颖的护理方式,循证护理对于患者数据的依赖性更高,并以此作为支撑避免了传统护理过于依赖经验的弊端[5-6]。结合腹腔镜手术对胆囊结石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具有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更能体现人性化护理的主旨。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结石术后患者,可在降低疼痛感,提升患者舒适度、生活质量方面产生积极地作用。同时,该模式也让护理工作更为科学,借助患者数据能提供契合度更高的护理服务。因此,该护理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