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之我思

2021-07-15杨子仪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黑格尔康德革命

杨子仪

摘要:本文是在学习与阅读卢卡奇及他的著作《历史与阶级意识》后对他的“总体性辩证法”的简要理解。全文以“辩证法”这一概念贯穿首尾,以卢卡奇对其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为主要脉络,向上梳理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传统的追寻,向下梳理卢卡奇对彼时情势下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旨在更加踏实、全面、清晰地理解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总体性辩证法;康德;黑格尔;革命

一、卢卡奇“辩证法”的基本内涵

卢卡奇的思想简单来说分为两大重点与脉络。一方面是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其特色与重点在于他的“物化思想”;另一方面是其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即他的总体性的辩证法思想。这两条道路相辅相成构成了卢卡奇的全部理论框架。而后者也是卢卡奇的思想较为深刻且引起众说纷纭的部分。在1918年以前,卢卡奇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美学和文学批评,1919年以后的十年间被称为卢卡奇的“维也纳时期”,在此期间,他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不仅在实践中投身马克思主义,更在理论上不断革新,写作了一系列文章,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是由在此期间创作的八篇论文集合而成的一本经典著作,它的副标题为“关于马克思辩证法的研究”,可以见得“辩证法”是这本著作得以集合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第一篇文章《什么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卢卡奇开门见山地指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它是这样一种科学的信念,即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只能按其创始人奠定的方向发展,扩大和深化。1”这就是卢卡奇对于辩证法地位的明确评价——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辩证法。在这篇文章中,他首先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且理论的本质就应该是辩证的方法,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改变现实。因此,卢卡奇认为辩证法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直接而充分地影响社会的变革,改变现实世界,达到和实践相统一,在实现它自身的同时发挥出革命的作用。卢卡奇还提出:“总体范畴,是整体对各个部分的全面的,决定性的统治地位,是马克思取自黑格尔并独创性地改造成一门全新科学的基础的方法的本质”在这里,卢卡奇特别强调对于理论的本质即辩证法的掌握不能仅仅是“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并把握辩证法到成为“物质力量”这一过程中的具有规定性的环节,否则辩证法无法直击现实,支撑革命。其次,卢卡奇还强调辩证法的关键在于“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关键在于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以往的形而上学不重视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客体作为思考的对象应是静止的、不变的和被动的,因而作为主体的思考始终是直观的,在这里主客体是没有相互作用的环节的,是以分裂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无所谓辩证法与实践。基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卢卡奇对于辩证法有着非纯粹理论性质的,历史性的、直接现实性的理解,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与视角,卢卡奇才有了对“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更为具体的思想理论。

二、对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理解

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创立的一个具有特殊哲学意蕴的范畴,用以表达他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的一般认识,理解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首先要理解“总体性”的问题。卢卡奇认为,总体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对于事实来说,总体是先行的。总体性不能通过事实的积累和经验的论证而确立起来,即在逻辑上是先于事实而存在的,总体性是人类和世界的互动。卢卡奇将黑格尔哲学中的“同一性”概念和韦伯的“总体性”概念相结合,提出了他的总体性范畴。总体性问题自康德起就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终极问题,在康德哲学的架构体系中,最顶端的关于“物自体”问题的阐释与说明实际上就是康德对于总体性的回答;费希特自认为自己的哲学是康德哲学彻底发挥的结果,但当费希特取消“物自体”的存在而只从自我出发完成哲学建构时,他在总体性问题上实际上并未向前迈进,谢林哲学亦是如此。直到黑格尔及他的以逻辑学、辩证法、历史哲学等建构的哲学体系的出现,使得对于总体性问题的回答有了重大的突破,之所以用突破来形容,是因为他不仅从康德的实践哲学的意义上进一步把握总体性,更是以辩证法的创造性提出即卢卡奇所说的“关于内容的辩证法”开辟了一条对总体性问题的新思路。同时,也正是黑格尔将总體性论述的更加深入。以下就对两个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重要的环节即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作简单论述。

