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白石改年龄与居京时间考

2021-07-16王存玉白锐

中国书画 2021年5期
关键词:京华白石印章

◇ 王存玉 白锐

毋庸置疑,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的一代宗师。历来围绕其绘画、书法、篆刻的本体研究以及生平、交游、收藏等相关研究不绝如缕。在众多研究中,白石老人的年龄问题被视为画坛趣事,并没有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然而,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来看,这一问题不应止于画坛轶事,更应作为学术命题进行探究。同时,长期以来,由于白石老人居京时间问题亦处于模糊状态,影响对其艺术的综合研究。有鉴于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发现的珍贵史料,笔者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详细考证,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供方家指正。

一、白石老人改年龄时间考

注释:

〔1〕胡适等编《齐白石年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 年版,第1 页。

〔2〕同上,第5 页。

〔3〕同上,第15 页。

〔4〕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年版,第171 页。

白石老人的行事方式的确与众不同,他能想到找人为自己写传记,在当时已具有前瞻性,况且他请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大名鼎鼎、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对此,胡适在《齐白石年谱》的序言中有详细记载:“民国三十五年(1946)秋,齐白石先生对我表示,要我试写他的传记。有一天他亲自到我家来,把一包传记材料交给我看。我很感谢他老人家这一番付托的意思,当时就答应了写传记的事。”〔1〕此事虽然答应下来,但集繁重的社会事务和个人研究于一身的胡适直到第二年(1947)8月才完成了一万来字的初稿。虽然由于时间仓促,资料不多,加之与白石老人交往甚少等多种原因,这个初稿略显单薄,但作为史学家的胡适却敏锐地在诸多材料中,发现了白石老人的年龄存在抵牾矛盾之处。对此,他没有直接向白石老人求证,而是采取婉转打听的方式,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黎锦熙的帮助。黎锦熙是与白石老人有六七十年交往的同乡,胡适请他帮助校订的年谱,不仅字数增加了一倍,而且“最重要的是查得白石老人因为相信长沙舒贻上替他算的命,怕七十五岁有大灾难,自己用‘瞒天过海法'把七十五岁改为七十七岁!这一点弄明白了,年谱的纪年才可以全部改正。白石老人变的戏法能够‘瞒天’,终究瞒不过历史考证方法”〔2〕!在黎锦熙考证的基础上,胡适在《齐白石年谱》中生年部分,增加这样一段按语:“周太君年十七嫁齐家,年十九生白石。太君生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1845),十七当咸丰十一年辛酉(1861),十九岁当同治二年癸亥(1863)。《周太君身世》是白石亲笔,则白石生年自应在同治二年,而咸丰十一年则是他父母结婚之年。白石当七十五岁时,采用星命家‘瞒天过海法’,自己增加了两岁。他自己在八十岁时写《自状略》,其实他那时只能算七十八岁,世人依据《自状略》上推他的生年在咸丰十一年辛酉,实在是被他‘瞒’了。”〔3〕自此之后,1962年出版的《白石老人自述》中也提到此事:“‘宜用瞒天过海法,今年七十五,可口称七十七,作为逃过七十五一关矣。'从丁丑年起,我就加了两岁,本年就算七十七岁了。”〔4〕这说明从白石老人的陈述中也认可自丁丑之际,加了两岁,也就是公历的1937年,把75岁改成77岁。

作为白石老人的忠实读者,在阅读了上述资料后,对以上观点确信无疑,然而,当读到齐白石的一幅画作《藤》时,题款为“丙子(1936)夏五月作于成都治园精室,白石山翁齐璜时年七十又六矣”。这说明在75岁之前,白石老人已经用了“瞒天过海”法。那么,白石老人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瞒天过海”的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直到亲眼所见美国邻居收藏的两枚齐白石印章,才对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思考与认识。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笔者之一客居美国三十多年,邻居是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毛庆祥先生的女儿。一次去毛女士的寓所做客,相谈甚欢时,她拿出珍藏多年的白石老人为蒋介石刻制的两枚珍贵的印章。据毛女士回忆,当年日本轰炸南京,父亲毛庆祥在撤离时带走部分物品,就包括这两枚印章。其后,毛先生从香港到巴西,再到美国,转辗多地,但两枚印章一直带在身边,直到去世前留给了女儿。毛庆祥(1898—1993),奉化溪口人,其父毛颖甫是蒋介石在日本东京同盟会的介绍人。毛庆祥是家中长子,曾赴日本留学一年,后去法国求学,获巴黎大学化学工程学位回国。值得一提的是,毛庆祥在留法期间与徐悲鸿是同学,对徐以学长相称。两人友情笃实,徐悲鸿还曾送画作给他(图1)。

图1 徐悲鸿赠予毛庆祥画作

1927年,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胜利定鼎南京,急需各方面的辅佐人才,留法回国的毛庆祥受任为侍从秘书兼机要秘书。毛庆祥学贯中西,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尽职尽责,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是情报和密码破译专家,更是蒋介石极为器重的身边人。那次相聚,毛女士还拿出两张珍贵的照片(图2)。蒋介石把平生中极具纪念意义的两张署名并落款的照片送给毛庆祥,可见蒋介石对毛庆祥的推崇与看重,也可看出二人情谊深厚。

