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回忆》的作品与演唱技巧分析

2021-07-15刘晓絮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回忆作品分析音乐剧

摘要: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音乐剧如日中天,1981年上演的由韦伯创作的音乐剧《猫》开启了英国音乐剧的复兴之路,这部作品累计上演达四万多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音乐剧《猫》内容通俗易懂,逻辑关系严密,角色之间的关系复杂,同时又具有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这些特色使它收获了极佳的票房成绩,在音乐剧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忆》是《猫》剧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歌曲,很多人由此代表性唱段认识了音乐剧《猫》。在剧中它代表了全剧剧情的轉折和情感的高潮,本课题将对《回忆》的作品本体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此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音乐剧;猫;回忆;作品分析

一、《回忆》的作品简述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剧作曲家。歌曲《回忆》选自音乐剧《猫》,整部音乐剧由韦伯根据T·S·艾略特为儿童写的诗作改编而来。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美国音乐剧如日中天,1981年上演的由韦伯创作的音乐剧《猫》开启了英国音乐剧的复兴之路,与《悲惨世界》《剧院魅影》《西贡小姐》并称为世界四大音乐剧。

《猫》由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诗作改编而来,其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虽然诗歌改编存在无法完美表现戏剧情节的问题,但是经过韦伯和他的团队不懈的努力,使得故事情节和戏剧性相结合,这一问题顺利的得到了解决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回忆》的出现使《猫》剧的剧情开始出现转折,作为全剧高潮的主题曲,它获得全世界观众的喜爱,有些人甚至只知《回忆》而不知音乐剧《猫》。

《回忆》是为“魅力猫”格里泽贝拉创作的,在全剧中共出现了三次,它将音乐旋律、歌词以及剧情主题完美结合,赋予《猫》剧鲜活的灵魂。《回忆》的歌词由特雷弗·努恩根据T·S·艾略特的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精》改编而来,由韦伯为其谱曲,通过“魅力猫”格里泽贝拉之口在剧中得以呈现。《回忆》的出现代表全剧的转折,把剧情推向了高潮。它的旋律令人百听不厌,成为了百老汇音乐经典曲目之一。作为《猫》中音乐的代表,《回忆》旋律优美,在近20年中经过了许多音乐家不同风格的演绎,被音乐家录制的次数多达600次,可以说该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1]。

格里泽贝拉的一曲《回忆》让人过耳难忘。这首歌曲唱尽了“魅力猫”的一生:年轻时的她风华绝代,她不甘于平凡,离开了自己的族群,在外闯荡这么多年,她饱经风霜,当她不再年轻试图回归族群的时候,大家却不再愿意接受她了。《回忆》在此音乐剧中一共出现了三次,首次格里泽贝拉真诚缓慢的倾诉着内心的故事;第二次在猫族中唱出《回忆》,此时的感情开始有了起伏;第三次的《回忆》则达到了全剧的高潮,换言之,第三次的《回忆》也是格里泽贝拉感情最深处的呼唤:倘若她依然得不到大家的同情,那么等待她的将会是一个怎样悲惨的结局?然而幸运的是,在她发自肺腑地唱出《回忆》后,深受感动的猫儿们一致推举“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登上了九重天。

《回忆》得创作初期也是充满了戏剧性,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遗孀瓦莱利亚·艾略特在听到《猫》的部分片段后,给韦伯提供了一首被艾略特剔除诗集的作品,此前艾略特觉得它的曲调太过于悲伤,并不适合给孩子们,于是在接近出版的时候进行了删减。正是这首被删减的小诗赋予了格里泽贝拉灵魂,最终经过词作家特雷弗·努恩之手,给《回忆》填上了歌词。

二、《回忆》的作品分析

(一)和声与曲式分析

《回忆》这首作品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开头是两小节的引子部分,建立在降B大调上的主功能分解和弦缓缓流动,给音乐剧的上一个剧幕画下句号,也为《回忆》的剧幕打开新的篇章。

A段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共4小节,属于典型的方整形乐段结构,第一乐句是3-6小节,结束在属和弦上;第二乐句是7-10小节,结束在主和弦上。乐段整体形成收拢乐段,具有呈示型陈述特征。整个A段充满了叙事性,用月亮、灯光、枯叶、风声等场景作为烘托,缓缓道出格里泽贝拉的悲伤心情。孤独的格里泽贝拉回忆着自己的一生,叙说着自己的故事。“And the wind begins to moan”之后,歌词回到A段的第3小节开始重复,同样的旋律重复到4+4小节后“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之后,开始进入B段部分。

