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ey-DEMATEL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
2021-07-16刘明菲张潇迪冉雅璇张逸石
刘明菲,张潇迪,冉雅璇,张逸石,李 根
(1.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零售业得到高速发展。零售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转型升级使得零售业供应链日渐复杂,极易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爆发,如2003年的SARS事件、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3年的禽流感病毒和2019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等,此类事件的发生会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冲击经济发展,对零售供应链造成不利影响,加剧供应链中断的风险[1]。因此,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中断会破坏供应链中货物流动,导致生产或者销售过程延迟,影响零售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因此,开展突发事件下供应链稳定性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如KIM等[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夏威夷和波多黎各两个岛屿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了在飓风影响下的岛屿供应链中断与灾后恢复问题;FARTAJ等[3]开发了BWM-RSR框架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的供应链中运输中断的关键因素,并运用案例进行验证;唐烨[4]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评价法识别、评估制造企业订单分配过程中的供应链中断风险;洪卫[5]提出疫情冲击下制造业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基于供给、需求两个视角,从区域、行业、规模3个维度分析了疫情冲击对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综上可知,上述研究主要针对突发事件导致供应链中断后的供应链恢复问题,缺乏突发事件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影响机理和中断风险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分析。因此,为更好地识别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影响因素,笔者引入灰数理论与模糊数学,先运用扎根方法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出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影响因素,再运用灰色-决策实验室方法(grey-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Grey-DEMATEL)分析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零售供应链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零售供应链运行能力、优化物流系统网络、提升供应链弹性提供依据。
1 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1.1 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分析
供应链是整体功能型网链结构,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制造到产品销售的全过程。零售供应链以零售企业为核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商、制造商等前端环节到零售企业配送中心、门店等中间环节并最终销售给消费者的全过程。与其他类型供应链相比,零售企业在零售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零售企业与上游供应商进行信息交互,另一方面零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直接服务。基于此,笔者以供应商、零售企业和消费者所组成的供应链系统为研究对象,零售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供应商为零售业供应链的上游,主要负责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采购3个环节;零售企业为零售供应链的核心,主要包括仓储中心、配送中心和企业门店;消费者为零售供应链的终端,是零售供应链中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接收者。
图1 零售供应链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应链规模愈加庞大,供应链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内外部冲击而出现供应链中断。姜慧华[6]认为供应链中断是供应链正常运行时遭受的意外冲击,供应链中断来源于供应链的复杂性;DUHADWY等[7]提出供应链中断是供应链风险的体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成因有很多,如操作失误、自然灾害或政局不稳定带来的风险。这些行为活动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往往会产生强烈的短期或长期经济影响,需要公司或相关部门妥善应对。
从图1可以看出,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主要来自供应中断、需求中断和物流中断。其中,供应中断主要是由于零售供应链外部环境突变或需求突然增加使得原材料、库存等短缺,从而导致供应商供应不足,进而影响零售企业产品供应;需求中断主要是由于需求突降导致零售供应链内部失衡、零售商活动中断带来的库存堆积,从而对供应链上游企业造成冲击,引发供应链中断;物流中断是指受交通、产能等影响导致产品无法在零售供应链间进行正常运输。
1.2 基于扎根理论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识别
1.2.1 方法介绍
扎根理论研究法是通过对资料进行提炼和归纳,总结出概念和范畴并最终上升到理论层面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8]。目前,学者们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研究多采用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不能精确、深入地判断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影响因素,而扎根理论研究法可以深入挖掘供应链中断发生的内在因素,有助于构建更科学、有效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模型。笔者以零售供应链、供应链中断、中断风险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集,并在政府官方网站、新浪、网易等网站中以零售企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零售供应链为检索词进行案例搜集,最终确定49份与零售供应链相关的原始资料,其中9份资料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1.2.2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主要是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以获取重要语句,在此基础上对重要语句进行概念提取以形成范畴。通过对49份原始资料的概括整理得到89个有效概念,如小区封闭管理、运输网络阻断、人们出行受限、公共场所开放限制、员工缺乏等。