图2 蒋介石赠予毛庆祥照片

论及齐白石为蒋介石制印,根据现有史料,众所周知的是1946年前后,齐白石为蒋介石刻“蒋中正印”。据张涛博士提供的资料,1967年第5期《美术风雷》杂志刊登了齐白石为蒋介石刻的印。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齐白石是“反动画家”的代表,成为万炮齐轰的对象,当时甚至成立了美术界批判齐白石联络站。于是这枚印章被打上了“×”,如图3左。右边一幅是1996年由郎绍君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齐白石全集》(第8卷篆刻)中收入的齐白石所刻“蒋中正印”。显然,这两方印是同一方,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却有着不同的“接受”。

图3 两方“蒋中正印”对比

再看由毛庆祥收藏的齐白石为蒋介石刻的两枚印章(图4)。从鉴定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枚印章传承有序,分别是“介石”和“蒋中正印”。前者边款为“白石山翁”,后者边款为“壬申三月之初,七十二年老人齐璜为介石先生刊,时居京华第十七年”,壬申即为1932年。从《白石老人自述》可知,这一年七十岁,没有给蒋介石治印的记载。又据《齐白石年谱》,这一年七十岁,也没有治印的相关记载。然而,从印章的边款来看,白石老人壬申时年七十二岁。这是给当时极为重要的政治人物蒋介石治印,白石老人自然会非常认真与严谨。这说明,1932年,他已经悄悄将年龄多加了两岁。至于白石老人在怎样的情境下为蒋介石刻了这两方印章,按照目前史料还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但笔者推断,1932年,齐白石可能受人之托为蒋介石刻印,因为当时他们二人应该还没有直接的交往。正如前文所述,毛庆祥与徐悲鸿是同学好友,而徐悲鸿对齐白石有知遇之恩,很有可能是毛通过徐请齐白石为蒋介石治印。

图4-2 蒋中正印、介石印章边款

由戴青山主编,1993年荣宝斋出版的《齐白石印影》一书中,收录了两方齐白石所刻的“蒋中正印”。显然,一方是我们常见的1946年前后齐白石刻的“蒋中正印”,另外一方,经过对比,也是白石老人所刻。于是,通过毛女士的两枚印章,笔者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便是胡适等人对齐白石改年龄时间的推论值得商榷。

图5 齐白石印影

无独有偶,笔者又找到了这样一条重要的史料,对这一问题有突破性进展。1932年新年之际,在《北京画报》上,白石老人发表过一幅《老年人善忘》的手札。具体内容如下:“齐白石行年七十又二矣,独能善忘。尝呼工人,工人至,忘其为何事也。即来家书,须立复,经夜必忘。凡朋友及世谊之寿诞、哀悼及嫁聚寿事,承经通告者,多忘其期,或忽能忆及,期已过矣。至多违命,诸君谅而恕之”〔5〕。(图6)白石老人是有大智慧之人,他在1932新年发布《新年公告》的场合,是不会把自己的年龄写错的。尽管他自嘲健忘,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有意向世人宣告,1932年自己已经72岁。白纸黑字,与前面所说的印章边款纪年恰好吻合。

图6 齐白石“新年之告白”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作品的题款来考察白石老人改年龄的确切时间?沿着这个思路,对白石老人的画作进行梳理。我们发现在1937年之前,老人很少在画上题写自己的年龄。所幸,笔者找到了这样一幅画,名为《柳树工蝉》(图7)。题款:“甲戌(1934)中秋前三日,七十四翁画。齐璜。”钤印“白石翁”。由此进一步印了齐白石老人是在1937年之前,就给自己加了两岁。总之,有上述三个例证,足以证明长期以来大家公认的以胡适考证的1937年改年龄之说是不准确的。至于有无可能比1932年更早,到目前为止,笔者尚未找到有关史料。

图7 齐白石 柳树工蝉图轴

二、白石老人居京时间考

与白石老人改年龄时间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居京时间。据《白石老人自述》记载,“民国八年(己未·一九一九),我五十七岁。三月初,我第三次来到北京。那时,我趁军队打着清乡旗号,土匪暂时敛迹的机会离开了家乡。离家之时,我父亲年已八十一岁,母亲七十五岁。两位老人知道我这一次出门,不同以前的几次远游。定居北京,以后回来,把家乡反倒变为作客了。因此再三叮嘱,希望时局安定些,常常回家看看。”〔6〕根据这个说法,学界普遍认定白石老人于1919年正式定居北京。这一观点与白石老人的观点一致吗?

