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AR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的财政政策就业效应分析
——以安徽高校毕业生为例

2021-07-16王骥卓陈媛媛周骅莉

关键词:脉冲响应就业率财政政策

王骥卓, 陈媛媛, 周骅莉

1.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3.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民生”.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疫情以来,国内宏观经济以及企业经营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经营压力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去处也是中小企业,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尤为受到社会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 %,城镇新增就业人下降近40%,就业压力逐步增加.根据数据显示,除去读研深造等原因,2020年高校毕业投向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约为660万人,高于去年同期.

目前国内较多的文献以及理论认为,经济的增长、经费的投入等财政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率的上升.刘小伟认为县域经济增长并不能带动县域就业的增加,中小企业可以对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吸纳作用[1];于海波、郑晓明等认为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应与就业绩效呈正相关而与录取通知书数呈倒U关系[2];华黎、胡青青等认为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的发展会对安徽省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产生较大影响[3];牛文静、陈建斌等认为构建FDI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并且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呈波动状态[4].鉴于此,笔者通过构建VAR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重点探究财政政策对高校就业的推动效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与政府财政政策

1.1 高校毕业生期望

通过调研发现疫情期间有近90 %的学生担忧自己的就业前景,75.4 %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实习经历较为不足,有86 %的学生认为疫情影响自己的求职规划.随着企业用人结构的不断变化,有近60 %的学生有计划或者正在准备深造,仅有近20 %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而在选择直接就业的学生中有65.88 %的学生认为疫情将会影响就业.

1.2 市场就业环境

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有30.4 %的企业表示将会减员缩编,还有29.68 %的无法为员工按时发放薪资,无影响的企业仅占17.81 %.随着全球经济下行,较多企业采用“缩招降薪”等措施以节约成本,而通过Boss直聘的数据来看,除客服专员、地产中介以及市场营销岗位需求增加外,其他权限下降,而近两年的热门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应届生需求降幅为35.7%.但与此同时,此次疫情也是一次行业的发展机遇,互联网+行业的用人需求逐渐增加,如新零售、大健康等,而这也将逐步成创业新趋势.

1.3 安徽省政府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

近年来安徽省出台多项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包括利用财政政策推动就业.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响,为减少人员流动,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因地制宜,灵活组织小型化、点对点、错峰式现场招聘活动,借助小程序进行面试、应聘.通过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有助于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政府通过对于培训进行补贴,促进人才培养,使得高校毕业生所学转为所用,政府对于企业进行扶持,鼓励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稳定就业岗位,逐步推动企业走向正轨.对于国家而言,政府采取扩大研究生、专升本招生规模,倾向增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鼓励大学生创业、引导大学生参军入伍、扩大招收教师编制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就业率的稳定.

2 财政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理论模型构建

对于政府而言,较多的促进就业的措施通过财政政策进行保障,无论是政府提出的培训补贴,还是保障企业税收等措施都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基于此对财政政策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影响进行指标选取,通过西方经济学的经典政府支出乘数进行理论预测[5].

在考虑政府收支的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下,考虑政府支出乘数:AD=AS

同时,可以推导出

C+I+G=C+S+(T-TR)

在上式中,C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购买支出,TR代表转移支付.继而形成国民收入模型

Yd=Y-T=Y×(1-t)
C=C0+bYd=C0+b×(1-t)
ΔY=b×(1-t)×Y+I+G

仅由于政府购买支出G的改变而使国民收入Y发生变化,并构成新的供求均衡时,解出

根据所得结果可以看出,当政府扩大支出时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以此来扩大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进而促进就业,而当政府减少税收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就业.综上,在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下,增加政府支出以及减少税收收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学生就业[6].

3 实证分析

文章采用基于VAR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来分析安徽省财政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效应.为确保实证研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安徽财政年鉴》《安徽统计年鉴》及《安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其中选取变量Y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X1为安徽省内人均GDP,X2为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X3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4为专项税费,X5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7].

3.1 基于VAR模型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针对上述Y与X1、X2、X3、X4的定义,本文构建VAR模型,参见下式:

Yt=A1Yt-1+A2Yt-2+...+ApYt-p+BXt+μ

在该模型中,Yt为k维内生变量向量,Xt为d维外生变量向量,μ为k维误差向量,B为待估系数矩阵.

在VAR的研究中,模型需要进行ADF检验,检验变量的平稳性,以防止出现“伪回归”情况.因此本研究进行了模型的ADF检验[8].

3.1.1 ADF检验

根据表1中ADF检验结果可看出,在VAR模型中,LNX3、LNX4本身平稳,LNY、LNX1、LNX2在进行一阶差分后可让LNY、LNX1、LNX2平稳.

表1 模型的ADF检验Tab.1 ADF test of the model

在进行ADF检验的基础上,需要对变量进行向量自回归估计,输出值如下表2所示.

3.1.2 模型相关性检验

为了分析LNY是否对于LNX1、LNX2、LNX3有影响,本文对模型进行了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参见表3.

表3 相关性检验结果Tab.3 Correlation test results

从表3中p值可以发现,LNY对于LNX1、LNX2、LNX3是显著的.

3.1.3 稳定性检验

通过检验特征多项式来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参见表4.

表4 特征多项式的根Tab.4 Roots of characteristic polynomials

从表4可以看到,特征多项式的根的模均小于1,由此检验是否落入单位圆内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参见图1.

图1 平稳性检验Fig.1 Stationarity test

由图1得出,所有点均在单位圆内,以此推断较为平稳,所以VAR实证分析下降进行进一步的脉冲响应[9].

