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局部解剖学“云上思政”实践

2021-07-16江汉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解剖学专业课医学生

江汉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何 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春季学期高校正常开学受到影响。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各教育部门协同合作,认真筹备,组织开展线上的教与学。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的关键时期,作为医学教育者深入思考“特殊背景下如何培养新一代的医学生”。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是通过对人体标本进行实践性解剖,让学生在人体局部区域研究器官或结构的位置、形态、层次和毗邻关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尝试通过线上教学促进局部解剖学和“立德树人”理念相融合,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疫情特殊性挖掘思政元素,在云端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一、医学生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严格的医学院校,完善的医学教育才能造就高素质的医护人员。医学院校一直重视培养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强调医学生的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协同培养。人是医学的服务对象,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医学生穿上洁白的白大褂,宣誓《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所以医学是一门“人学”。思政教育照拂着人的精神世界,有必要渗透到医学生教育中。

二、目前医学专业课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专业课教师的片面认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课程思政如何开展,教师的思想认识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某些医学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全面,存在以下误解:一是把医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混淆,认为课程思政就是把课程思政化,把“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片面地理解成不顾一切地“过度挖掘”。这样会导致顾“思政”而失“专业课”,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二是把医学专业课的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开,一些医学专业课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是传授医学知识和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思想政治教育是专职思政课教师和学工部门的事情,对学校开展的课程思政持观望态度或被动参与态度,说明这部分医学专业课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个体的需求被忽略

“95后”“00后”大学生面临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多元碰撞的文化思潮,思想、情感、观念、感觉、思维、心理等方面与以往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现在很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不足,同时对自身思想政治与道德品质方面自修的自觉性不够。传统“满灌式”的思政课程容易忽略学生个体需求的变化,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脱离大学生实际,“高大上”的单纯理论灌输难以与大学生形成心理共鸣。

(三)学校管理层的引导与支持缺乏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传授知识与思想道德的引领应协同前行、相互促进。高校在践行思政教育方面虽意识到要有“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但是在具体操作上缺少实质性的指导和政策上的鼓励。在如何将思政教育融于专业课这个问题上,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服务职能落实不到位,对课程思政的教师群体、教学体系、评价标准等都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教务部门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细则,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比武,开展课程思政研讨会,组织课程思政的公开课展示,挖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能力。人事部门从教师培养和师德考核方面,打造专业和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科研部门在课题改革和经费奖励等政策上向课程思政研究工作倾斜,鼓励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

三、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局部解剖学课的云上思政

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调整教学计划,采取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网上授课等教学方式,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特殊隔离期间,解剖教研室借助网络信息化、网络资源多样化,在局部解剖学线上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思政教育,提高远程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教研组以超星学习通为载体,结合腾讯课堂、QQ群和其他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学生可如期完成课前线上自学、在线章节测试、教师直播面授及在线答疑互动等教学过程(表1)。

表1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使用网络平台

开学第一课,通过超星学习通局部解剖学在线教学平台,给临床医学、儿科和全科本科生观看被改造成隔离点的校园视频。同时宣读《致全体同学的一封信》,感谢全校同学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与学校、与武汉市同呼吸、共命运,为打赢防控攻坚战做出每个同学应有的贡献。通过这五分钟,让未来的医生感知到自己也参与了此次抗疫,诠释了“救死扶伤、医者大爱”的医学人文精神。学生的亲身参与,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医者仁心的素养,提高德能兼修的能力。

在“局部解剖——胸部篇”以新冠肺炎为主题,开展项目式教学,在线邀请附属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两位医生与同学们畅谈新冠肺炎。这两位医生是本校去年刚毕业的全科专业学生,“90后”的他们一毕业就遇上了此次特殊的抗疫战,与年龄相近的在校医学生交流起来会更加活跃融洽。课堂上,同学们积极提问,与两位医生就病毒的消杀、疾病的预防、症状的判断、治疗方式的选择、与病患的沟通交流、如何看待无症状的阳性者以及开学后的注意事项等深入交谈。通过两位年轻医生的榜样力量,树立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对待病人。

疫情防控期间挖掘适用于局部解剖学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抗疫期间感人肺腑的鲜活素材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潜移默化中将医德教育融入知识播种,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形式,全面、纵深、精细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从专业知识、师生互动和价值外延三方面将课程隐含的医学精神和价值外化,提高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

针对授课过程中穿插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和疫情相关素材对局部解剖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教研室对参与直播授课的127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对相关知识学习起到了正面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9.48%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方式增加了医学生的职业感;26.43%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方式启发了他们更多的思考;22.61%的学生认为促进了学习。

线下教学虽然受到疫情的阻碍,但是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保障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在线局部解剖学课程中融合医学人文,开展“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课程结束后借助超星学习通在线闭卷考试功能,对参与线上教学的127名本科生进行了期末考核,并对考试成绩与往年线下教学的本科生期末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通过开展线上教学,学生的良好率和及格率均比往年线下教学模式有所提高,说明此次疫情隔离下局部解剖学的线上教学实践效果较理想(表2)。

表2 2017—2020年期末考试成绩

医学教育具有特殊性,一是医学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人类;二是医学教育知识密集,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三是医学教育要全程育人,培养医学生的人格素养和职业精神。医学院校在传授医学生医学知识和培养医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要重视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德医双修的高素质医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在“停课不停教”的教育战线上,最大化“互联网+教育”功能价值的发挥,不忘教师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坚定实践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解剖学专业课医学生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