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心脏毒性影响分析*
2021-07-16张迎春卢园园
张迎春 管 娜 李 蕾 卢园园
潍坊市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山东 潍坊 261041
在临床常见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急性白血病具有极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一般以化疗方式治疗[1],其中蒽环类化疗药物虽然能够使患儿生存期得以延长,但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比如免疫力降低、骨髓抑制等,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2]。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和优势,具体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符合有关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2)患儿均无心脏病病史;(3)化疗前心电图、心肌酶学、心脏彩超无异常;(4)均为初治白血病。排除标准:(1)排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排除对试验药物过敏者;(3)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比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4)排除存在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
观察组年龄3岁~6岁之间,年龄平均值(4.51±1.32)岁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进行化疗前,均对其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图、心肌酶学指标进行检测。
对照组采用右丙亚胺治疗:
给予患者维生素C治疗。
观察组采用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
在蒽环类药物化疗前半小时,给予其500mg/m2右丙亚胺注射液,行静脉滴注治疗。并给予其参麦注射液治疗,每日一次、每次40ml,行静脉滴注治疗,化疗结束后停用。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心肌酶指标变化、LVEF、cTnT和BNP水平。
2 结 果
2.1对比2组心肌酶指标变化 观察组化疗后心肌酶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心肌酶指标变化的对比(IU/L)
2.2分析LVEF、cTnT和BNP水平 观察组化疗后LVEF低于对照组、cTnT、BNP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分析LVEF、cTnT和BNP水平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肿瘤,具有高度恶性,主要以高白细胞血症、白血病细胞浸润、感染、出血等作为临床表现[3]。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以化疗为主,虽然能使患儿生存质量得以提高,但易出现严重的心脏毒性,导致患儿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被损害。研究认为,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和自由基形成具有密切关联,右丙亚胺是一种心脏保护剂,其能够轻易穿透细胞膜,将开环螫合剂进行水解,从而将三价铁离子去除,对自由基的产生进行抑制,从而缓解心脏毒性。参麦注射液主要由红参和麦冬组成,其中红参作为君药,具有益气固脱的效果,且能够使人体心肌缺血和缺氧状态得到改善;麦冬作为臣药,具有养阴生津之功,联合应用产生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
在黄永芬学者研究[4]的“右丙亚胺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对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心脏毒性的作用评价”一文中,试验对象为急性白血病,共70例,观察组实施右丙亚胺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右丙亚胺治疗,两组在各项指标水平的对比中,观察组化疗后LVEF(61.7±6.15)%低于对照组、cTnT(32.9±3.57)ug/ml、BNP(187.5±9.74)ug/ml高于对照组,P<0.05,该研究结果与本文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化疗后LVEF(62.25±1.45)%低于对照组、cTnT(32.52±1.45)ug/ml、BNP(187.52±2.44)ug/ml高于对照组,(P<0.05)十分相似,提示右丙亚胺与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能够使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心脏毒性得以减少。
综上所述,右丙亚胺联合参麦注射液对减少急性白血病化疗中心脏毒性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