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能提升机制
2021-07-15何斯佳吴川惠
何斯佳 吴川惠
摘 要:当今中国已步入全面内部控制管理的新时代,企事业单位亟须既深入理解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又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数字经济时代下,应用型本科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课程的教学效能亟待提升。本文以向区域经济建设和财会行业输送高质量、实践型、信息化内部控制人才为目标,从信息化角度切入,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事业单位业务需求以及学生在本阶段的特点,基于风控软件的应用,探索应用型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能提升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能;风控软件
一、应用型高校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能提升的必要性
随着《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国资发监督规〔2019〕101号)、《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国资发改革〔2020〕239号)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的正式出台,预示着当今中国企事业单位已全面步入内部控制管理的新时代。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企事业单位亟须既深入理解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又具备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数字经济时代下,应用型本科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课程的教学效能亟待提升。
二、内部控制课程特点、市场需求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内部控制作为应用型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内部控制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集合科学,涉及经济、法律、文化等多个知识领域,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第二,内部控制内涵丰富,从内容上来讲,包括公司治理、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权责配置等单位层面管理,以及预算、合同、采购、生产、销售、资产等业务层面运作;从本质上来讲,涵盖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表单、信息化六个维度;从体系运作上来讲,需在定期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识别和持续优化。第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社会发展模式、经济建设水平、科技进步程度、单位管理理念等多个内外部因素密切相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体系。
(二)市场需求
基于国家以及企事业单位自身对于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迫切要求,企事业单位人员亟须具备较强实践性的内部控制人才,以适应本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的需要。此外,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事业单位在控制方式上开始将人工与计算机程序相结合,基于信息系统平台开展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构建、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等内部控制相关活动,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提高信息流转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内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升内部控制效益。因此,高校根据市场需求改革现有课程内容与授课模式,培养掌握内部控制信息化手段和方法的复合型、实战型、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
(三)教学现状及问题
基于课程特点及市场需求,目前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讲授以理论灌输为主,缺乏企事业单位项目实践等环节,难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对于内部控制的学习仅停留在内部控制原理的层面上,无法达到更高层次的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层面,缺乏实践性、体验性、互动性。
第二,上文提到,内部控制活动在实务工作中应分解为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表单、信息化六个关键维度,而现有理论学习方式较为抽象,无法实现学生基于关键要素对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控制优化,不符合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
第三,高校授课普遍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
〔2010〕11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等国家规范展开,仅针对规范学习使得学生死记硬背内部控制条例,容易受到固化思维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灵活根据单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相关活动,也无法实现环境动态变化下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更新与优化。
第四,目前高校所讲内容仍然以传统人工控制手段为主,未结合信息系统平台开展教学,使得学生无法运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关工作,不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事业单位运用计算机程序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发展趋势,产生理论和实际脱轨的分化局面,造成人才素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难以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三、基于风控软件应用的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效能提升机制
(一)风控软件简介
风控软件在技术架构平台下内置丰富的企事业单位实际案例,涵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构建、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等企事业单位核心业务系统,其中风险管理模块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报告等功能;内部控制构建模块包括流程梳理、内部控制矩阵构建、体系搭建等功能;内部控制评价模块包括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缺陷认定、缺陷整改、出具评价报告等功能;内部控制审计模块包括实施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内部控制缺陷、出具审计报告等功能。风控软件旨在帮助企事业单位打造便捷易用、专业高效、易于部署和维护的风险与内部控制工具支持与IT解决方案。
(二)教学效能的内涵
教学效能感起源于心理学,涵盖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其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一个多维度、系统化的概念,体现了教师从事教学行为的创造力和主体性,包括对教与学关系的认知、对自身教学水平和效果的评判;学生的教学效能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效率效果,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课程参与的主动性。
(三)基于风控软件应用的教学效能提升机制
为解决目前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教学效能的内涵,下文将从信息化角度切入,深入探讨风控软件如何从教师和學生两方提升教学效能。
第一,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入软件实训环节,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大大改善了内部控制课程枯燥乏味的现状,提升了传统理论课程的实践性、体验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掌握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针对实际企事业单位案例开展高层次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体系设计、评价及审计,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第二,风控软件的模块设计能够将内部控制活动细分为制度、流程、岗位、职责、表单、信息化等维度,将抽象理论予以分解和细化,实现多维度下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和控制优化,更加符合内部控制的实质,增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和有用性。
第三,风控软件各模块均搭载有多项企事业单位真实案例,帮助学生在掌握内部控制规范的基础上根据企事业单位特点灵活开展内部控制相关活动,并持续迭代,深化了理论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对案例进行修改,更加贴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也提升了教师在课程中的创造力和主体性。
第四,风控软件符合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事业单位运用信息系统开展内部控制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贴合应用型高校向区域经济建设和财会行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信息化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