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郑州为主体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对策研究
2021-07-15张丽
张丽
摘 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先行区。以郑州为主体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有利于从顶层破解河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制度约束和现实难题,助力省会郑州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和科技要素交易枢纽”目标定位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现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情况,对照郑州市已具备的条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以郑州为主体创建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郑州市;科技成果转化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06-0147-04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stablishing National Scir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with Zhengzhou as Main Body
ZHANG Li
(Zhengzhou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 for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s a pioneering zon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zone for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with Zhengzhou as main body will help solv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Hena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the top level, and help the provincial capital Zhengzhou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novative resource gathering highland and technological element trading hub".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demonstration areas, and compared Zhengzhou's existing conditions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and propose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establishing a national achieveme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with Zhengzhou as main body.
Keywords: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demonstration area;Zhengzhou City;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科技成果,才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国内外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助力创业型大学、使命型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以未来产业战略愿景为牵引的产业变革率先实现,能够集聚培育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从而加速新旧产业、新旧就业、新旧动能的转换[1]。只有形成具有示范性的科技成果转化规制和体系,才能创造出引领时代的原创成果和未来产业,使一个国家和区域逐步成为重要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2]。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先行区,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的试验田。2020年6月,科技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未来5年再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引领、特色鲜明的示范区。这是继2017年科技部提出“‘十三五期间部署10个左右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后,国家层面关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的第二批“扩招方案”。虽然河南省“十三五”期间启动过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创建工作推进力度不足,成效不够明显。本次科技部新举措出台,为河南的创建工作重新提供了重大机遇。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不仅是全省科技资源的聚集区和科技创新要素的活跃区,更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和引领区。目前,郑州市正处在沿黄科创带和中原科技城建设的关键节点,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如果能与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叠加,不仅有利于郑州市重新参与国内科技创新高端资源配置,而且将为沿黄科创带和中原科技城增加一张“国字名片”,有利于從顶层破解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制度约束和现实难题,助力郑州市打造“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和科技要素交易枢纽”目标定位的早日实现。
1 现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情况
2017年,科技部发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示范区建设要求注重区域统筹分布,强调市场导向,突出特色,目标是将国家示范区打造成政策先行、机制创新、市场活跃、可复制推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区域高地。
1.1 示范区现有创建情况
按照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任务,科技部目前已批复建设上海闵行、宁波、浙江省、广东珠三角、吉林长吉图、江苏苏南、山东济青烟、河北京南、四川成德绵共9家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3]。本次出台的《关于加快推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通知》提出,未来5年再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引领、特色鲜明的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目前没有对示范区的数量做出明确限制。
1.2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
现有示范区创建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围绕“技术交易”“转移机构”“产业孵化”“支撑保障”“政策环境”五大共性指标构建,具体细分为15项二级指标,既包含技术交易额、万人发明专利件数、专业化转移机构数等具象指标,也包括高校院所配套政策落实情况、科技转移转化工作网络建设等抽象指标。除共性指标外,各地结合地方发展战略、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区位优势提出的个性化建设任务作为特色指标和五大共性指标并列计入评价体系(见表1)。
1.3 现有示范区创建经验
梳理现有示范区建设经验不难发现,辐射、带动、引领是最为重要的关键词。宁波示范区根据宁波产业技术需求旺盛、民营经济活跃、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等特点,探索科技创新资源薄弱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模式[4]。浙江示范区建设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为核心,探索“互联网+”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性技术交易网络[5]。上海闵行示范区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力求在国际技术引进、资本投入、技术孵化、消化吸收、技术输出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加快推动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积极作用。江苏苏南示范区立足制造业发展需求,聚焦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苏南地区科技资源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发挥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6]。成德绵示范区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以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化为特色的全国重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辐射源和集聚地,突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职务发明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试点等重点任务,发挥好示范区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7]。
2 郑州为主体开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创建的条件
对照《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指引》指标体系要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郑州市以建设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通过“四个一批”等专项行动的实施,加快培育引进创新引领型企业、平台、人才和机构,不断壮大创新主体,强化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已初步具备。
2.1 保障机制初步完善,关键环节精准施策
近两年,围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关键环节,郑州市不断完善政策供给,形成了以《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以《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实施细则》《郑州市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的若干政策》《郑州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为配套的一系列政策,针对成果转化关键环节和问题精准施策,政策执行效果不断增强。目前,围绕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建设运营的配套机制也在紧锣密鼓地修改完善,为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系统保障。