对89个有效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以研究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发现部分概念存在重复关系,进而对重复概念的编码进行归纳分析,得到交通管制程度、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政策扶持程度、金融支持程度、产品品质、产品供应能力、产品配送效率、企业风险意识、员工人数、员工技术能力、员工安全程度、产品需求能力和消费者满意程度13个初始范畴。开放式编码的概念化分析结果示例如表1所示。
1.2.3 主轴式编码
已有学者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如姚延波等[9]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探究了旅游企业的诚信结构和实现机理;马跃如等[10]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供应链主体维度构建了养老服务供应链风险影响因素模型。除了生产企业、员工和零售企业等传统内部投入要素之外,消费者、政府等外部因素也会对零售供应链运作过程产生影响。由于供应链中断的根本原因是各利益相关主体在突发事件影响下出现的信息不对称、供需不协调,因此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利益相关者行为和风险因素对提高供应链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零售供应链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员工、消费者,故在主范畴形成时将13个初始范畴归纳为政府因素、企业因素、员工因素、消费者因素4个主范畴,如表2所示。
表2 主轴式编码结果
1.2.4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指从主范畴中归纳整理出核心范畴,挖掘核心范畴、主范畴、初始范畴之间的系统联系,以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对政府因素、企业因素、员工因素、消费者因素这4个主范畴进行归纳抽象,确定核心范畴为“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1.2.5 理论饱和度检验
对剩余9份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判断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是否全面,是否可以停止对原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将9份原始资料按照之前的编码过程进行分析归纳,并将9份资料编码得到的概念与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体现的关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没有新范畴和新内容的产生,说明该理论模型是饱和的。
2 基于Grey-DEMATEL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1 Grey-DEMATEL方法介绍
2.2 Grey-DEMATEL模型构建
2.2.1 建立灰色直接关系矩阵
(1)针对扎根方法总结的13个影响因素,邀请6位供应链领域专家进行因素间的两两对比打分,形成初始矩阵。其中,打分规则为“无影响=0,影响力很弱=1,影响力较弱=2,影响力较高=3,影响力超高=4”。五级灰色语义量表如表3所示,依据灰数理论将初始矩阵转化为灰数矩阵X1,X2,…,X6。
表3 灰色语义量表
(2)根据每位专家对研究领域掌握程度的不同,赋予专家不同的权重,且该权重具有模糊性[17]。权重语义量表如表4所示。
表4 权重语义量表
2.2.2 计算直接影响矩阵S
(1)对灰数进行标准化处理。
(1)
(2)
邵雍理论基础是“以物观物”说。“所谓‘以物观物’是对‘以我观物’而言的,即排除个人的感情,而去体察万物,从而达到所谓‘穷理’‘尽性’‘知命’。”[39]44陈献章主张自得,注重个体的参与,故其诗歌中包含着更多自我情感的投入。由此而言,庄昶诗歌更多倾向于继承邵雍的观物说。其《雪蓬为盛行之作》末句:“只有区区观物亭,半庭茂叔窗前草”[3]卷一,46即可视为对邵雍学说的回应,也是他作诗的一贯主张。这一主张也贯穿于他的题画之作,如《题通伯先生山水画》《钟钦理画牛》《题沈石田画鹅为文元作》《题菜》等。正是陈庄二人的提倡,才使得有明一代,学击壤派者“转相模仿”[31]卷一五三,3966。
(2)根据标准化灰数计算清晰化矩阵Y。
(3)
(4)
对标准化和清晰化后的灰数矩阵赋权重ωk,由式(5)得到最终的直接影响矩阵S=[Sij]。
(5)
2.2.3 计算综合影响矩阵Z
由式(6)计算得到规范化后的直接影响矩阵N,再通过式(7)确定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的综合影响矩阵Z。
(6)
Z=N(I-N)-1
(7)
2.2.4 计算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
(1)根据综合影响矩阵Z计算因素的影响度fi和被影响度ei。
(8)
(2)由影响度和被影响度计算因素的中心度mi和原因度ni。
(9)
2.2.5 绘制因果图
根据中心度和原因度的计算结果,在笛卡尔坐标系中绘制出各个影响因素的相对位置。
2.3 实例分析
2.3.1 模型数值计算
根据专家对零售供应链的了解程度赋予6位专家不同的权重,专家1到专家6的权重分别为[0.7,1.0];[0.7,1.0];[0.5,0.9];[0.5,0.9];[0.4,0.7];[0.3,0.5];[0.5,0.9],按照上述步骤计算得到直接影响矩阵S、综合影响矩阵Z、中心度和原因度,分别如表5~表7所示。根据中心度和原因度,绘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因果图,如图3所示。
图3 原因度-中心度分布图
表5 直接影响矩阵S
表6 综合影响矩阵Z
表7 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
2.3.2 结果分析与建议
(1)原因因素分析。若原因度大于0,则表明该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大,称之为原因因素。影响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原因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序为S2>S1>S8>S3>S10>S11>S4,其中S2(政府应急管理能力)、S1(交通管制程度)、S8(企业风险意识)、S3(政策扶持程度)具有较高的原因度,即这4项因素会对其他因素产生较大影响,是主要的原因因素。同时,原因因素大多为政府和企业分类下的因素,说明地方政府行为和企业方面的积极参与是减少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关键。
从原因因素来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政府未采取及时、有效、合理的应急管理措施来缓解事件发生造成的严重后果,或采取过于严苛的交通管制导致运输通路受阻,均可能使零售供应链出现中断。同时,企业若风险意识不足,在经营过程中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也会导致零售供应链的中断。因此,政府应该建立全面、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以防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冲击,并加大对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企业的扶持力度,健全企业帮扶政策措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则要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全面推行风险管理,做好风险预案。
(2)结果因素分析。若原因度小于0,表明其他因素对该因素影响大,称为结果因素。影响供应链中断风险的结果因素有S5、S6、S7、S9、S12、S13,说明这6个指标在被影响程度方面表现较为明显,会更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导致零售供应链的中断。结果因素从大到小的排序为S9>S12>S7>S5>S13>S6,其中S9(员工人数)、S12(产品需求能力)是最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主要结果因素。
