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思考
2021-07-16任声策
任声策 / 文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发展格局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在2020年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当前,我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朝第二个100年目标奋进。新发展阶段的重点是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加依赖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国家“十四五”和2035中长期发展纲要(下称《纲要》)要求,到2035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纲要》165次提及“创新”,足见创新的重要性。此外,4次提及“创新型”,其中两次是“创新型国家”,另外是“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
各地区也高度重视创新,但对创新型经济有不同思路。根据对长三角以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北京等主要省市的“规划纲要”分析,可以发现各地对创新和创新型经济的重视和思路。“长三角规划纲要”122次提及“创新”,2次提及“创新型”,明确长三角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打造全国主要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上海市规划纲要”281次提及“创新”,7次提及“创新型”,强调发展“具有引领策源功能的创新型经济”、各类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江苏省纲要”280次提及“创新”,8次提及“创新型”,除前述之外还包含“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县(市)、创新型企业集群”。“浙江省纲要”则有204次提及“创新”,9次提及“创新型”,并特别提及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和创新型基础设施。“安徽省纲要”则有368次提及“创新”,12次提及“创新型”,特别是“创新型文化强省”。“广东省纲要”333次提及“创新”,5次提及“创新型”,特别是提出“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校长”。“北京市纲要”提及“创新”次数高达461次,其中14次提及“创新型”,特别是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型老年劳动者等。
创新型经济,简而言之是创新驱动的经济,但它其实是个动态的概念,即随着时代变迁,创新型经济所指的实质有所不同。因此,基于当前现实,上海市创新型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认识现阶段“创新型经济”的独特之处,基于上海“创新型经济”基础和优势,识别关键挑战,明确思路和方向。本文尝试按照这一逻辑对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进行思考。
一、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当前,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有五个主要特征。一是疫情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和不确定性依然持续;二是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美国着手全面阻击我国快速发展;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方兴未艾;四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步入第二个百年的使命;五是上海也进入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承载着新使命。
第一,新冠疫情仍持续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显著影响。世界经济论坛《Chief Economists Outlook 2021》报告认为,美国、英国和日本政府计划在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70%人口的疫苗接种,欧盟各国预计在2021年第三季度达到相同程度。但是,2021年以来,疫苗分发极不均衡,供应不足是最大问题。疫苗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可及性差异大,导致全球免疫困难。新冠疫情已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世界银行指出:全球经济在2020年萎缩4.3%之后又恢复增长,但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和患病,可能长期抑制经济活动和收入增长。假设2021年大规模推广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但是,如果决策者不采取果断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实施促进投资的改革,复苏可能会缓慢乏力。由于疫情导致人员互动减少、投资减少、教育受到冲击,相较以前的经济危机,本次疫情影响更加长远,除非有强有力的改革措施,否则全球经济增长将进入令人失望的十年。这对我国发展创新型经济既蕴含着机遇,也蕴含着挑战。
第二,中美关系在美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后难有改善趋势,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意图明显。张宏志认为,“美国疑华、恐华、遏华形势无改善;敌意措施不断出台;美国对华心态由轻视中国向重视甚至恐惧中国转变,对华战略由战略从容向战略焦躁转变,由利用国际规则改造中国向破坏国际规则打压中国转变”。美国近期极力拉拢伙伴打压中国,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制于政治,必须在国际关系大势下分析全球化的影响,我国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应对,这直接影响创新型经济的战略方向。
第三,就科技本身而言,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兴起。目前,我国已从强调技术创新发展到强调科技创新、高质量创新、科技自立自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我们有更好的基础乘势而上。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强调: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信息、生命、制造、能源、空间、海洋等方面的原创突破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提供了更多创新源泉,学科之间、科学和技术之间、技术之间、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因此,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遵循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规律、新趋势。
第四,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35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为此,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需要用高质量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创新型经济必然要扮演主要角色。
第五,上海城市发展也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上海面临着国家赋予的更大使命、开展先行先试的新机遇,需要增强优势,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因此,上海需要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着力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即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这意味着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必然体现上海特征。
二、新发展格局下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和新发展格局的影响,必须认识到现阶段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的新要求:第一,在创新水平上,不仅仅是创新,当前创新型经济更需要强调创新策源;第二,在创新方向上,不仅仅是前沿,当前创新型经济需要锻长板和补短板共同发力;第三,在优势塑造上,不仅仅是通过创新建立比较优势,需要强调基于创新培育从企业到产业链再到产业生态的新优势;第四,在驱动力量上,不能仅靠供求关系中的一侧,需要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发力来推动创新;第五,在创新角色上,不仅仅是上海,需要更多的协同整合促进创新,需要跨出上海看上海,发挥整合作用。
第一,在创新水平上,当前上海创新型经济需要更多侧重在创新策源上。上海的创新型经济要求以成为技术发明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第一践行者为导向,并与科学规律第一发现者形成良性互动循环,全面提升上海的创新策源能力,促进上海发展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
第二,在创新方向上,当前创新型经济需要锻长板和补短板共同发力。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创新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冲击,关键软硬零部件、设备受制于人。事实说明,这种局面必须主要依靠自己改变,科技必须自立自强,必须支持国产替代加大应用,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这要求创新型经济不仅要追求“人无我有”的绝对长板锻造,也必须改变“人有我无”关键基础技术短板制约的局面。这是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
第三,在优势塑造上,生态优势通常更难以超越,当前上海需要强调基于创新培育从企业到产业链再到产业生态的新优势。上海需要通过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占据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端地位,并通过创新型经济实现补链、固链、强链,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对于具有创新策源特征的创新型经济,不仅要推动从0到1、从1到100的发展,也要注重从企业到产业链到产业生态的培育,目的鲜明地打造难以复制的新优势。