B段部分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共4小节,同样属于4+4的方整形乐段结构,B段出现了转调,调性由降B大调转到了近关系调F大调上。第一乐句是13-16小节,结束在主和弦上;第二乐句是17-20小节,结束在属和弦上,此处为A段的再现做出属功能准备。乐段整体形成开放乐段,具有呈示型陈述特征。格里泽贝拉演绎着自己凄风苦雨般的人生,讲述自己昔日的魅力已经不再,每盏街灯都像是是宿命对她发出的警告的的警讯。开放乐段也预告着歌词中街灯成排,清晨就快就要来临的景象。

接下来的A段内容的完整再现,A段旋律的重复,更加强调了格里泽贝拉的心情,她回忆着自己的经历,讲述着自己的故事,要等待破晓、等待日出的来临,以及不会屈服的决心。再现的《回忆》使剧情得到升华:即使没有人知道,过去的这么多年格里泽贝拉都经历了什么,即使自己的人生已经如此的凄苦悲凉,格里泽贝拉依旧有着冲出黑暗,迎接光明的炽热的内心。

29-36小节是8小节的连接部分,此处开始将B段进行向上六度的移调:转入降G大调。旋律依然在渲染着气氛,旋律继续进行,格里泽贝拉的回忆依然没有停止。本段巧妙的连接了前后部分,为后面感情的爆发奠定着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旋律进行至B乐段,此乐段将B段的旋律进行上方六度的移调,转入降G大调。第一乐句37-40小节,结束在主和弦上;第二乐句41-44小节,结束在属和弦上。乐段整体形成开放乐段,具有呈示型陈述特征。将A段部分向上进行三度移调进入A,转入降D大调。第一乐结束在属和弦上;第二乐句49-52小节,结束在主和弦上。乐段整体形成收拢乐段,具有呈示型陈述特征。

53-55小节是尾声部分,持续进行的低音降F稳固调性,强调主题,使整场剧目沉稳结束。

全曲并没有使用非常复杂的作曲技巧方式,甚至在多乐段中出现了旋律的重复,通过调性的转变,细小的改动,层层递进式的塑造出一个圆满的情感形象和对生命认知的设立。不仅仅在作曲技法上没有过分繁杂的设立,音区也仅仅是凑够大字组的 G 到小字二组的降E,但却以简约的创作方式从乐曲开始就深入人心[2]。

(二)歌词赏析

《回忆》的歌词由特雷弗·努恩根据T·S·艾略特的长诗《擅长装扮的老猫精》改编而来,韦伯重新拾起艾略特的诗集,重新阅读了解,借用了“风夜狂想曲”和“格里泽贝拉,魅美的猫”作线索,最终写出了《回忆》这首经典的歌。这首歌舒缓、忧伤又动人的旋律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更以真挚深情的歌词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想象。

第45-48小节角色的歌唱语言中我们便能轻而易举地找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状态,不需要过多在共鸣的基础上去咬字吐字,而强调贴近生活[3]。歌词中所说着魅力猫格里泽贝拉的苦难与心情,歌者深情的娓娓道来“回忆,月光下独自一人怀念昔日时光多么的美好。”音乐开始缓缓流动,使我们的思绪伴随着“魅力猫”的回忆展开想象,回到过去。然而《回忆》的主旨并不是只让我们怀念过去,同时还表达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时光的思想,就如同“如果你真正的了解我,你会明白幸福的含义,新的黎明即将开始。”

(三)节奏与伴奏分析

《回忆》整体节奏自由舒缓,谱面标注“Freely”,需要演唱者自由的歌唱。全曲12/8、6/8拍交替出现,中间短暂穿插10/8拍。

这种短暂的10/8拍在第25、33、49小节也有出现,乐句都是呈上行趋势发展,配合着歌词的含义,表达了感情的强调与递进。拍子的变换适应旋律与歌词语境的表达,更能细腻的体现出格里泽贝拉的心情。