2.2 创新主体稳步扩大,创新人才聚集加速
近年来,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等專项工程,2019年,郑州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26家,总量达到2 048家;新增科技型企业1 819家,总量达到6 102家。“聚才计划”累计引育各类高层次人才达到1 042名,前三批聚才计划共取得研究成果2 478项;顶尖人才总数达到99人,新申请院士工作站11家,总量达到113家。
2.3 创新平台快速发展,技术交易日益活跃
截至2019年底,郑州市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研发中心3 237个;全市已引进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34家,获省科技厅备案26家,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4家;建设众创空间148家,其中,国家级20家,省级71家;“郑科贷”合作金融机构14家;郑州市大型仪器平台仪器总数量3 915台套,中原经济区大型仪器联盟平台仪器总数量5 810台套;全市拥有技术转移机构39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26家;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5.96万件,专利授权量突破3.37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件,同比增长23%;技术合同成交额127.47亿元,比2018年增长54.9%,占全省的54.5%。
3 郑州市为主体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面临的挑战
3.1 郑州市成果转移转化特色不够明显,示范性和带动性不足
郑州市虽然在创新资源聚集、体制机制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高校院所分布先天薄弱,成果转移转化源头供给不足,民营资本不够活跃,成果产出驱动和市场需求拉动效应还未形成合力,另外,主动宣传意识不够,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还未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中部特色”或“郑州模式”。
3.2 中部地区竞争对手实力强劲
从现有9家示范区的地域分布看,下一个示范区花落中部的可能性较大。在中部地区,安徽省、湖北省两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已突破1 000亿元,河南全省2019年才突破200亿元。目前,安徽合芜蚌、武汉东湖都已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合肥市在高端资源聚集、科技成果产出等方面的优势均比郑州市突出。尤其是合肥市,疫情期间科技抗疫能力大受关注,2020年4月30日,在合肥市举行的科技成果发布暨线上交易会,完成了30个项目云签约,签约金额达450亿元,标志着科技成果的交易正式从线下迈入线上。另外,西安市除高校院所资源优势突出外,西安科技大市场创建较早,运行服务已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力[8]。
3.3 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还处于筹建阶段
郑州市虽然正在高站位、高起点谋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的建设运行,但目前还在筹建阶段,物理空间尚未完全成型,运行机制还需要与现有体制机制充分磨合,实现线上线下高效运行,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充分发挥还需要一个过程。
4 以郑州为主体创建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对策
4.1 以“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郑州市牵头,洛阳市和新乡市共创
现有的9家国家示范区,除宁波和上海闵行外,基本是以省为创建主体,域内多城市协同共建,如四川成德绵、山东济青烟、吉林长吉图。中部地区郑州市的主要竞争对手合肥市,也拟走合芜蚌共创的路径。鉴于郑州市单一作为创建主体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建议依托“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建设打下的良好基础,走“郑洛新”联合创建的路径。
4.2 从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在省级层面成立由省级政府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郑洛新地市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的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二是建立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小组,省科技厅、郑洛新科技局、三地高新区共同参与,负责创建工作具体推进;三是建立省市协同推进的创建工作机制,对照示范区建设的监测评估体系指标早做准备,早补短板,切实推进重点区域间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4.3 高标准打造郑州市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完善建设运营机制
郑州市科技成果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线上、线下交易的载体,高标准打造郑州市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运营体制机制是关键。郑州市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应紧扣后疫情时代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借鉴国内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多种模式和经验做法,用深化数字经济治理和强化科技创新公共管理的视角,从政府管理、供给驱动和市场拉动三个维度,围绕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两个政策导向,研究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体系,打好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科教政策等政策的组合拳,进一步降低科技成果的交易成本,提高研究机构和企业的收益,让政策体系成为实现资源要素配置最优的制度保障,最大程度上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效果和效率。
4.4 充分研究借鉴现有示范区创建经验和运行模式,为打造区域特色定调
郑州市作为创建核心,特色形成和影响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建议郑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紧扣沿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和沿黄科创带建设,抓住5G和“新基建”机遇,以“数字郑州”建设为契机,将郑州自贸区、自创区等政策优势形成合力用足用好,突出“场景应用”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需求牵引,布局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升级,高品质打造好线上线下同步运营的郑州科技大市场,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域特色,打造成果转化的“郑州招牌”。
4.5 抓住郑州市深度对接长三角的重大机遇,唱好郑洛“双城记”,强化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9家国家级示范区,仅长三角地区就拥有4家,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不仅科技成果源头供给活跃,而且形成了成熟的成果转化模式[9]。郑州市应抓住此次深度对接长三角的重大机遇,从成果转化角度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深度合作,争取能成为长三角地区成果转化链中的重要环节。同时,抓住郑州市、洛阳市两大都市圈建设的契机,借鉴近日成都市委打造成渝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的相关举措,唱好郑洛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城记”[10]。
4.6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成果转化新形象、新品牌
鄭州市成果转化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手段滞后,总结提升不足,也是造成成果转化整体影响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创建国家示范区,尤其要注重典型案例的宣传和成熟模式的提炼,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要及时总结,利用好“数字郑州”在5G时代的信息通路,多方位、多渠道加大宣传,打造成果转化的新形象、新品牌。
参考文献:
[1]温兴琦,David Brown,黄起海.概念证明中心:美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启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55-560.
[2]戚湧,朱婷婷,郭逸.科技成果市场转化模式与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6):184-192.
[3]张春鹏,张杰,梁玲玲.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发展方向和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4):94-101.
[4]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缘何花落宁波?[J].宁波通讯,2016(21):21-22.
[5]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实施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J].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2017(19):6-11.
[6]曲福田.健全机制搭好平台全面推进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J].中国经贸导刊,2017(10):35-37.
[7]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J].四川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19):28-32
[8]韩莹.我国科技大市场运行模式与发展策略研究:对浙江、西安、吉林、石家庄科技大市场的考察[J].科学管理研究,2019(2):16-20.
[9]刘志峰,龚瑞.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85-88.
[10]楚明超,宋富强,康艳.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政策分析与评价[J].河南科学,2018(9):1468-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