第四,在驱动力量上,当前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强调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发力来推动创新。无论是技术供给侧推动,还是需求侧拉动,创新型经济是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产物。科学技术进步可以催生创新型经济,传统需求升级、新兴需求涌现也可以催生新技术应用的创新型经济。在当前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大势中,上海有更好的机会发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联合驱动力量,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
第五,在创新角色上,当前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更多地通过协同整合促进创新,需要跨出上海看上海,发挥整合作用。根据创新理论,开放和合作是创新的大趋势,未来的创新具有更多的跨边界融合趋势,上海具有整合创新力量的基础和优势。因此,在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中,需要更有意识地培育和运用跨区域、跨领域创新整合优势与能力。
三、上海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优势
上海在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拥有自身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五个中心”建设产生的综合优势;二是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责任和优势;三是重点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四是科创企业培育优势;五是高成长科创企业培育生态优势。
第一,当前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根据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五大中心具有相互加成作用,对创新型经济发展将产生难以替代的综合作用。《2020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上海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五;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发布的《2020年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显示,上海在全球科创中心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2位。无论是世界科技前沿,还是新兴产业,上海正在不断加强优势。
第二,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赋予上海的责任和优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家赋予上海更大使命和开展先行先试的新机遇。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发展格局中,上海需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国际上需要更加高水平的开放,国内要成为长三角发展的龙头,浦东要打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上海的时代使命需要创新型经济支撑。
第三,上海重点创新型经济发展优势显著。根据科创板截至2021年4月30日的数据,上海在科创板注册生效的企业数量达43家,仅次于江苏省的57家和广东省的49家,与北京并列全国前三位,在研究和试验发展、医药制造业、计算机与通信和其他电子产品、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优势较为明显。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地区科创版注册生效企业分布
第四,上海创新型经济培育保持优势。独角兽企业是创新型经济培育成效的重要标志。根据近三年我国独角兽企业统计数据,上海培育独角兽企业数量位于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如表2所示,上海在2018~2020年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分别为38、36、44家,保持稳定优势。上海市独角兽企业在医疗、教育等新兴需求挖掘领域,在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高质量供给领域,体现了上海优势。
表2 近三年独角兽数量
第五,上海高成长企业培育生态优势明显。根据全国主要城市高成长企业培育生态指数,上海的指数过去两年稳定保持在全国第二。如表3所示,基于综合指标计算结果,上海高成长企业培育生态指数仅低于北京。高成长企业培育生态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土壤,上海要巩固这一优势,也要发挥好这一优势。
表3 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高成长企业培育生态指数
四、上海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点思路
上海应基于新时代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优势,结合新形势新要求,重点围绕五大方向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一是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二是开发典型需求场景;三是汇集科技创新成果资源;四是强化并拉近创业场域;五是人才港湾。
一是数智化。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核心所在,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经济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算法、智能化算力、智能化基础设施等,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巨大时代背景。其中,既有升级机遇,又有颠覆机会,为创新型经济提供了广阔时代舞台。
二是场景库。场景是从需求侧激活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成为新时代推动创新发展重要举措。例如上海提出要推出1000个面向产业界的标志性场景,北京出台《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方案》,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均纷纷提出场景建设计划。上海作为“五个中心”城市将产生大量新兴需求场景,是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
三是科技源。科技创新之源是从供给侧促进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上海是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拥有大量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和成果,这是上海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创新技术供给基础。但上海还应发挥优势汇集全球各地科技创新之源,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集聚之地。
四是创业场。创业活动是催生创新型经济的直接力量。创新型经济既需要创业活动将科技创新推向市场,也需要大量创业活动满足新兴需求。因此,营造高质量创业生态、推动高质量创业活动应是上海构建创业场域的目标,让创业场域得到强化并提升其可及性,是激活各类创新要素的重要途径。伴随老龄化进程,发挥老龄人的创新优势也是创业场域中必须重视的优势资源。
五是人才港。上海创新型经济需要大量科技人才、企业家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等,必须加大力度构建人才港湾,开发多种活动、场景邀请全球顶尖人才、中坚人才直接和间接贡献上海创新,成为全球人才汇聚枢纽,使上海成为年轻创新创业者栖息地。
五、上海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保障
上海虽然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方面具有优势和基础,但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坚持开拓的勇气和决心。总体上,上海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五个“力量”保障,分别是:逻辑力、创新力、协同力、生态力、持续力。
第一,需要主导逻辑力。城市发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均需要主导逻辑,主导逻辑相当于长期不变的顶层设计逻辑。上海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也需要形成顶层设计的基本逻辑,例如基于产业、科技生态、需求发展优势等构建上海创新型经济发展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核心逻辑
第二,创新力。创新型经济发展当然离不开创新力,这种创新力包括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力,也包括企业家和产业专家的创新力,更重要的是公共部门的制度创新力。越是在新发展格局下,越是要加快创新型经济发展,越需要制度创新力。制度创新力能够释放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家创新力,尤其是创新策源能力。
第三,协同力。协同是新发展格局下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上海需要以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导向,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契机,发展合作机遇,提升协调整合能力。如此,将可以实现上海优势基础的倍乘效应。
第四,生态力。生态是区域竞争力的长期保障。对于持续性经济发展而言,科技创新生态和产业创新生态是两大基础保障生态。强大的生态力量,一旦形成将造就长期优势。新发展格局下,构建非对称生态系统是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因此需要创新型经济发展中形成生态力。
第五,持续力。持续性是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主导逻辑力、创新力、协同力、生态力的构建和实现,均需要持续关注、规划、投入、行动。以往已出现多个未能坚持而中断的重大创新活动,给今天造成被动。如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尤其需要持续力。当然,持续性也容许灵活调整,并非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