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研究
2021-07-15郭烨
郭烨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知识讲解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但是面对小学生这一学习群体,教师应该从他们的角度进行考量,采用适用于他们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此,笔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进行分析。
一、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生活化,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这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常识与法治知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能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面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文明或不道德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教学生活化的意识不足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要为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氛围不够浓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程度不够。究其原因,是教师教学生活化的意识不足,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教材,没有意识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有少部分教师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消失。
(二) 教学方法不恰当
很多教师没有对课程标准和要求进行充分的研究,只把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当作一个任务而已,在课堂上大多以“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单纯地根据教师教的内容进行机械的记忆。有些教师仅把自己看作信息和知识的传递者,忽视了自己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他们只是单纯地在课堂上进行解说,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很少,这导致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要保障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应把教学当作一项任务,而应摆正自己的教学态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动态,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在每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定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因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作为课堂上的引导者,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面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疑惑,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加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三) 合理利用教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使用教材,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教材能将教师与学生连接起来。虽然教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完全根据教材的内容实施教学,这样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材与教学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教师要在课堂上合理地利用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一些课外内容,并且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时代的发展特点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更高效。(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北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