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统编教材 融思政元素 话育人深情

2021-07-16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小学张舒琪

亚太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思政教材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实验小学 张舒琪

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理念。但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更多的教师重在文本的理解与阅读策略的研究,而忽略了统编教材编写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小学阶段是思想情感教育的启蒙阶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以文化人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掘语文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思政功能,将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机融通,肩负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使命。因此,课程思政更应该从小学教育抓起。

一、研读统编教材,寻找思政渗透点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的课程之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主流的意识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能够接受主流的价值观念。小学语文教师要跳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深入研读统编教材,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寻找语文教材中的思政渗透点,将思政教育和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的同步提升。立足统编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寻找思政的渗透点,旨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民族团结、文化自信、品格塑造、热爱自然等情感。

在备课时,教师要立足于统编教材,积极钻研,寻找思政教育的渗透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始终,让学生在感知文学作品内涵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想道德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人格。

思政渗透点 统编教材家国情怀《升国旗》《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桥》《少年中国说》《圆明园的毁灭》《军神》《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月是故乡明》民族团结《草原》《大青树下的小学》文化自信《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品格塑造《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司马光》《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文化传承《走进汉字王国》《京剧趣谈》《纸的发明》热爱自然《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

二、优选教学内容,把握思政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精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大餐,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喜爱和认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可以尝试以古诗词教学为载体,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语文统编教材在使用时要注意教材的时代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学情优选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古诗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可以引领学生诵读诗句。如春天到来,引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花儿凋谢之时,感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灰心丧气之时,劝慰他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临抉择之时,自我激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遇上困难时,勉励他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又能够认识人生的价值,强化生命意识,培养独立的个性与人格。在诵读层面上,学生在理解后诵读,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能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文化。

思政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从本质上而言是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教师在开展小学古诗词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并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得以在文化多元环境下提升文化自信。通过优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奠定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关注学习过程,提高思政生长点

统编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与思政内容相关,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渗透应从语文的角度出发,在落实单元要素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层的意蕴进行探究,结合文本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无声地渗透“思政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才能收获更为有效的德育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繁星(七一)与(一五九)》时,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第一首诗歌紧扣“回忆”一词展开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点明“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紧接着学生自主创设具体的情境,一方面将回忆的场景具象化,另一方面为回忆的内容留下想象的空间,“母爱”情感教育深入心间,让学生感悟到母爱的温馨。但是,感受远远不够,更应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找到思政的生长点,于是在学习《繁星(一五九)》时,让学生发现比喻写法后进行再思考,想象小鸟是谁,鸟巢又意指什么?学生发现意指自己与母亲。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由自然界的“风雨”过渡到“心中的风雨”,探究风雨来临时我们应当如何去应对?面对挫折内心无助时,我们应该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短小的诗歌研读,教师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同时,树立勇敢应对的决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情感探究的层面。

又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课文的内容主要是对狼牙山战士为了国家而牺牲的伟大精神进行歌颂。在学习本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位壮士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的爱国之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爱祖国是其必须具备的,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效实现思政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剖析中感受,在探究中成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感悟中形成或者更新观念,守正创新,触发思政教育的同时,促进思政教育的生长,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拓宽学习路径,创新思政延伸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而实践的载体是家庭、社区、社会等。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区,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到学生生活中。小学语文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任务,为学生的生命打上金黄的底色,塑造学生勤于动手、热爱劳动的品格。将劳技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学,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拓宽路径,找到思政教育的延伸方式。第一,从家庭劳动入手。在教学《端午粽》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实践“包粽子”的活动,在亲子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既传递了传统文化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劳动技能。第二,从实地体验入手。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重新寻找属于大人的童年,了解父母小时候的故事,探究父母小时候的玩具,在亲子互动中感受劳动的文化魅力。第三,从社会实践入手。在写作任务“记一次劳动”的驱动下,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每一次的活动过后,学生再将活动经历呈现于笔端。有针对性的写作实践不但充实了学生的写作内容,而且强化了学生的劳动实践技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会使德育思想得以不断渗透,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课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学科的思政教育隐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钻研统编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关注学习过程,拓宽学习路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思政教育熏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好小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在推动语文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古诗词思政教材
踏青古诗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