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精品栏目讲好行业故事

2021-07-15谢佳沥

新闻世界 2021年6期

谢佳沥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媒介传播理念、渠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传统行业报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侵占,导致其舆论引导功能不断被弱化,甚至在一些行业重大新闻中缺位失声。本文结合《中国环境报》“一图一故事”栏目的新闻实践,分析和思考当前行业报如何通过打造精品栏目,讲好行业故事,传递行业声音,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关键词】行业报;一图一故事;精品栏目

从2018年1月起,《中国环境报》根据生态环境部相关部署,推出了一个精心策划、倾力打造的新栏目——“一图一故事”。栏目稿件以一张(组)工作现场或人物照片,配500字左右消息的形式,聚焦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在平凡岗位上敬业奉献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如无特殊情况每天1期。到目前为止,已刊发500余期,已然成为《中国环境报》一个富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栏目,在全国行业报中独树一帜,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

在打造“一图一故事”栏目的新闻实践中,《中国环境报》深度挖掘行业新闻、大胆创新表达方式、注重提升传播效果等,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通过打造精品栏目,讲好行业故事,传递行业声音,不断提高行业报舆论引导水平的新路子。

一、深度挖掘行业新闻

“一图一故事”栏目开设以来,许许多多环保人的故事登上了《中国环境报》一版。但是,随着栏目影响力、吸引力的不断扩大,这个讲述环保人自己故事的专栏,却因种种原因,越来越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了栏目能持续不断地吸引读者,深入挖掘行业新闻内容成了必由之路。

(一)从重点工作中挖掘新闻

作为生态环境部的“耳目喉舌”,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的每一项重点工作,都是“一图一故事”栏目的重要报道内容。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安新县实地考察时指出:“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近年来,河北省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作为关系新区规划建设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2020年5月8日的“一图一故事”——《逆行而上方显担当》,说的是河北省保定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人员在疫情期间坚持前往白洋淀开展例行监测的故事。稿件作者捕捉到了环境监测人员身穿防护服,戴着口罩开展监测工作的瞬间,展示了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定意志和坚强信心。

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成绩的背后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付出的辛勤汗水和默默奉献。2020年12月3日的“一图一故事”——《冲在前的环保老兵》,说的是陕西省宝鸡市生态环境监察支队环保老兵赵青松两年内四次参加蓝天保卫战监督帮扶的故事。稿件作者捕捉到了赵青松登高察看烫手的废气处理设施的一瞬间,充分展示一名担当作为、默默奉献的生态环保铁军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整个生态环境系统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类似的以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生态环境部重点工作为内容的“一图一故事”不时见诸报端,不仅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而且有力助推了《中国环境报》巩固其行业主流媒体的地位。

(二)从凡人小事中挖掘新闻

时刻坚守在岗位上的生态环保铁军看似平凡,却用双手诠释担当,用肩膀扛起使命,用奉献守护蓝天白云。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一线,对准大家身边的凡人小事,是“一图一故事”栏目一大特色。

2020年1月6日的“一图一故事”——《爱“请假”的病号》,说的是山东省烟台市生态环境局招远分局环境监察大队“钢铁侠”的故事。这个被同事们称为“钢铁侠”的人叫栾松明。他因病在医院打吊瓶,但当同事因为工作去医院找他时,他拔掉了手上的针头,把病房变成了临时办公地点。作者记录下了栾松明在病床上工作的场景。通过照片和文字,将栾松明的工作热情传递给了所有读者,他的工作状态也是近年来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最真实的写照。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是“小问题”,但对于深受油烟之苦的群众来说,却是影响生活的“大问题”。2020年12月的一天,江苏省南京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在对重点投诉案件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核查时,发现有一家餐饮店将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在楼顶,影响周边环境。工作人员不顾危险,从钢筋搭建的简易墙梯爬上10多米高的楼顶,花费两个多小时,找到问题所在,并帮助餐饮店及时整改。工作人员在简易墙梯上攀爬的照片被定格后,以《忘险登高求真相》为题,刊载于2020年12月23日的“一图一故事”栏目,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共鸣,纷纷点赞有关部门能够迅速解决群众身边小事,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一图一故事”栏目报道基层环保人关心的“凡人小事”,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让人觉得可近、可亲、可触,践行了新闻的受众本位主义。

(三)从重大事件中挖掘新闻

重大事件因其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是新闻的“富矿”。充分参与重大事件报道,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不失语”“不乱语”,是“一图一故事”栏目的另一大特点。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認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为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应有贡献。

