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 不单单教美术

2021-07-15孙惠

关键词:有机融合小学美术

孙惠

摘   要:聚焦一节美术课可以带给学生怎样的知识内涵和文化体验是非常必要的。美术课需要始于美术,但不能止于美术。教师要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巧妙融合,有机渗透,把美术与多元化的人文知识相结合,通过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每一节课都能成为人文素养培养的滋生地。

关键词:小学美术;诗画合一;爱国情感;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34-02

在当今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美术课不再单纯地强调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更关注一节美术课可以带给学生怎样的知识内涵和文化体验,让每一节美术课都能成为人文素养培养的滋生地。以此,通过美育来提高学生感悟美、研习美的能力,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单单讲授美术知识,学生不仅仅掌握绘画技巧。笔者尝试把美术与多元化的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艺术视角出发,在经典诵读中,挖掘色彩感官美;欣赏各类名家名作,体悟作品创作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营造育人价值;当艺术与科学相遇,激发出创作的“一千种可能”;美术是静止的律动、凝固的音乐,当美术课中注入音乐,艺术将更加和谐统一。

一、领悟诗词色彩美,诗画合一境界高

古典诗词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含蓄美,体现着汉字无限的张力,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给予人无尽的想象空间。在学习五年级“山水画”一课时,起初学生觉得古人的作品难理解,也不敢尝试自己创造一幅山水画。这时笔者引出了他们比较熟悉的诗人——王维,他既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教师带着学生欣赏王维的国画作品,再结合耳熟能详的诗句进行讲述,明显学生兴趣高涨了许多。他的一首《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五彩缤纷的色彩。学生边吟诵边遐想,将景色呈现在脑海中,接着再进行教师示范,粉色的桃花、嫩绿的柳条、灰白的晨雾,绘就成一幅自然清新的山水图。有了这一创作方法作为参考,学生们动起手来更加有信心了。

不仅仅是王维,还有很多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抒发感情。在表现春景之美时,可以借鉴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夏日荷花韵味时,有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诗句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画面感非常强烈,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领悟和联想再进行创作,作品更具生命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既提高了绘画技能,又丰富了文学素养。

二、挖掘作品内涵,激发爱国情怀

“欣赏·评述”是美术新课标四大学习领域之一,通过鉴赏、研讨、临摹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去体会作品的创作内涵、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以便洞见比作品本身更加丰厚的人文精神。教师有义务去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元素,激发学生去体会前人留下的艺术文化瑰宝,让他们为前人的伟大智慧感到骄傲,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其爱国情怀。

例如,美术教材中《开国大典》这幅油画巨作,画家董希文用热烈而富有装饰的色彩,流畅而均衡严谨的构图,真实地再现了这令人难忘、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这幅作品从布局到着色,从人物到场景,气势足以彰显巍巍大国的风范。教师可以对该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对相关历史事件有一个充分的认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背后的重重困难,讲述旧中国的艰辛与当今的昌盛,引发学生深思。牢牢记住这些历史,带着历史的情感去赏析作品,学生的心灵才会得到触动,会从原本被动地接收思想品德教育转化为主动地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华夏儿女、作为美术教师,我们需要发挥审美教育优势,将爱国情怀一代代薪尽火传,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帮助其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

三、结合科学知识,启迪创作灵感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都是人类的创造力,古往今来,这两者总是汲取着对方的实践成果来厚实自己。当艺术与科學相遇,我们会看到什么?古希腊数学家在进行线段分割时,发现一条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黄金分割定律0.618。古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就是通过黄金分割比来设计的,整座建筑高和宽的比是0.618,按这样的比例设计,殿堂会更加宏伟、华丽。现如今,黄金分割比被广泛运用在作品中。例如,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全塔高468米,设计师在它的黄金分割点上,安放了一个球体,让整座塔看起来和谐美观。

美术与科学的交融还体现在很多地方,三年级“我设计的船”一课,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一艘船,这就要求学生熟知浮力等科学相关知识,再进行外观设计。四年级“降落伞”一课,学生要了解降落伞的原理,掌握伞面设计和空气阻力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材料,这样创作出的降落伞才能完美降落。艺术探索美感,科学探索真理,两者结合可以激发创作灵感,让作品有“一千种可能”。

四、感受音乐魅力,连通艺术课堂

音乐和美术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但艺术是连通的,聆听一首优美的音乐,眼前会浮现出动人的画面;欣赏一幅优秀的作品,也能够体会到作品中的跌宕起伏,如同倾听一支美妙的乐曲,因而美术是静止的音乐。在美术课堂中巧妙注入音乐,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让学生陶醉在美术课中。

运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调节课堂气氛。讲授四年级“在快乐的节日里”这一课时,根据不同节日的特点,笔者播放了相应欢乐、热闹的歌曲,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节日气氛。绘画需要手眼配合,再加上音乐,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激发出创作的新思路。

让美术课堂充满人文气息,给予学生更多的综合素养。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才是创造性的教育,将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巧妙渗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但也同样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知识,因此美术课堂需要始于美术,但不能止于美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凌霞.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J].考试周刊,2011,(5).

[2]尹少淳.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J].美术教育——研究,2018,(3).

[3]陆   峰.构建开放性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N].职大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有机融合小学美术
论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中信息页的应用
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责任有机融合研究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与舞蹈教学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