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7-15李嘉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昆虫学教学理念

李嘉

摘 要:昆虫与农业是息息相关的。为了使更多的学生科学、清晰地认识昆虫并与其和谐共处,也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农业院校开设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一项特色内容。此类课程的教学理念是既要保证科学、严谨,又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且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作为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特开设了基础昆虫学课程,该文从实例运用、比较法应用、知识拓展、多媒体和模型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实践和竞赛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为课程进一步建设和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昆虫学;教学理念;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163-03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level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Entomolog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 Taking Basic Entomology as an Example

LI Jia

(Plant Protection College,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866, China)

Abstract: Insect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e. In order to allow more students to have a scientific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insects and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m, as well as to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and enlighten students′ love of nature,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level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of entomolog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s a feature content of revision of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such courses is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scientific and rigorous, but also easy to understand, close to life, and lively and interesting, which can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positivity for learning. As the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ntomological school-level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the author offered the course of basic entomology, and summarized more ideal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of application of examples, comparative methods, knowledge expansion,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and models, heuristic teaching, practice and competition,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Key words: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Entomology; Teaching philosophy; Methods

1 引言

昆蟲是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类群,分布相当广泛,并且与农业是息息相关的[1]。农业院校昆虫学专业的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昆虫知识并接受相关技能的训练,但此类专业仅见于植物保护、生物学、林学等学科,而其他各类学科专业的学生则鲜有机会进行昆虫学课程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昆虫并与其和谐共处,也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在农业院校开设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一项特色内容。此类课程可以从各个方面介绍昆虫学基础知识,包括外部形态特征、内部构造生理、生物学、分类、发生与环境条件、害虫防治的原理和方法等,课程名称被设定为基础昆虫学;也可以围绕昆虫学某一方面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设置课程,如资源昆虫学、昆虫观赏学[2]、昆虫奇趣与昆虫文化[3]、昆虫与人类[4]等。鉴于教学对象之前多数都未接触过昆虫学相关知识,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应当是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尽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且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沈阳农业大学开设了基础昆虫学课程。

2 教学方法

2.1 实例运用 恰当运用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并加深印象。实例的选择需要有鲜明的特色,例如,在介绍昆虫复眼的时候选取突眼蝇和豉甲这2类昆虫,前者的复眼着生于头部向外凸出的柄形结构的端部,而后者的每只复眼则是被一分为二,成为上下2个部分;在介绍蛱蝶科昆虫的时候选取枯叶蛱蝶这一代表性物种,该物种具有拟态本领,形似枯叶,十分有趣。另外,实例的选择最好贴近生活,特别是学生原先接触过但并未真正了解的,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或者采用引经据典、讲解历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课程内容之深邃、影响力之深远。“昆虫之最”在实例运用方面也是很好的选择,因为昆虫无论是从形态,还是从行为、习性和生活环境来看,都有类似极端的情况,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昆虫的多样性和环境适应力。而选取这样的实例进行讲解,无疑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2.2 比较法应用 比较法是对2个或2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以找出其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不仅可以用于研究工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5]。通过比较可以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地认识,避免狭隘和片面,可以找出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异,进而发现特殊性;或从不同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点,进而发现普遍性[5]。用比较法进行基础昆虫学教学,可以使知识更加清晰深刻,便于学生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例如,讲解昆虫纲及其所属节肢动物门的基本特征时,用其他纲和门的动物进行比较,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以进化为主线的知识脉络;讲授分类学部分昆虫各科特征时,把与之形态相似的昆虫、其他生物或物体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既表明它们的相似性,又指出其区别,如食蚜蝇和蜜蜂的相似性、天蛾和蜂鸟、飞机的相似性等,让学生懂得联系的普遍性,鼓励他们发现更多类似的例子。