首先是康德哲学,卢卡奇认为康德哲学的“物自体”概念的提出是康德对总体性问题的思考的确证,“物自体”的不可认识正是康德对于人的理性的界限的充分认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理性无法达到对于物化的摆脱,整个社会处于一个“理性的困境”——在看似合理化的、具有极强逻辑性的效率社会里泯灭着最为真实和具体的生活本质。卢卡奇将其理解为理性无法把握非理性的内容,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解决困境,并且他从这一角度理解康德的实践哲学,他说:“康德早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就已试图把理论上(直观上)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看作是实践上可以克服的。2”承认理性不可把握非理性内容并认为实践可以解决非理性内容的困境,这是卢卡奇认为康德对总体性问题的最大贡献。

其次是黑格尔哲学,黑格尔认为,总体性作为一个统一体,是具体的概念而非抽象的概念,是整体的单一性,是有差别的统一。在黑格尔哲学逻辑中,总体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即作为世界真实存在的主体本质——绝对观念。相对于绝对观念总体,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具体存在的运动都不过是这一绝对主体的有限的存在而已。卢卡奇认为上文提到的在康德所开启的道路中,至高点是实践,终点也是实践,康德最终还是将实践停留在理论领域并归结为道德哲学范畴,他面对了非理性内容的困境却没有继续深入。真正面对与深入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卢卡奇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直面非理性内容的辩证法,它与以往玩弄概念、颠覆逻辑的辩证法不同,它从历史哲学角度关注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历史”、“主客体”、“相互作用”这三者缺一不可地共同搭建成关于内容的辩证法体系,成为卢卡奇所强调的总体性问题体系。这里用卢卡奇的原文叙述将更加明晰,即“恰恰是由于历史的生成迫使想与这些因素相符合的认识把概念结构建立在内容之上,建立在现象的独一无二的新的性质上,因此,它同时就迫使这些认识不让这种因素坚持其纯粹具体的独特性,而是把它们放到历史世界的具体的总体,放到具体的总的历史过程本身之中去,只有这样,认识才成为可能。3”至此,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在黑格尔哲学的环节的共鸣结束。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最终没有找到真正的历史主体,他的客观精神如同遥远的彼岸,辩证法中的主客体的作用具有真实性却缺乏现实性,最终并未走向实践。卢卡奇只能在马克思哲学的探索中,结合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进一步完成对于总体性辩证法充实。

三、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要解决的问题

上文简要地梳理了卢卡奇总体性辩证法的相关内容,在这里面他所强调辩证法需要直面现实、对非理性的内容的把握、历史性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實践的观点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解决一个困境与寻找一个出路。那就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困境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出路。这就要从卢卡奇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革命道路加以考虑。

卢卡奇是匈牙利人,受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0月)影响,匈牙利于1918年10月爆发了无产阶级武装革命,11月建立了匈牙利共产党,卢卡奇12月就加入了共产党,时年33岁。可以看出那时的卢卡奇是热情高涨地追随马克思与共产主义运动的青年人。然而不到一年时间,1919年8月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就被推翻,革命也宣告失败,卢卡奇不得不流亡维也纳,在维也纳期间是卢卡奇创作的鼎盛时期,卢卡奇写作了一些列文章,《历史与阶级意识》就是在这期间形成。卢卡奇是一个实在的革命者,他的总体性辩证法就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困境。他因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以理性为旗帜成非理性局面的现象而投身革命,通过理论研究直面资本主义社会下人的普遍命运,在用物化理论进行资本主义加以批判的基础上,尝试探索总体性辩证法的体系架构,试图双管齐下地对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否定的同时,更是以建设性的意见——总体性辩证法来支撑革命与实践的道路。卢卡奇希望能够以他的总体性辩证法的理论寻找到历史真正的主体,希望无产阶级意识能够使人取得容纳“内容”的能力,能够真正成为掌握命运、包容历史、互动现实的主人。

四、结语

卢卡奇的总体性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卢卡奇强调“总体性”辩证法,在我的理解看来,不过是一种对生活世界整体性、真实性的追求,这种追求不同于以往西方哲学家局限于理论领域的那种“浪漫主义追求”,而是致力于作用于现实世界的革命性的“实践追求”。此外,卢卡奇本人深受非实证主义的影响,因此他对于社会、历史都有一种感性的、具体的考察与思索,这也是他强调“总体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匈]格奥尔奥·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2

[2]张双利,内在的超越——卢卡奇论辩证法与革命[J].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人民出版社,2011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猜你喜欢

黑格尔康德革命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康德调钟
漫画
颜色革命
康德的时间观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