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彩的陕北

2021-07-15台恩普

新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米脂婆姨绥德

台恩普

陕北,特指延安和榆林这两个地区。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她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进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有一小曲《赞陕北》唱道:“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天下的美女属貂蝉,名州绥德出美男。吴堡出了一些无烟炭,米脂的岩盐采不完。神府煤田美名传,定靖油田就富了陕北的汉。榆林十二县,佳县的包头肉就是特产。陕北好来说不完,不信的朋友到这里来,亲眼目睹你不遗憾!”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歌姬倾国得君欢,三计连施焉小看。恨别白门踪影杳,空余冷月照阑杆。”说的是东汉汉献帝时期的美女貂蝉,在王充司徒的连环计下,以其姿色挑起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最终借吕布之手杀了权臣董卓的故事。貂蝉就是如今陕北榆林市米脂县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也出生在米脂,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我们工作调研后抽暇参观了貂蝉出生的“貂蝉洞”和“李自成行宫”,增添了不少历史知识。

来到米脂夕阳红敬老院见到艾淑英院长,她舍弃安享晚年的个人生活,一心扑在养老工作中。前不久,她又租借了为期20年的20亩山坡地,建好后准备接纳更多的老年人。

在艾院长的陪同下,我们驱车一路向西行驶20公里,专程参观了“貂蝉洞”。貂蝉洞坐落在米脂县杜家石沟乡艾好湾村北山顶上。湾内四周低凹,中间有高约30米的奇峰突兀而起,壁立中心,峰下离地面约一丈高处,有一山洞,传说貂蝉就生于斯,长于斯。山洞为人工穿凿,阔约三尺,斜下穿入,深不可测,这就是米脂貂蝉洞。看罢总体印象:的确有这个山洞,但十分偏僻,登山爬坡,通过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才能到达。崎岖的山腰中间有个窑洞,黑色的两扇门紧闭,通过门缝可以看到里面坐落着貂蝉的泥塑像,参观的人员稀少,门庭显得十分冷落。可以看得出来,当地对这处古迹名胜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和妥善的开发,只是在县城里扩建了一座“貂蝉公园”。

坐落在县城北面盘龙山上的“李自成行宫”就大不一样了,整体建筑恢宏高大,蔚为壮观。据介绍,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在西安建大顺国后,遂命人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和祖墓,山名也是因此而来。行宫构思精巧、造型别致、依山据险,前后两层90级台阶。主要建筑有乐楼、梅花亭、玉皇阁、庆祥殿和北庆宫等。登上行宫凌空而起的前樓凭栏远眺,山川胜景尽收眼底。后来,这里遭到破坏。近年来,当地政府对行宫进行了修葺,恢复了原来规模和景观,并建立李自成纪念馆介绍其生平事迹,正殿中安放着李自成的玻璃钢铸像。米脂县博物馆也设在行宫内。

在这里,我们又增添了对“米脂婆姨”的更高层次的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米脂地处黄土农耕文化与大漠游牧文化的结合带,具有“沃壤宜粟,米汁淅之如脂”的独特地理优势;同时绥米一带是陕北文化的原生区,自古以来就是陕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了歌剧《白毛女》的演出大潮,全国各地扮演“喜儿”成名的米脂婆姨多达27位,“白毛女”的悲欢吸引观众,秀丽的米脂婆姨们以演技折服观众。米脂婆姨不仅以容为美,而且在战乱年月勇做巾帼女,和平盛世立志创大业。闯王旗下老营统领高秀英,过黄河跨长江转战南北,英武盖世。唐山大地震时米脂籍女兵高东丽临危不惧,将地震消息传送出去,献出年轻生命,被追记一等功,并被誉为“雷锋式的战士”,体现了米脂婆姨骁勇伟岸之美。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今日的米脂人口已达23万,生产总值50亿元,多年的贫苦帽已经摘掉。