A段采用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格里泽贝拉将寂寞悲凉的内心情感娓娓道来;B段采用柱式和弦伴奏织体,与歌词内容的叙事性产生对比,表现出魅力猫坚信希望就要来临的心情。全曲中这两种伴奏织体伴随着AB段交替出现,突出了力度和速度的对比。

三、演唱技巧与要求

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根据歌词大意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和音乐结构与旋律上的变化来分析,A 段第一句在演唱时,配合旋律低沉的颜色特点,带着回忆感轻柔的带着“气声”。气息控制要稳定,声音要连贯,声音位置不能有过多的变化。在 3-4 小节中最高音出现的地方,也是对照歌词关键词的地方,音响上要以稍重一些的发音着重表现格里泽贝拉的内心世界。

7-8 小节,在旋律接连上行、下行的连续反向级进里要注意颗粒性和咬字的准确性,表现出类似念白的语感特征。9小节的最低音,在演唱时要注意低沉音效和高声位置的音色统一,不要将声音全部放在口腔里,使咬字变的浑浊。

进入 B 乐段后,与之前的乐段开始出现强烈的反差。在演唱过程中,个人

通过练习与演唱将其总结为美声唱法中古典宣叙调的演唱方式,发音位置统一,以类似念白的特征低沉、平稳的传递音响效果。

在接下来的 17-18 小节中出现的单词,可以弱化其念白的音量,将音乐情感中不被接纳的孤立感和被嘲讽的自卑感表达出来。20小节中出现了全乐段的最高音,由于情绪的转换和“morning”歌词的爆发,在演唱时要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音质特点,将充满美好与向往,开启明天的情感通过严格控制声带机能,以深情、明亮的音质呈现。21-28 小节是第一乐段的旋律再现,虽然旋律相同,但情感特征完全不一样,在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连贯,从而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恳切的态度。

37小节开始,演唱方式又进入了同B乐段中宣叙调式的演唱技巧,但却在情绪上要与B乐段形成对比。歌唱方式更具有戏剧化色彩,具体表现为在节奏的律动和发音的重音上要有更显著的强调。更多的胸腔共鸣,形成重机能表达,为之后的高潮做好铺垫。

全曲的高潮部分集中在 45-52小节,调性发生变化。歌唱音量达到全曲最广阔处,要以完全展开的方式表现。在演唱时注意气息的支撑,发声位置统一,不能发生变化,音色也要做到统一,从一个单词的发音开始声音就要集中,位置要向上。之后的发音位置不做改变,紧贴前齿位置,通过嘴唇控制声音,让乐句中的单词形成串联。确定好声音走向后,完成真假声的转换。以声音控制实现集中统一、高亢嘹亮的呐喊式歌唱特征,从而展现格里泽贝拉对生活重燃斗志的积极态度。

结语

音乐剧《猫》及其经典片段《回忆》唱段,在音乐剧史乃至现代音乐发展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归功于作曲家韦伯,他成功的融合了多样的音乐元素,多位表演者在深入剧情与人物塑造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声乐艺术形式给人多元的视听享受。其音乐风格融合古代与现代,旋律展现出浪漫与唯美,配器的多元结合以及对演唱技巧等方面,都是成就这部作品引人入胜的原因所在。对其艺术特征的归纳能够开启我们对多种音乐风格与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认知;对其演唱技巧的挖掘能够更好的实现古典与现代,美声与通俗,单一与多样的共同演绎。在声乐艺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汲取不同演唱方法中的精华,综合多元的进行学习不仅仅对个人演唱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是对声乐艺术更宽阔、更自由多元发展的探索之路。本文对《回忆》的作品本体以及演唱技巧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更加了解并在后续的声乐学习中能够熟练掌握此经典曲目。

参考文献

[1]李鑫汝.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J]. 鄂州大学学报,2015,22(08):65-66.

[2]王超逸. 音乐剧《猫》中《回忆》唱段的艺术特征与演唱特点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9.

[3]徐斯佳. 淺析音乐剧《猫》的艺术特点和演唱特征[J]. 大舞台,2012(02):63-64.

作者简介:

刘晓絮(1996.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周口人,齐鲁工业大学体育与音乐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音乐表演,研究方向:声乐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00)

猜你喜欢

回忆作品分析音乐剧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论迟子建抒情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看音乐剧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莫扎特钢琴三重奏作品分析
地方文献专题资料搜集的实践片段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浅谈情感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及表达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