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雕细琢,唱而优

2021-07-14谷易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细节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谷易

摘要:“细节决定成败”,音乐教学活动对于细节的关注和处理,用得好可以使音乐课堂高效、充满活力。笔者以小学唱歌课为例,从研究背景、关注音乐本体的细节分析与应用、音乐课授课过程中的细节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细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62

一、研究背景

歌唱教学是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三大音乐体系在中国的发展,奥尔夫乐器、声势律动、体态律动等新体系音乐教学方法的加入使得如今的音乐课堂形式丰富。但三大音乐体系的推广也伴随着很多问题,我们逐渐在音乐课堂上看到以下情景:课堂上热闹非凡,一会儿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声势律动演唱,一会儿加入了丰富的伴奏乐器,一会儿又进行二度创作进行和声的演唱。然而,课堂的最后再听学生的演唱,会发现学生该学的歌曲根本没有唱好,节奏不对、音高有偏差,为了丰富音乐课堂加入了各种表演形式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演唱。因此,除了学习新的教学手段丰富音乐课堂的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注细节,更好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鉴于此,笔者认为细节是决定一堂音乐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并将近几年观察到的认为较为重要的课堂细节做了以下总结。

二、音乐本体的细节分析与应用

教师只有在课前充分地分析音乐作品,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课堂。但一些教师在分析作品时往往容易钻牛角尖,以偏概全。因此,只有全面解读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深化课堂细节。

1.音乐本体的作品细节分析

教学重点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后确定的最基础、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也是一节课中学生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因此,要想在课堂中顺利完成教学重点的教学,必须正确理解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梳理课程主线,如《游子吟》。

旋律:八度大跳——表达母亲的忐忑和诗人报答母亲的内心波澜。

节奏:平衡→紧凑——推动演唱情绪,表达作者心中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

音乐记号:颤音——即像是母亲的不舍和缝衣时的触动。

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如课堂问题、课堂教学环节。具体设计如下。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歌曲《游子吟》,该曲选用唐代诗人孟郊的五言乐府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敬意。而作曲家谷建芬更是添加了许多细节,使旋律更加贴合古诗的意境。

2.音乐本体细节的应用

如何上好一堂音乐课,除了将设计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为什么这样唱?如何唱好?将这些事先准备好的细节分析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吸收掌握并学以致用。

在教授《游子吟》这一课时,笔者发现在演唱“临行密密缝”时,学生很容易将颤音记号漏掉。颤音记号虽小,可是却非常重要。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本体,关注歌曲旋律,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师:“作曲家为什么要在这个位置加入颤音?”

生:“可能是母亲缝衣服的手抖了。”“可能是母亲不舍得孩子出门求学。”再对比演唱有颤音和没有颤音的两种演唱方式,再次讨论。

师:“加与不加哪种更好?为什么好?”

生:“加了颤音的演唱充分表现了母亲在子女外出求学时不舍的心情。”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情感演唱这句歌词。”

这时超过半数的学生已经能唱好这句歌词了,但依旧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唱好颤音,于是笔者便提出了新的问题。

师:“有人能模仿老母亲抖着手给子女缝衣裳吗?”通过一位学生生动形象的表演,带领着全班学生一起扮演老母亲缝衣裳。

师:“再请你们抖着手一边做一边唱。”剩下小部分没唱好的学生带着动作唱以后果然有了进步。有了这样的讨论和实践,学生在演唱时自然就会加入颤音的演唱。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在看曲谱时养成关注音乐符号的习惯,学生在学习其他歌曲时就会更加关注曲谱,既能认真浏览乐谱又能在学习曲谱时思考音乐符号的作用,在之后的音乐学习中此类的错误就很少出现了。

三、音乐课授课过程中的细节

一堂好的音乐课除了教师自身需要对音乐本身十分了解,还需要学生在上课时有一个好的学习状态。而想要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效率,教师要注意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1.唱歌要“轻”,唱歌要“清”

音乐是一门美育学科,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没有美感的音乐不是音乐而是噪音。因此,笔者在教唱歌曲时,首先要求学生轻声唱,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只有轻声演唱才能更好地调整我们的歌声。

如人音版二年级第六课《两只老虎》这首歌曲,这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歌曲简单易学,但却是人音版教材中第一首合唱作品,以轮唱形式进行,这需要学生相互聆听,共同合作完成演唱,但是学生很容易一上来喊着唱,仿佛谁唱得响亮谁就赢了。

这时,笔者就向学生提出玩一个游戏“比一比谁唱得更好听?”