由米脂去延安的路上,驱车南行大约一小时即到了绥德县。俗语讲“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冲着这句话,也得在绥德多看几眼。书云:三国时期的一代豪杰吕布就是绥德人,伴随人们记忆的还有他与貂蝉,英雄爱美女的动人爱情故事。绥德耸立着的宋代名将韩世忠的雕像,似乎在注视着家乡今天的发展。我们这次还参观了“扶苏墓”和“三五九旅绥德警备区”的旧址。扶苏,是秦始皇大太子,因对“焚书坑儒”有了看法而被贬至绥德戍边,后被赵高等人逼迫自杀。扶苏墓,位于绥德县城东,为长方形的封土堆,底边长30米,宽6米,高8米,墓区占地6800平方米,被誉为“天下第一太子墓”。三五九旅绥德警备区旧址做了重新修复,成为绥德革命教育基地的一部分,红色的陕北在此得以充分显现,我们一行人参观、拍照留影以作纪念。

再去延安

故地重游,我已是第三次来到红色的革命圣地延安了。感觉这里的天变蓝了,山川变绿了,城市绣垄铺翠、绿树成荫,变得更大更美了!

延安在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曾是红色革命中心,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著名的枣园、杨家岭、南泥湾、凤凰山麓等都是先辈们为革命而忘我奋斗的见证。

我们先到延安爱心护理福利院展开了调研学习,该院白立民院长热情而详细地介绍了该院十几年的创业发展由小变大,一路风霜,如今该院已建成3层楼房、条件优良,可容纳120多人的爱心护理院。延安宝塔区护理院曹崇武院长,腾出自家四合院,安置了70余名大多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被老人称作“靠得住的亲人”。

之后,我们参观了位于延安宝塔区杨家岭圣地路上的延安大学,这所大学目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陕西省属重点大学。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7年延安大学部分师生远赴东北、华北、西北各地办学。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重建延安大学。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现有本科生15000多人,硕士研究生1800多人,教职工1400多人。延大秉承“延安精神”,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为己任,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我们拜访了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路遥传》的作者梁向阳教授。

这一天,我们还再次参观游览了王家坪、杨家岭和枣园,重点参观了中央大礼堂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伟人故居,再次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

吃罢午饭,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宝塔山。这里是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和城市标志。此次登上宝塔山颇有当代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之感:“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几代人中深情传唱,它之所以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灵,就在于它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情感和对延安精神的礼赞。

在延安爱心护理福利院白院长的引领下,我们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打着雨伞登上了宝塔山。据当地人介绍,晴天时若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这里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山下还有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岩刻字多处,范仲淹、沈括、种谔等政治家都曾治理过延安。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为著名。

宝塔山是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名胜区。1935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旧址之中。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正是延安宝塔山。

梁家河的“知青点”

1969年1月23日,北京1300名知識青年来到延安,继而被分配到各县、公社、村插队落户。公社把名单提前分好,各大队支书根据单子招呼分到自己村子的知青,由队长带着开始了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打坝挑粪、修公路、建沼气的日子。

在梁家河久居多年的白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3处“知青院”,我们看到如今村委会附近的一个大院里,建起了一排房子,房子门口很多大枣、小米等陕北特产。院子里还摆放着当地特色的碾盘、石磨、草垛、谷子穗等。梁家河村现保存和开辟有村史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旧居等,许多游客到此争相拍照留念。

参观知青院时,结识了一位当年的老房东,她讲述了当年与这些知青相处的难忘的日子。在她的手里我们买了一双鞋底绣着五彩图案的,条绒面、千层底的布鞋,作为珍贵的工艺品保存纪念。

我们注意到,梁家河村村委会的外墙上,挂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综合教学基地、国家行政学院党性和公仆意识教育基地、脱贫攻坚教育培训基地等牌匾。如今的梁家河已成为一种“品牌效应”,很多外地投资者来到梁家河这个小山村,谋求发展。

参观学习回程的路上,我们在思考着知青岁月,给人们特别是青年人的启示:志存高远,才能致远,理想信念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只有立大志,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才能变困难为快乐;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就是土壤,党的培养就是雨露,理想就是阳光;只有经历艰苦的磨练,才能养成良好的作风。“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未经一番寒彻骨,怎能梅花扑鼻香。

东方欲晓,我们要离开陕北了。当延安直达北京的高铁车厢里响起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备感歌词言简意赅、曲调优美,唱出了陕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感情的寄托。飞速的列车跨过黄河,汽笛响声和黄河的奔腾之声,震动了远近的山谷旷野,真是声势磅礴,气象万千!

(作者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猜你喜欢

米脂婆姨绥德
米脂的魅力
绥德站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七十年成果丰硕
绥德怎不名天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刘亚男作品赏析
“婆姨”一词源于佛教
“婆姨”一词源于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