2020年2月24日的“一图一故事”——《过家门而不入》,说的是湖北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硚口区分局大气专班负责人曹宏的故事。根据组织安排,曹宏负责位于硚口区武汉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环保工作监督和管理。为了尽快理顺工作,他3天3夜没有回家,甚至几次从家门口路过都没有回去看一眼。作者抓取了曹宏在方舱医院现场开展工作的瞬间,使生态环保铁军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丝不苟,履职尽责得到了充分展现。

2021年1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1月19日的“一图一故事”——《抗疫前线的“红色娘子军”》,说的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卢丽的故事。卢丽所在的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大都是女同志,平时被人们称为“红色娘子军”。危急时刻,她们将老人和孩子托付给亲人,义无反顾走上阻击疫情的最前沿。照片上,卢丽身穿防护服,趴在冰凉的地面上进行采样,这个打动人心的瞬间,充分体现了生态环保铁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良好精神风貌。即使是女同志,也在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

凭借精心选取内容、用心传递声音,“一图一故事”栏目在重大事件中挖掘新闻“富矿”,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大胆创新表达方式

创新表达方式是有效提升新闻作品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法,《中国环境报》也将其作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推动“一图一故事”栏目将专业性的“硬传播”与大众化的“软传播”结合起来,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展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生动图景。

(一)话语表达的创新

在媒体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中国环境报》不断转变思维,在把握与受众关系变化实质的基础上,从传统媒体程式化、高姿态的表达方式中逐渐摆脱出来,推动“一图一故事”栏目创新新闻话语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尝试采用非线性故事化叙事结构。因为“一图一故事”栏目的特殊形式,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已标明在照片说明里。所以,在正文中,不必再重復交代“新闻三要素”,这样就可以采用非线性故事化叙事结构,来减弱读者的认知距离感。如2018年12月26日的“一图一故事”——《污普路上不惧困难》,说的是湖南省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安化分局工作人员在污染源普查的入户调查中发生的故事。正文一共5个段落,开头两段是被普查单位负责人和普查员的对话,讲述普查人员遇到的困难。中间两段描述了普查人员如何解决问题,最后一段对新闻主题进行了总结提炼,呼应主题。正文没有任何铺垫,没有任何背景介绍,但是看到照片上两位普查人员站在被大水淹没的土路上,读者就能感受到普查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二是巧妙运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词汇,努力打造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的话语风格。如2018年5月10日的“一图一故事”——《“腹重”前行》,运用了当时热门网络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讲述了四川省达州市环境监测站水质分析员秦书丹怀孕8个月每天加班加点坚守岗位的故事。2020年7月14日的“一图一故事”——《披荆斩棘的“姐姐们”》,运用“姐姐”一词与当时全网关注度极高的某卫视综艺节目形成巧妙关联,讲述的是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女同志们的故事。2020年6月4日“一图一故事”——《化身环保“主播”上线答疑解惑》,运用时下正火的“主播”一词吸引读者,讲述了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排污许可负责人薛育易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开展视频培训的故事。

通过巧妙运用网言网语,“一图一故事”栏目用群众的语言给群众讲故事,大大提升了栏目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版面语言表达的创新

版面语言引导着读者的阅读,直接关系版面的传播效果。对于报刊栏目来说,经过精心设计的版面语言,可以形成一种特别的版面气氛,给读者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让读者更加直接地了解编辑的思想意图,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读者形成阅读习惯。“一图一故事”栏目自开设以来,就不断在版面语言表达创新上下功夫。

从栏目的版面位置来说,没有特殊情况,“一图一故事”栏目被固定安排在《中国环境报》一版的左下角。通常来说,版面的左下角的位置往往不被重视。但事实上,对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位置进行强化处理后,同样能显现出其刊登内容的重要性。通过对内容、字体、字号、线条、底纹、色块等版面元素的组合,“一图一故事”栏目往往成为版面上最显眼的那一块。而且,长期在版面相对固定位置刊发,也能更好地引导读者养成固定阅读习惯。

从文字和照片的组合来看,“一图一故事”栏目并没有追随时下很多报纸追求的大照片、强刺激的做法,而是从美学原理——平衡对称出发,尽量让照片和文字篇幅的大小差不多。当然,平衡对称并非要求照片和文字篇幅的大小要一模一样,而是要求编辑做版时保持整个栏目的内在平衡,避免“图重文轻”或“图轻文重”等弊病,从而形成广大读者都能认同的形式美感。

在标题的制作上,“一图一故事”栏目的稿件标题,既追求达意切题、一语中的,又追求精确简练、言简意赅。例如2020年12月22日的《不惧严寒苦艰守显担当》、2019年12月18日的《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2018年5月23日的《污水涵洞藏乘船觅源头》……形式整齐,内容简练的标题,为读者提供了视觉美感和语言美感的双重享受。