2.3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具有随机性,当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教师临时有了思维的闪光点,或针对一个问题介绍一下與其相关的新发现,这样的讲解过程并不刻板,总能有新鲜的事物唤起学生的注意,扩大知识面,充分发挥校级公共选修课的作用。例如,教师的研究方向是昆虫化学生态学,涉及昆虫与环境间的化学联系及其机制[6];当讲授昆虫的化学感受器官如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形态特征时,脑海中自然会涌现出大量相关的知识,这时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昆虫化学感受的分子机理,让他们对这些化学感受器官能有更多的认识。昆虫分类学部分的讲解主要依据形态特征,但行为也时常作为不同昆虫类群的鲜明特征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引入一些特殊、有趣的标志性行为可以使昆虫分类的讲授更加全面,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2.4 多媒体和模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视频和模型的应用可以使知识讲解更加具体和形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图片的设置应当与知识点相关联,要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其清晰度和多样性也会显著影响对学生的吸引力。视频既可以是针对某一过程进行的专门录制,也可以是时间较长的纪录片和科教片,对于展示动态特征如昆虫行为和习性、害虫防治方法的操作规程等很有必要。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强调和解说,并且可以让学生写一下观后感[2],以提高观看和学习的效果,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实体模型则比图片和视频更能表现出真实和完整的视觉效果[7],特别是对于小型昆虫虫体和器官的形态结构教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7,8]。实体模型将原物放大,可见可触摸,便于学生审视每一个细节,从而容易形成牢固的记忆[8,9]。目前,利用3D打印技术在实验室内就可以完成实体模型的制作,非常简单便捷[7-10]。

2.5 启发式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台上一直讲,学生在台下一直听,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心理变得沉闷,思维僵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随口和专门的提问、针对某一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回忆和想象,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思考和探索,不仅改善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昆虫雌雄二型现象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启发学生综合回顾以往所学内容,并结合自身生活当中的经验,总结其具体表现形式并探讨该现象可能的意义和作用;在学习昆虫生物学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所见的昆虫不同虫态、行为和习性,鼓励他们对其中的细节、特色和趣味性进行描绘,并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和讨论,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6 实践 昆虫学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往往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不深刻,因为他们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接触所学的内容,还只是停留在初级认知的阶段。他们不禁会问:真实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昆虫标本馆和实验室,实地观察丰富多样的昆虫标本,真切感受课堂上所学的各类昆虫特征;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采集昆虫、制作昆虫标本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掌握不同类型昆虫的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和关键识别特征;带领学生走进农田和果园,简单地进行虫情调查并实地观摩害虫治理的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对昆虫学的认知以及他们自身的技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这种室内外相结合的方法也能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显著改善他们对课程的热爱及学习的持久性。

2.7 竞赛 竞赛是对胜利和荣誉的追求过程,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其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并拓宽知识面,还可以训练其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例如给出分类学上昆虫某一个目的名称,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说出该目下属的科的名称,在限时条件下由2位同学交替发言,不可重复,说错或未能说出即为失败,换下一位同学继续,直至逐出最终获胜者。此类竞赛还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结语

校级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虽然不及必修课和专业课,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生活并陶冶情操,尤其当前教育主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类课程更加显现出了其实际意义。昆虫与农业是息息相关的,但目前相当多的农业院校学生并未学习过昆虫学的专门知识,因此他们对昆虫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较为模糊的水平,有些认知甚至是错误的。昆虫学类校级公共选修课能让学生更科学、清晰地认识昆虫并与其和谐共处,特别是能让他们知道哪些昆虫是有益的,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哪些昆虫则是有害的,需要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另外,笔者开设的基础昆虫学课程的内容是昆虫学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也被包含在很多昆虫学专业课程当中,但相比而言后者对昆虫基础知识的讲解更加深入和细致,因为专业性更强。笔者在讲授基础昆虫学课程的过程中把握住了此类校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理念,既要保证科学和严谨,又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并且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从实例的运用、比较法、知识拓展、多媒体和模型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实践和竞赛等方面总结出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方法。尽管如此,该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步伐不应停止,在改善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等.普通昆虫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洁.高校公选课《昆虫观赏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21-122.

[3]孟子烨,孙玉娜.高校公选课教学的一些实践——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14):125-127.

[4]郑桂玲,李长友.开设公共选修课《昆虫与人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92-93,68.

[5]刘云凤.比较法在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一例[J].科教文汇,2014(12):10-11,32.

[6]闫凤鸣.化学生态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7]陈秋燕.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棉铃虫成虫脑结构模型[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6.

[8]缪克佳,卜云,张云飞.基于3D打印技术的微小动物模型制作——以三类小型土壤动物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6,2(5):353-357.

[9]丁文兵,李冠华,李有志.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昆虫形态识别教学的探讨[J].华中昆虫研究,2016,12:363-367.

[10]陈秋燕,常亚军,郭倩倩,等.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识别昆虫脑解剖结构[J].昆虫学报,2018,61(4):439-44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公共选修课昆虫学教学理念
森林昆虫学经典学术著作再版
法布尔
高等院校本科生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昆虫学
昆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