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安全基石 建设平安校园

2021-07-15钟恒炳

中国学校体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活动

钟恒炳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之一,但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和事故。本文就校园(课堂教学)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等问题提出一些笔者学校的做法,供同行商榷。

一、构建“四级安全管理”架构,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协调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参与,共创平安和谐校园。构建“四级安全管理”架构,有利于健全校园安全组织结构,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一)构建“四级安全管理”架构

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副校长需协助校长共同管理学校各级的安全工作,构成学校一级管理,共同实行教学、后勤、德育工作和安全工作的一岗双责。“四级安全管理”架构(表1)在管理过程中自一级至四级“向下”逐级管理,根据制订的各岗位安全工作制度做好安全工作,明确上一级对下一级承担管理责任。

四级安全各层之间根据岗位安全制度要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即一级向教育局签订“安全责任状”,二级向一级签订“安全责任状”,以此类推,签约率必须达到100%。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使学校明确了“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体系,让每名教职员工明确自己的安全职责和签订的承诺,营造全校安全工作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氛围。

(二)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四级安全管理”架构的有效运行,学校在实行过程中通过预设、改进、完善等手段,制订了教室、实验室、活动室等各室管理制度,安保、教学、活动、食堂、交通、消防等校园安全各项管理制度70余项,使安全工作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更加清晰明确。

二、实施三项“安全责任”策略,明确安全责任

為了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增强全体教职工的服务和责任意识,保障学校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彰显严明的纪律,学校实施3项“安全责任”策略,明确安全责任。

(一)“首遇责任制”策略

“首遇责任制”是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中学校长郏云翔于2004年2月提出的一种管理制度。引用到笔者所在学校的安全管理做法是: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应负有保护、教育学生的责任。要求教职员工做到谁发现、谁处理;谁发现、谁负责;谁发现、谁报告。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构筑全方位、即时式的安全管理网络。当学校的教职员工最先遇到有危害学校、学生等安全的情况时,“首遇者”对遇到的事件负有制止、保护、帮助、教育、处理、报告、通知等责任。

(二)“相遇责任制”策略

与“首遇责任制”相连的“相遇责任制”的策略,指当“首遇者”正在处理校园安全事故时,正巧有其他教职员工“相遇”,“相遇者”也应该承担“首遇者”的责任,及时与“首遇者”一起做好“首遇责任制”中规定的各项工作,承担起共同的责任,而不是逃避。“相遇责任制”策略的实施将有效保障校园重点安全工作,如体育课堂或体育活动有学生发生安全“事故”,除体育教师(首遇者)进行及时处理外,其他“相遇者”也应一起协同处理“事故”,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奖惩评价制”策略

对落实“首遇责任制”和“相遇责任制”的所有教职员工,学校进行表扬,树立典型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因违背“首(相)遇责任制”管理策略,造成一定影响的,学校将追究相关教师的责任,如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等;对遇事置之不顾或处理不当,导致延误时机并酿成大祸的,学校将追究责任和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做好二项“防范”工作,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点,教学和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和事故。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遵守“学校安全工作的制度”“体育学科教学、活动安全制度”等制度规定,认真剖析教学和活动中存在的隐患,避免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认真做好各个场地设备的排查工作,确保课堂教学、体育活动的安全

在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前做好体育场地设备的排查工作,是确保课堂教学和活动安全开展的必要前提。场地设备隐患排查到位,能有效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体育教师应在教学和开展活动前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隐患排查表》的要求,认真检查课堂教学和活动所需的室内外体育器材、场地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凡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准勉强使用。

(二)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和活动的行为,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1.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教师应做到的规范

课前规范:体育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特殊体质的学生进行建档,对有伤残或其他不宜进行运动的疾病的学生做好安排;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对教学安全情况进行预设,对场地设备进行排查。

体育教学和活动规范:组织体育活动和教学的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教师要严格按照体育课堂评价的标准和体育运动的规律备课、上课,上课和体育活动的组织不能在无教师组织或监管下进行。每次体育活动前要组织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结束后做好放松活动。教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在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凡出现学生受伤情况,体育教师作为“首遇者”应与“相遇者”及时送学生到校医务室或医院,并及时向班主任和校长室汇报。

2.体育课堂教学和活动中学生应做到的规范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或上体育课前应穿运动服、运动鞋,检查服装和口袋中不要装或戴尖锐的物品;戴眼镜的学生更要做好防护措施。课上,学生要遵守体育课的安全常规,听从教师的指挥,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不准随意离开教学区域或做其他事情,一旦意外受伤,要及时向教师报告。

3.疫情(特殊)时期的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安全教学常规

课堂教学是以室外教学为主的科目之一。疫情期间体育教师除了做好课堂教学的常规工作之外,还应以抗“疫”为契机,因势利导,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如运动前后勤洗手、运动中尽量减少不洁接触、不随地吐痰以防止飞沫传播、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卫生习惯等。在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穿、脱衣提醒,确保学生身体保暖,尽量避免因受寒引起伤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教学时若发现学生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涕等症状,应及时做好隔离、联系校医等防疫措施。在做好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的同时,做好封闭式场馆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场馆在使用时必须保持空气流通,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

四、依据一项“法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夯實安全基石,确保校园不发生一例安全事故是每名师生所期望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校园中难免因为“人、物、技”、体育课堂教学特点等原因,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对于“事故”教师可以依据《民法典》这一法规,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一)建立相应的突发事件危机处理预案

预案的建立可以让每位教职工遇到突发事件时处置得当。预案的演练可以提高每位教职工正确处理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将“危险”扼杀在苗头阶段,促进师生安全意识的提高,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成立家长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调解机构

家长调解委员会可以邀请当地政府调解部门(如乡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家长代表(家委会成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家长调解委员会“工作”时要积极依托家长委员会平台,及时、主动地做好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发生校园安全事故后,如果家长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功,可以依“法”举行听证会或者请第三方机构仲裁介入。家长调解委员会等第三方调解机构对“校园安全事件”的处理,又将家校沟通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让家校双方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查清事情真相,维护各方权益,消除矛盾。

(三)坚持依法办事,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

在查清事情真相的前提下,学校要坚持底线,依据《民法典》《校园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的规定依法办事,如《民法典》将“自甘风险”条款纳入侵权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九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如果教师存在过错,应对涉事教师进行相应行政处罚。如果涉事教师无过错,面对事实,学校就要理直气壮地维护教师的利益,成为教师的坚强后盾,绝不能一味地迁就家长,不让任何损害教师权益的事情发生。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