众所周知,齐白石成名于北京,对北京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因此在作品落款时常常标注时居京华第xx年。比如,已经确认1945年创作的《福并岁朝来》(图8),题款:“福并岁朝来,白石老人八十五岁,时客京华廿又九年。”再如《雁来红草虫》(图9),题款:“白石老人齐璜八十五岁,时居京华二十九年。”以1919年为定居北京的时间,当年算一年,再加上28年,应该是1947年,并非1945年。再如,回到前面所提到的1932年白石老人给蒋介石治的印章上,边款“时居京华第十七年”。有意思的是同年4月,他在《洗耳图》上题:“壬申四月中,画奉质君老先生清正。齐璜时居旧京第十六年。”同样画于1932年,却有一年之差,可能老人当时确实有点健忘,多算一年,或者少算一年,还有一种可能,便是上半年和下半年之差〔7〕。但是依此向前推算,如果以1919年为居京第一年,那么,居京第十六、十七年应该是1934或1935年,而不是1932年。由此来看,白石老人内心认定的居京时间不应该是1919年,那么,到底应以哪一年为准呢?

图8 齐白石 福并岁朝来图轴

图9 齐白石 雁来红草虫图轴

据《齐白石年谱》记载,“民国六年(1917)丁巳白石五十五岁。夏五月,避乡乱,到北京。适逢张勋复辟,段祺瑞于马厂出师致讨,遂又到天津避兵”〔8〕。又《白石老人自述》记载:“阴历五月十二日到京,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北京,住前门外西河沿排子胡同阜丰米局后院郭葆生家。住了不到十天,恰逢复辟之变,一夕数惊。葆生于五月二十日,带着眷属,到天津租界去避难,我也随着去了。到六月底,又随同葆生一家,返回北京,住在郭葆生家。后来又搬到西砖胡同法源寺庙内,和杨潜庵同住。”〔9〕这说明,1917年,白石老人来到北京,但不巧遇到张勋复辟,去了天津,后又返京。而且,《白石老人自述》里明确表述为“定居北京(1917至1936)”。

仔细分析白石老人的作品,发现他对居京时间非常注重,并且如实。如果把齐白石进京当年就算作第一年的话,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断,需要证明。如,《雨后山光图》(图10),题记是“三百八十二甲子齐璜居京华第九年制”,又题记“雨初过去山如染,破屋无尘任倒斜。丁巳以前多此地,无灾无害往仙家。己丑正月白石山翁又记”。这个题记里提及创作时间有三重信息,分别是“三百八十二甲子”“居京华第九载”“己丑正月”。值得注意的是,“己丑正月白石山翁又记”,说明在己丑(1925)再次题记。这样一来有两种可能,可能与前面是同一年,也可能是不同的年份。那么,该如何理解“三百八十二甲子”?以甲子纪日,60天一个甲子,按照整数计算,一年有六个甲子。那么,三百八十二甲子,382除以6,结果是63余4。白石老人是农历癸亥十一月廿二日(阳历为1864年1月1日)出生,按照传统方式,出生即算1岁,至甲子正月(1864年2月8日以后)则为2岁,也就是白石老人的年龄有2岁的虚岁。所以,“三百八十二甲子”核算的63岁有2岁的虚岁,实际是61岁。如此来算,1864年加61年,恰好为1925年。这说明两个题记是同一年题写的。由此反推,1925年是“居京华第九年”。如果1925减去9是1916年,与《白石老人自传》中以1919年定居北京的记载不符。但是,如果以1917年为居京第一年,1918年为居京第二年,依此类推,《雨后山光图》中的1925年,的确是“时居京华第九年”。

图10 齐白石 雨后山光图轴

可见,在齐白石老人心中,他是以1917年为逃避乡匪,正式定居北京的。据此分析,白石老人的其他作品,如1945年所画《雁来红草虫》落款“时居京华二十九年;乙酉春节,85岁作的福并岁朝来,时客京华廿又九年”,这些进一步验证了,齐白石老人在画中题记居住起始时间是以1917年为起点,而不是1916年,更不是1919年。只不过要注意的是,他把当年的1917年算作是第一年而已。用此去看所有白石老人的有居京年代的作品,基本上是全部准确的。所以尽管老人自嘲健忘,但如果居京的年代是从1917年算起,都是非常准确的。反过来类推,如果我们看到有的作品只标注了居京华多少年,我们可以准确推算作品是白石老人哪一年画的。因此,各大拍卖公司在制作图录时对那些只标注居京时间的作品,往往简单地在1919年的基础上加上居京的年数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而应该以1917年来核算。

上文根据史实与笔者亲眼所见的实物,分别对齐白石老人改年龄时间与居京时间进行考证,对长期以来存在于齐白石研究中的定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限于学力与眼力,文中观点难免有不当之处,恭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注释:

〔5〕《北京画报》225 期。

〔6〕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年版,第116 页。

〔7〕据《白石老人自述》记载,1917 年阴历五月十二到京。因此《洗耳图》作于1932 年4 月,没有到阴历五月,不能算一个整年,所以是居京第十六年,而给蒋介石刻印可能在下半年,超过阴历五月十二,可以算整年,所以是居京第十七年。

〔8〕胡适等编《齐白石年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版,第51 页。

〔9〕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述》,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 年版,第107 页。

猜你喜欢

京华白石印章
我们有印章咯
广东中山市白石猪场有限公司
红色京华
“雅集京华·诗会百家”全国第二届百家诗会征稿启事
白石塔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红砖白石五店市
京华清明记忆
印章
大象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