3.1.4 变量脉冲响应

在VAR模型中输出变量脉冲响应,在脉冲响应图形中,每一行为同种冲击对不同变量造成的影响,每一列为不同冲击对同一变量造成的影响,输出结果参见图2.

图2 脉冲响应图Fig.2 Impulse response diagram

在脉冲响应变量图2中,中间折线代表着脉冲响应函数的趋势,表示对一个变量施加另一个变量的标准息时,在滞后期内CE1发生的变化.其中:

第一,左下角图为LNX1对于LNY的冲击结果,LNY在接受了LNX1的正冲击后,先呈现反向走向,后又保持稳定小幅增长的趋势,从长期趋势来看安徽省内人均GDP的增长实质上会对于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推断可能是因为前期GDP促进就业,就业促进GDP的增长,由于通货膨胀以及人才的流出,导致GDP的增长与就业形式的不匹配,后期缓慢增长并趋于稳定可能是由于安徽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向东部沿海地区靠拢,对于人才的吸引力等也逐步提升,使得企业对于人才的接受度也越高.

第二,右下角图为LNX2对于LNY的冲击结果,LNY在接受了LNX2的正冲击后,呈现反向走向,之后保持稳定,相对于LNX1的冲击效果,LNX2显得趋势性更强.对于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的增加使得高校就业率先呈现负趋势后又呈现正趋势,在4期之后逐渐上升,推断在后期提升高校的教育经费支出是较为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

第三,右上角图为LNX4对于LNY的冲击结果,由图可以看出LNY在接受LNX4的正冲击后,先呈现反向走向之后呈现正向走向并超过0,之后呈现波动.以此推断当专项税费增加,会促使就业率的上升,而专项税费的增加与对应支出相关,即为对应财政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3.2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财政政策影响路径分析

由VAR模型可知GDP、地方专项税收等都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财政政策而言并不能确定消费等其他方面是否具有影响效果,针对于此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利用结构方程进行影响路径的分析[10].

根据总效应=间接效应+直接效应的总公式进行下一步分析,得出下述三式:

Y=cX+e
M=aX+e
Y=c′X+bM+e

在上式中,c为总效应,ab为间接效应,c′为直接效应,中介效应示意图参见图3.

图3 中介效应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mediation effect

安徽省内GDP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其是呈现波动增长的,增加财政支出与蔡恒收入将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较强的作用,由于篇幅有限故仅展示X1X3以及 Y的中介模型效果.

利用SPSS中process进程中的MODEL4对于Y,X1X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中介模型检验Tab.5 Intermediary model test

表5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内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于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预测作用显著(p<0.01),当放入中介变量消费品零售总额后,安徽省内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于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预测作用依旧显著(p<0.01),观察其BootLLCI以及BootULCI值可知其上下限均不包含0,说明预测结果有效.

表6 总效应中介效应分解表Tab.6 Decomposition table of total effect mediating effect

综合上述检验结果进行解释,推测原因为财政支出的增加促进GDP的发展促进消费零售的增加,使得经济大环境呈现利好,但实际上由VAR模型得出GDP的增长实际上是与对于就业率呈现抑制效果的.于此推测,可能是由于近年具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率,而针对于现在信息时代的来临大部分企业已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部分办公,消费零售总额的增加也预示生活水平的上升以及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如若工资水平上升企业的成本也将上升不利于企业获得利润最大化,所以可能对于就业率具有较大影响.

针对X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可以发现,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影响较不显著(p>0.01),推测原因为财政收入具有顺应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基于此,我门认为是因为建国后中国的经济显著增长而使得财政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增加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增加而不是财政收入以及支出的增加而推动安徽省的GDP增加,消费支出增加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加,这其中所呈现的并不是显著的递进和推动关系而应该是伴随关系.

4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西方经济三部门政府支出乘数、VAR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探索安徽省财政政策对于本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影响路径及效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反,GDP的增长以及教育经费的支出在安徽省内实际上对于就业率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抑制影响.与此同时,就业的增加对于GDP的增加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于高校教育费用投入来说,与GDP的增加相同,高校教育费用的投入也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与此同时增加专向税费则会促进就业率的增长,这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相一致.

第二,扩张性财政政策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上文中提到的GDP对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抑制影响也并不会较为显著,所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质上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并且可取渠道较多,针对安徽省内财政支出或收入而言实质上呈现波动性增长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故而会受到趋势性经济增长的较强干扰.

第三,从实践意义上来说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质量应是重要途径,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质量的促进不能够仅仅体现在教育经费的支出上.对于教育经费的支出应设定专门的明细分类,层层把关,促进高校教育,结合现代形式进行深化改革,促进毕业生的专业性,对于高校教育经费的去向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第四,通过增加专项支出,提升就业竞争力,专项税费支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专项费用的支出,专项税费支出中包含见习补助等,通过扩大专项费用的支出,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提升企业的招聘意愿,为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第五,高校开设指导性课程,建立职业规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形成,对于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学者的调研数据可以推断,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找寻就业方向,明确未来职业规划.高校对于毕业生提供指导,进行引导,对于职业进行更清晰的规划后将有利于从心理到生理对于就业生活的接受,减少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期,致使企业高校双赢.

第六,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高校对于教学进行了改革,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并且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稳定,我们建议以政府的财政政策为主,高校提供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其他相关措施为辅,协同促进,共同发展.

5 总结

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够通过经济增长、消费等路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因此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应以政府的财政政策为主,高校提供可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其他相关措施为辅.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应即时了解就业市场动态以及国家新政策,对于当下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对于行业未来前景进行较为合理化的预测.

猜你喜欢

脉冲响应就业率财政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
央行不能逃避责任
玻璃气体放电管与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纳秒脉冲响应特性比较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