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做中学”培养探究能力

2021-07-15姚伟峰

关键词:做中学小学科学测量

姚伟峰

摘   要:在小学科学中贯彻“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进行观察、提问、猜测、实验、交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学会基础性的科学知识,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策略;测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32-02

小学科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学科,“做中学”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多种学习感官,得到更多的发现和认识,有助于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做中学”

许多科学发明都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就有了探究的目标,进而就有了探究的动力。小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了解得还不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发现不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做中学”。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叶》一课时,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秋天公园美景的视频,画面中的树木形态各异,树叶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颜色,引得学生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画面在展现树叶近镜头的时候定格,让学生说说观看以后的感受。大部分学生都说秋天的树叶太美了,教师趁机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树叶?”然后让学生把课前捡到的树叶拿出来,按自己的学习方式给树叶分分类。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树叶,然后请学生说说分树叶的方法,有的学生按形状分类、有的学生按大小分类、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类,引导学生总结出:分类的依据不同,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教师把分类依据在黑板上板书后,又提出了问题:“哪一种方法分出的是同一种叶?”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的操作,所以学生也就非常乐意去探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发现银杏叶的落叶有的已经很黄了,有的颜色还是很绿,有的还有一些斑点,但它们的形状都像一把小扇子,放在一起,一看就知道它们是同一种树叶。而以大小和颜色为依据分类的树叶中,有的是冬青树叶、有的是黄杨树叶、有的是香樟树叶……从而得出结论:以形状为标准分类,形状相同的叶子就是同一种树叶;而以大小和颜色为标准分类的,不一定是同一种树叶。

以此,教师通过一步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观察思考,在动手探究中得出了分辨同一种树叶的最佳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同一种树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在合作中探究新知的方法。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做中学”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中的“做”能够集中注意力,学生从“做”中近距离地观察现象。实践活动能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做与学有效的结合,引领学生更好地去探究新知。

例如,在学习《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植物变化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实践探究活动。活动之前,首先要制定活动计划,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学校校园里的植物有很多,如白玉兰、冬青树、梧桐树、水杉树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观察一种植物。再确定观察的具体内容,如树干、树冠、叶子以及其他方面。由于这是第一次观察树的变化,观察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记录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详细。最后由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确定各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如测量员、记录员、核对员、发布员等。活动计划制订完毕,教师就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在测量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对同一个事物要做多次统计,如,用黑色记号笔在树干上画一条横线,沿着这条横线测量用软尺测量出树干一圈的长度,并且在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数记录下来;测量一条树枝上叶子的长度,要分别测量最大叶子、中间大小的叶子和最小葉子的长度,并一一做好记录;数一数树上掉下的落叶数量等。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们带着任务在校园里开展实践活动,个个兴致盎然,观察的时候特别仔细、测量的时候特别认真、记录的内容特别详细,“做中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实践探究的喜悦。

三、及时研究总结,带着交流“做中学”

在开展实践活动以后,及时引导进行研究总结,在交流中继续“做中学”,使探究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时,学生在校园里通过观察掌握了一手数据,心里都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回到教室以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些活动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从学生得出的数据中,教师引导学生继续研究关于树叶的问题,如不同的树木,落叶的数量有多有少,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学生从生命的现象出发推断出树叶在老化死亡。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颜色也是由深到浅,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什么问题?这是一个需要推测的问题,学生联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理解这种现象相当于一片叶的生长过程。那么测量到一棵树的粗细程度的数据,能够推断出树干粗细的变化吗?学生都说不能。教师再追问:怎样才能说明树干变粗了呢?学生马上想到应该隔一段时间再去测量,如两个星期测一次,多测几次,从前后数据的变化中才能看出树干粗细的变化。顺着学生的交流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观察记录表。

这样提醒学生按照约定,每隔两个星期对同一棵数进行观察,并把数据记录下来,两个月以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本课的观察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对开展的活动及时进行交流总结,通过思考、推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做中学”、带着任务“做中学”、带着交流“做中学”,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进行探究,在培养探究能力的同时,真正地提升了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做中学小学科学测量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做中学”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分析
关于幼师立体几何教学与幼儿园教育衔接的教学案例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