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小学外语教育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2021-07-15郑静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联邦外语阶段

郑静

摘要:全球化趋势下各国外语教育政策各不相同,都能给我国的外语教育带来启示。本文主要从德国的外语政策制定的沿革及外语学习课程设置等方面具体研究了德国小学阶段外语教育政策,得出我国应制定小学外语教师具体准入标准,改变教学观念及尝试开设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选修课等启示。

一、随着全球化推进,外语已成为与他国民众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前提,研究他国外语教育政策,有助于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架起沟通的桥梁。我国教育界意识到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对英语国家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较多,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语言教育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但对德语区国家外语政策的研究不多。

德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对6至18岁儿童进行的12至13年的义务教育。学校体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阶段、中学初级阶段和中学高级阶段。初等教育阶段与我国小学阶段类似,一般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仅有柏林州和勃兰登堡州为一到六年级)。杨明、赵凌的《德国教育战略研究》一书对德国教育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各阶段从教育标准、教育实践和教育保障等方面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做了详细研究。秦琳的《德国基础教育》对基础阶段的德国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规模、结构、教材与课程、教学与方法及教师发展与教育测评等做了细致的介绍。谢倩在《外语教育政策国际比较研究》中也提到了欧洲学校外语教育现状。张建伟、王克非在《德国外语政策研析》中分析了参与协调制定外语教育政策的德国主要政府机构,并对其职能和外语政策制定过程进行了回顾。王淑杰也在《多元视角下的德国外语教育政策》一文中对德国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特色进行了概况和总结,同时分析了德国多元外语教育政策的特征。张静的《二战以来德国中小学外语教育政策动机分析》结合二战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不同阶段德国制定和修订外语政策背后的动机。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探讨德国小学阶段(除特殊教育外)的外语教育政策鉴于篇幅有限,本文主要采取文献阅读法,对德国多个关于小学教育的文件和决议、以及媒体的评论仔细研读,从政策制定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探讨,总结德国小学阶段外语学习的特点,以期获得一些启示。

二、与中国国情不一样,德国文教事务上的立法权和行政管理权归各联邦州,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教育事务,只起监督协调作用。德国政府有三个机构参与协調各州的教育发展:联邦教育与研究部(BMBF)、联邦与州教育规划与促进委员会(BLK)、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KMK)。其中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KMK)所做的决议对联邦德国普通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确保了各州教育学历及其毕业证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1,也推动了德国基础标准和评估体系的建立2,在小学外语教育政策拟定和发展上起到重要作用。

1962年4月9-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汉堡召集专家会议,计划对“小学阶段外语教学的心理学和教育学问题进行长期的调研工作”3。联邦德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最早出台于1964年联邦州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KMK)通过的《汉堡协定》(Hamburger Abkommen)。《汉堡协定》明确指出德国在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外语,对外语的重要性做出明确说明。之后KMK多次对《汉堡协定》进行补充。1970年KMK发布《关于加强小学工作的建议》对小学外语课堂进行了专门论述,1994年又对其进行修订补充。20世纪70年代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黑森州和下萨克森州进行了“相遇交际语项目“(Begegnungssprachenprogramm),尝试早期外语教育。上世纪70/80年代外语管理更灵活,将学生群体进行划分,在局部地区有多种外语供其选择。1994年KMK 发布《关于外语课堂基本构架的思考》。2001年KMK在《关于教育领域德国各联邦州统一发展的协议》中承认外来移民学生的母语作为他们的第二外语,并进一步扩大第二外语的语种数量。

2004年KMK发布《2004年小学阶段外语现状及构架报告》认为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推进,移民涌入、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和国民外出机会的增加,多语需求越来越迫切,早期外语教育重要性凸显,小学外语课程的价值得到所有联邦州的肯定。根据《2004年小学阶段外语教育现状及构架报告》,各联邦州都将小学阶段外语课程定位为基础课。

2011年鉴于世界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多语需求和外语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国家安全等多方面的重要性KMK又提出了《关于增强外语能力的建议》。2013年KMK发布《2013年小学阶段外语现状及构架报告》,该报告在2004年报告基础上将外语教学目标放在语言和文化能力的提升上,详细地阐述了教学原则、课程目标等。1970年和2015年KMK在《关于小学工作开展的建议》里也对小学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进行了论述。各联邦州基于自身现实状况和外语学习的便利条件不同,制定小学阶段外语学习的相关教育法案,强调给儿童创造多元文化环境,根本目标都是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让学生对跨文化差异进行初步感知,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学会基本外语学习策略和打下终生外语学习的基础。