播放兩组演唱音频(一组轻声演唱,一组大声演唱)对比讨论。

师:“当你轻声演唱的时候,你能不能竖起小耳朵听到另一个旋律呢?”

师:“听到另一个旋律时请你一边轻声唱,一边举起你的小手。”

“轻”指的是有控制的声音,在课堂上无论发言还是唱歌都应该有所控制,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好的音乐体验。在教学中还发现,学生记住了唱歌要轻,却出现了声音不清晰,唱歌含糊等问题。这时,笔者就会提示学生,除了“轻”还要“清”,唱歌要清晰,要有“穿透力”,不管声音唱得多轻也要让别人听得清楚。这就要求学生在发音时注意自己的咬字。

还是以《两只老虎》为例,在演唱“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时由于歌曲速度快节奏紧凑,二年级的学生经常含糊过去,听不清歌词。笔者就让学生放慢速度先把歌词读准确。

师:“这两只老虎正在进行读歌词比赛,分别有三轮,需要用慢速、中速、快速三种速度来比拼。老师将你们分成两个大组,先用慢速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准确。”

随后逐渐加快速度,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练习。直到与演唱速度相同结束比赛,再带入歌曲演唱。在边玩边练习的教学环节中,学生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演唱状态,教学效果显著。

2.既要强调“点”,更要关注“面”

在教唱课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为了强调重点,喜欢把音乐拆成一块块,实施碎片化教学。对此,学生缺少对歌曲的完整聆听,特别是篇幅较长有多次反复的歌曲,如教师讲解不清晰,容易造成学生对音乐结构的混淆、演唱顺序错误。因此,教师倡导在歌唱教学前先把歌曲完整地聆听一遍,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细化聆聽。

例如,在执教《木偶兵进行曲》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完整聆听两遍:第一遍聆听让学生辨出歌曲的演唱顺序;第二遍聆听区分这首歌曲分为几个部分,分析《木偶兵进行曲》的结构。在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完整的了解之后,再分段教学,找出各乐段中相同的乐句细致讲解,学唱歌曲。由此,从“面”入手强调“点”让原本顺序复杂的演唱歌曲变得清晰有条理,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3.学生反馈的“对”与“错”

当今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还是更注重自己的教学设计,严格按照教学环节进行教学,反复听反复唱,甚至为了进行教学设计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出的“对”或“错”。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反馈是多么重要。

在设计二年级公开课《大海》的过程中,笔者根据在试教中学生的课堂表现,预设了一些学生上课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设计灵活,机动性强。例如,在学唱歌曲这一环节,笔者对学唱环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以下设计。

师:“小鱼跳出水面后留下一串长长的浪花,你能唱好这朵浪花吗?它可是有三拍那么长呢。”

问题三:附点乐句音高不准确。

解决方法:(1)带领学生跟琴单独练习,并以柯尔文手势作为辅助。(2)教师示范。

师:“小鱼在海里忽高忽低的跳跃,请你用柯尔文手势跟着我跳一跳小鱼的音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反馈始终贯穿整节音乐课。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发生的问题也不同。基础较弱的班级可能以上三个问题都会出现,当遇到上述问题中的任意一个问题时笔者都会立刻解决,哪个先出现先解决哪个。如果任教的这个班级学生基础比较好,不存在上述问题,就直接略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注意学生反馈的细节,以学生为主,根据现场教学的实际情况与“对”“错”调整教学环节。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并细化教学环节会大大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专注于细节的备课、教学的尝试,让笔者的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了,同时课堂氛围也有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相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这让笔者更坚信从细节出发这条路是对的。而在唱歌课上提到的“轻”和“清”也让学生养成从小聆听和保护声音的习惯,这对今后学生音乐学习都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李洁.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黄河之声,2017(11).

[2]张红梅.关注细节,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音乐教育,2019(2).

[3]许敏.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堂“细节”之所感[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7).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311100)

猜你喜欢

教学细节小学音乐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关注细节研究 成就精彩课堂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聚智慧于细节,展精彩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