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评价分析
2021-07-16韩钦凤
韩钦凤
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发病人群较为普遍,给患者造成很大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由于该病的发病速度较快,且严重,患者一旦患有冠心病心绞痛需及时得到救治,若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极易威胁患者的生命,此外,还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常见的有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疾病类型,严重者还会造成死亡[1]。近年来,临床不断研究新型救治方法,并对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发起高度重视,而多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年龄偏高,加上老龄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均退化,一旦发作冠心病心绞痛后其会增大死亡率[2]。为此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心血管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老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冠脉介入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本次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心血管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老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21例,女性患者占23例,年龄为66~88岁,平均年龄为(77.82±6.0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20例,女性患者占25例,年龄为67~90岁,平均年龄为(75.23±5.97)岁,两组患者通过对该研究深入了解后,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试验前,需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才能正式开展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具体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含有抗血小板效果的药物,可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肝素抗凝、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具有降压效果的药物,同时还要对患者行扩张血管。
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冠脉介入的方式治疗,具体操作如:患者在出现心绞痛症状的3~7d内,是采取冠脉介入的最佳治疗时机,通过心电图造影结果观察冠状动脉情况,并定位缺血位置,然后可通过对患者实施冠脉造影术和支架术,对病变血管位置开展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并置入支架。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并分析冠脉介入对患者存在的优势进行分析和评价。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占总例数的95.56%,而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占总例数的75.56%,二者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临床心血管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其每年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临床发病人群主要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该病在发病前无明显表现,因此一旦高龄患者发作冠心病心绞痛时,则具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加上老龄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均下降,因此在临床中的死亡率和病发率均较高,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病症,严重者还会出现心肌梗死,最终导致死亡,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3]。经相关研究表明,冠脉介入法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不仅能快速恢复心肌细胞,缩短治疗时间,还能帮助患者缺血心肌得到再灌入。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患者恢复快、安全性高、治疗时间短、操作简便等特点[4-5]。观察组患者经冠脉介入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占总例数的95.56%,而对照组通过常规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占总例数的75.56%,二者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冠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通过冠脉介入的方式治疗老龄冠心病心绞痛,其治疗效率较高,恢复较快,降低死亡率,临床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