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道不同血清型别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研究

2021-07-15赵苗苗吕朝治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腺病毒血清型亚群

赵苗苗,吕朝治,余 玲

(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科,陕西 汉中 723000)

腺病毒是双链DNA病毒,易侵犯呼吸道而引发呼吸道感染,如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且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给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人腺病毒型别众多,现阶段,将人腺病毒划分为7个亚群(A、B、C、D、E、F、G),共包含52个血清型别,其中引发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主要集中在1型、2型、3型、4型、5型、7型、11型等血清型中[2]。目前,关于腺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虽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研究[3]表明,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涉及到多种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且有研究[4]显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发病时,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比值均降低,存在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但经治疗后,恢复期外周血CD3、CD4+、CD8+、CD4+/ CD8+比值均升高,其为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了监测依据。本研究特就此展开探讨,以期为临床病情及治疗的判断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7例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设为研究组,另将同期体检健康的53例儿童设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36例,女31例;年龄3个月至12岁,平均(3.56±0.67)岁;体重6.02~36.19 kg,平均(15.82±3.06)kg;发病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例,支气管炎17例,支气管肺炎15例。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4个月至10岁,平均(3.35±0.54)岁;体重6.62~33.24 kg,平均(14.83±2.46)kg。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病例纳入标准:研究组均符合呼吸道腺病毒感染诊断标准[5],且经病原学检测确诊;对照组均体检健康,无慢性疾病,且近1个月内未发生感染性疾病;年龄<14岁;家属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伴肺结核、哮喘、支原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者;其他病毒感染者;伴免疫系统疾病者;营养不良者;近期使用过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先天性肺发育不良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并分离血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CD8+水平,并计算CD4+/CD8+比值,其中流式细胞仪及相关试剂盒均购于美国BD公司。

1.2.2 腺病毒血清型别检测:采取研究组患儿鼻咽分泌物,应用免疫荧光法对其进行病毒抗原检测,确定腺病毒阳性。提取病毒DNA,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反应体系(25 μl):反应液2 μl,模板液2 μl,TaqDNA聚合酶12.5 μl,上、下游引物各0.5 μl,加水补足至25 μl;反应条件:在94 ℃下预变性4 min,94 ℃下变性1 min,在55 ℃下退火30 s,另在72 ℃下延伸1 min,总共35个循环,在72 ℃下终延伸5 min。其中DNA分子质量标准、聚合酶、脱氧核苷酸试剂盒购自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试剂盒购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PCR扩增仪购自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观察指标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情况;②研究组血清型别情况;③研究组各血清型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情况。

2 结 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研究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外周血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2.2 研究组血清型型别情况 经腺病毒血清型别检测,在67例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中,3型腺病毒35例(52.24%),7型腺病毒21例(31.34%),其他型腺病毒11例(16.42%)。

2.3 研究组各血清型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CD8+在研究组各血清型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CD4+、CD4+/CD8+在研究组各血清型别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型、7型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均低于其他型别腺病毒感染,7型腺病毒感染患儿CD3+、CD4+、CD4+/CD8+均低于3型腺病毒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各血清型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3 讨 论

腺病毒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可引发严重支气管炎或重症肺炎等,增加儿童死亡风险[6]。机体感染腺病毒后,可产生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以对抗腺病毒感染[7]。T淋巴细胞亚群主要包括CD3+、CD4+、CD8+等,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数量保持一定的比例而使机体免疫功能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但当受到感染时,各数量或功能出现改变,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引发疾病发生发展[8-9]。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外周血CD8+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但CD3+、CD4+、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CD3+是成熟T细胞,CD4+是免疫应答中重要反应细胞,协同发挥免疫功能,而CD8+为免疫抑制细胞,另CD4+/CD8+比值反应机体免疫状态[10]。正常情况下,CD4+与CD8+相互制约而达到动态平衡,腺病毒感染机体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辅助性T细胞比例下降[11]。有研究[12]表明,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正常对照儿童明显降低,而CD3+、CD8+无明显差异,此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合。卢华君等[13]研究亦表明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CD3+、CD3+、CD4+、CD4+/CD8+水平降低。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在67例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中,3型腺病毒感染占比52.24%,7型腺病毒感染占比31.34%,其他型腺病毒感染占比16.42%,提示腺病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以3型及7型腺病毒为主。帅金凤等[14]研究显示,2017年石家庄地区呼吸道腺病毒感染住院儿童中,3型腺病毒9例(11.8%)、7型腺病毒27例(35.5%),为主要流行型别。另Haque等[15]研究表明,人腺病毒3型是世界范围内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占所有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15%~87%。此外,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各血清型别腺病毒感染患儿间CD8+无明显差异,但3型、7型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均低于其他型别腺病毒感染,且7型腺病毒感染患儿CD3+、CD4+、CD4+/CD8+均较3型腺病毒感染降低,提示3型、7型腺病毒引发的呼吸道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较其他型别严重,且7型最为严重。有研究[16]表明,B亚组中的人腺病毒7型、3型的致病性较C组、E组中的其他型别强。另有研究[17]显示,在人腺病毒7个亚组中,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主要是B组(3、7、11型等)、C组(1、2、5型等)、E组(4型),尤其是B亚组中3、7型可引发严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型、7型腺病毒致病性较强,可引发较重的临床表现,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较为严重,促使细胞免疫功能严重降低,则CD3+、CD4+、CD4+/CD8+下降更为明显;而1型、2型等其他型别腺病毒的毒力较小,较少引发严重临床表现,免疫功能紊乱相对较轻。此外,有研究[18-20]表明,与3型腺病毒感染相比较,7型腺病毒感染引起了更为严重的疾病特征与结果。此可有助于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并可有助于治疗效果的判断。

综上所述,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降低,其腺病毒感染型别以3型、7型为主,且3型、7型腺病毒感染患儿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降低情况较其他型别的腺病毒感染明显,并以7型腺病毒感染降低最为严重,可指导临床对此类患儿的免疫干预,实施重症疾病的救治。

猜你喜欢

腺病毒血清型亚群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1例后备蛋鸡禽Ⅰ群腺病毒病治疗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副猪嗜血杆菌河南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研究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可溶性B7-H3与腺病毒肺炎患儿的相关性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