此外,在稿件的字体选择上,突破《中国环境报》稿件通用的宋体,而是采用了更加轻灵活泼的楷体,使读者能获得更轻松愉快的视觉感受和阅读体验。

(三)情感表达的创新

有学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是相对敏感的人,他们对外界事物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会通过新闻报道表现出来。“一图一故事”在新闻情感表达方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其价值观引导上。

“一图一故事”栏目开设以来,几乎每一期故事都有着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价值引导。如2018年4月12日的“一图一故事”——《无畏挑战 演绎精彩》,从照片构图,标题的制作,到文字的叙述,都隐藏着“一图一故事”对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不畏挑战,勇于担当”的价值引导。2019年4月16日“一图一故事”——《不眠不休为哪般?》,文章在结尾处这样写到:“渴了,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啃一片面包;困了,凉水洗把脸;累了,换个姿势。为了保障群众用上清洁能源、温暖过冬,她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始终怀揣着崇高的使命感,在生态环保战线绽放最绚丽的风采。”这样的抒情表达隐藏着的是“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价值引导。

传播活动不仅是信息的传播,更是价值观的共享,及对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确认。“一图一故事”栏目将个体的真实故事表达转化为群体的片段性展现,讲述大量生态环保人的日常故事,无形中为读者提供了情绪层面的体验,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媒体的价值观引导。

三、注重提升传播效果

近年来,《中国环境报》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的基础上,勇于适应新媒体、新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通过精心设置议题、拓展传播渠道、探索品牌化运营等方式,不断提升“一图一故事”栏目的传播效果,进而提升整个报纸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精心设置议题

行业报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主动、有效地设置议题,掌握在舆论场中的话语权和引导权,是其职责所在,也是应对传媒环境变化的重要手段。而开设栏目则是传统纸媒设置议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一图一故事”栏目开设以来,始终将议题设置作为提升栏目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不同阶段的舆论引导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议题,引起读者共鸣,凝聚合力,形成共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近年来,每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一图一故事”栏目都会连续刊登相关稿件,一张张来自督察一线的照片,全过程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现督察工作全貌,以及督察人员的担当和奉献。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图一故事”栏目迅速反应,连续刊登相关稿件,对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扎实开展党史教育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为党史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拓展传播渠道

顺应媒体融合大势,近年来,《中国环境报》不断拓展自身传播渠道,先后开办了“中国环境”微博、“中国环境”微信,开发了中国环境APP,建设运营中国环境网,实现了传播渠道多样化。这也赋予了“一图一故事”栏目更加广阔的天地。一方面,栏目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与受众进行直接互动,获取新闻线索,丰富新闻内容,征集意见建议。另一方面,依托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栏目能够更快的被推送至受众端。目前,《中国环境报》融媒体平台已经实现了稿件编辑、图片视频制作、新闻推送发布的全平台同步。每一期的“一图一故事”栏目可以同时在“中国环境”微博微信、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发布。受众可以通过不同渠道看到最新内容,还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订阅,第一时间收到推送消息。

传播渠道的拓展,既让“一图一故事”栏目有了更丰富的新闻来源,更广泛的报道视野,也让“一图一故事”栏目有了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多的传播对象,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开展品牌化运营

1995年,哈佛大學商学院汉斯教授曾经这样预测:“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这条预言不仅在商业领域得以证实,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新闻传播领域。当下,各家媒体都在着力打造自身品牌栏目,努力探索自己的品牌化道路。

《中国环境报》也不例外。从2018年开始,《中国环境报》每年以网络投票结合专家评审的方式,从当年公开发表的“一图一故事”栏目中,评选“十佳好故事”。“十佳好故事”评出后,除了给予获奖者奖励外,还从品牌化、市场化的角度,制作光盘、书册等延伸产品,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

在评选活动期间,中国环境APP作为唯一投票通道,也借此契机收获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和粉丝,而一定数量的用户和粉丝,不仅放大了传播价值,更为未来行业报的发展带来商业价值,也是“一图一故事”栏目将来继续深入探索品牌化运营的重要基础之一。

目前,《中国环境报》“一图一故事”栏目已成为展示生态环保人风貌的响亮品牌,在生态环境系统内外初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拥有了一定的品牌辨识度。

参考文献:

[1]郭兰成.报纸版面语言的作用与创新[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03):26-29.

[2]田维钢,张仕成.从资讯认知到情感体验:融媒时代新闻表达的创新[J].电视研究,2017(05):7-10.

[3]桂运东,王董斌.让新闻故事化——浅谈如何创新新闻表达方式[J].中国地市报人,2018(03):75-76.

[4]王文文.电视栏目品牌的经营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07(12):134-136.

[5]张佳宁.中国电视栏目品牌化策略探究[J].记者摇篮,2015(05):3-5.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报社)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