在语种设置上,英语和法语作为必修课主选语种,少数州的必修课仅为英语或法语,罕有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此外,为促进学生的多语能力发展,各州还开设了选修课。选修课语种开设综合考虑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设有邻国语言(丹麦语、荷兰语、波兰语和捷克语),国内的外国移民母语(如:意大利与、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的语言(如:索布语)和方言(弗里斯兰语、低地德语),阿拉伯语、中文、日语等。有的小学还设有双语课程,选择也很丰富:英德双语、法德双语、西德双语、意德双语、土德双语、葡德双语、荷德双语等。

2003-2004学年12个联邦州将外语引入小学作为常规课程。在外语开设年级上,6个联邦州从小学1年级起开设外语,其余10个联邦州均在小学3年级起开设外语必修课程。在课时方面,绝大多数联邦州的外语学习周学时2,少数州因年级或分班类型4不同而课时不同。由于德国小学外语课堂遵从口语优先原则,因此考查重点在于口头表达,且带有交际性质,以设定主题和场景考查能力为出发点。极少数联邦州虽有笔试,但笔试部分在题量、形式和内容上都没有固定要求。同时,小学阶段对学生外语能力的评价主要不以分数形式,而是以学习发展报告形式进行。各联邦州都使用欧洲语言档案袋小学版来记录每个学生语言学习发展过程,反映学生成长进步和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一些州语言档案袋是反馈学生学习发展状态的必要手段。只有到小学阶段结束时才会以分数形式评价学生外语学习情况。

三、德国小学阶段外语教育对我国小学外语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加快小学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实施

尽管德国小学外语开设可选择的语种较多,但所有外语教师都必须符合《教师教育标准》和《学科专业标准》,并达到所授课语种的C1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活动技巧的实施和教学评价都有纲领性文件指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制度性保障。我国在2012年发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规范性描述,但针对小学外语教师的学科专业标准的规范和要求并不十分明确,小学和中学外语教师之间的能力标准区分并不太明晰。小学外语教师在儿童外语学习启蒙中起关键作用。教师质量的高低将决定小学生整体外语學习的效果,因此从国家、地方及学校等不同层面设定小学外语教师准入门槛,并形成持续良好的职前职后培训机制,才能为课堂质量提供保障。

2、尝试开设外语选修课

德国因为地处欧洲中部,加之移民、难民较多,因此儿童接触外语种类很多,很多小学根据自身情况,除了开设英语或法语为主要科目外,还提供有学习其它语言的选修课可能性。这为儿童中学阶段选择第二外语或第三外语奠定了基础,具有实践意义。我国也有14个邻国,但外语教学多年来都是英语独大地位,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只学英语,导致现在其他语种外语人才储备不够。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出于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考虑,多语人才也是我国迫切需要的。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国高考外语科目除了英语,还增设了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但在小学阶段除少数学校外,绝大部分学校都未开设除英语外的其它语种。如果能在与邻国接壤的省市或其他教育发达的地区和学校以选修课形式引入其它外语,不仅可以为儿童选择后续学习的第二外语提供参考依据,长远来看也能为多语人才储备夯实基础。

3、改进教学观念

小学生在认知上跟中学生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小学外语教育不能与中学、大学外语教育方法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有针对性。从德国小学外语教育发展来看,小学外语学习应符合儿童认知能力,与具体、真实的生活相关,并能促进多语能力的获得。德国小学外语教育中强调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教育家福禄贝尔也认为,游戏是学生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使学生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现达成平衡,从而获得自由与满足。因此使儿童在学习外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获得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保持外语学习的积极性显得非常必要,我国的小学外语老师也应打破固有教学观念,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遵循目的性、全员性、启发性及灵活多样性等原则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建伟,王克非,2009,德国外语教育政策研析[J],北京:外语教育与教学,(6), 459- 464.

[2]秦琳,2015,德国基础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3]张晓珍,强海燕,2007,二战后欧美国家小学外语课程发展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5),69.

[4]谢倩,2010,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外语教师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 (1), 72-75

1.http://www.sueddeutsche.de/bildung/fremdsprachen-in-der-grundschule-je-frueher-desto-besser-oder-1.3591171-2

2.https://www.welt.de/regionales/hamburg/article163481785/Arabisch-und-Farsi-sollen-jetzt-Schulfaecher-werden.html

3.https://www.kmk.org/fileadmin/Dateien/veroeffentlichungen_beschluesse/2005/2005_02_10-Fremdsp-Grundschule.pdf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0)

猜你喜欢

联邦外语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