从结果因素来看,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城市封锁、人们出行受限引起企业员工减少和居民无法正常消费,同时交通管制使得运输道路不畅,产品配送效率降低,这些问题均会导致零售供应链面临中断风险。针对上述情况,政府、企业、员工应充分配合,一是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采取新兴模式刺激消费,如线上购物、发放消费券等。
(3)重要性分析。中心度表示该因素在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体系中的位置及所起作用的大小,中心度数值越大,说明该因素对决策的制约作用越大。各因素中心度从大到小的排序为S6>S7>S5>S1>S2>S13>S4>S3>S9>S11>S8>S10>S12。其中,S6(产品供应能力)、S7(产品配送效率)、S5(产品品质)、S1(交通管制程度)、S2(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是影响供应链中断风险的最重要的5个因素。
政府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会出台一系列严格管控措施,这可能会对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产生严重的影响,生产原料获取困难、产品运输道路受阻、产品库存积压带来的供应链衔接中断会引起零售供应链遭受严重冲击。因此,政府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道路管制措施时,要同时考虑开通绿色通道以保障物资正常供给,产销衔接。
2.3.3 灵敏度分析
为了分析专家的主观性对结果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专家1的权重分别为[0.5,0.9]、[0.4,0.7]、[0.3,0.5],使用Grey-DEMATEL方法对上述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不同权重时的中心度-原因度分布图如图4~图7所示,可以看出将专家权重改变后,所有因素均未发生顺序改变,只有部分因素的值发生较小变化,说明专家权重的改变对结果影响很小,基本可排除专家的主观性对结果的影响,研究结论能够反映客观事实。
图5 权重为[0.5,0.9]时的结果
图6 权重为[0.4,0.7]时的结果
图7 权重为[0.3,0.5]时的结果
3 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综合评价
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和相关关系分析后,需对中断风险影响程度进行量化。零售供应链系统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评价极易出现模糊性和难以量化的情况。而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够有效定量分析具有模糊性和难以量化的因素,同时可以考虑指标的层次性。基于此,笔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进行评价。
3.1 基于Grey-DEMATEL的指标权重确定
模糊综合评价法已被广泛运用于金融管理、风险评价、工程技术、供应链等领域[18-19],并通常与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熵权法相结合,即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但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假定因素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忽略了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故笔者基于Grey-DEMATEL的分析结果确定权重,即根据式(10)对各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则可得到各指标的权重Wi。
(10)
3.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评价
3.2.1 风险影响因素评价等级确定
将风险影响因素评价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强、较强、中等、较弱、弱,即V={v1,v2,…,v5}={强,较强,中等,较弱,弱}。基于5级风险影响因素评价等级,邀请10位专家(4位供应链研究专家、4位零售企业管理人员、2位零售行业员工),对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评价。
3.2.2 风险影响因素集、权重集确定
风险因素集即为由扎根方法确定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模型,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则由式(10)计算得到,即W=(0.324,0.392,0.164,0.120),W1=(0.099,0.095,0.064,0.067),W2=(0.103,0.128,0.108,0.053),W3=(0.059,0.046,0.058),W4=(0.036,0.084)。10位专家关于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的评价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评价情况
3.2.3 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根据专家打分情况计算二级影响因素隶属度,进而得到模糊判断矩阵。
3.2.4 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基于各二级指标的权重集,由Bi′=Wi′×Ri′可得到政府因素、企业因素、员工因素、消费者因素4个一级指标下的模糊评价向量Bi′,i′=1,2,3,4。
B1=(0.241,0.380,0.299,0.079,0.000)
B2=(0.356,0.265,0.299,0.040,0.040)
B3=(0.092,0.199,0.464,0.209,0.036)
B4=(0.230,0.300,0.270,0.200,0.000)
由此得到一级指标评价模糊判断矩阵R:
进而可计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向量B=W×R=(0.260,0.296,0.323,0.100,0.022)。在模糊综合评价向量中,最大值为0.323,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可知受突发事件影响的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等级对应为中等,在综合风险评价中位于较弱风险与较强风险之间。这说明零售供应链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程度较大,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企业要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
4 结论
基于扎根方法从政府、企业、员工、消费者4个方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通过Grey-DEMATEL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对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因素及风险等级进行评价,该评价结果可为优化零售供应链结构、提高零售供应链运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主要进行了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关键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风险等级评价,未来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零售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动态评估与预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