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治肝炎 你可以这样做
2021-07-14张佩欣汤磊王东
张佩欣 汤磊 王东
它,是肝脏的蒙面杀手;它,因为初期症状不明显而经常被忽略;它,是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它,就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肝炎。目前,病毒性肝炎依然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报告病例数第一的乙类传染病。
你了解肝炎吗?知道如何科学防治肝炎吗?在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关爱肝脏,拥抱健康!
一、认识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重量为1200~1500克,约占成年人体重的2%,即一个75千克成年人的肝脏重量约为1500克。肝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是人体内新陈代谢重要的器官,可以把肝脏形象地比喻为人体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廠”。
1.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
肝脏的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和上腹部,被右侧肋弓所覆盖(肋骨是保护重要内脏的屏障),肝脏的小部分位于左侧季肋部,有的人还可延伸至胃和脾的后方。
肝脏周围有多种脏器,其上方紧贴着膈肌(和肺相邻),左侧与胃和食管下段相邻,肝脏的右下方是结肠肝区,胆囊附着在肝脏的胆囊床上。
正常肝脏呈红褐色,质软而脆,具有双重血液供应,包括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后方还有人体最粗的下腔静脉,因此,肝脏外伤会引起致命性大出血。
2.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
肝脏承载着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代谢和合成任务。
人们每日吃的鱼、肉、蛋、奶、豆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不是吃进来就可以为人体所利用的,是要先在肠道内经消化酶分解成氨基酸,经由肠道黏膜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至肝脏,再经肝脏将氨基酸重新合成人体自己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就是主食,包括米、面等,同样是先在肠道内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人体细胞直接供能的原料,进入肝脏的部分葡萄糖被肝脏合成肝糖原。肝糖原作为能量储备的一种形式,在需要的时候可转化成葡萄糖以供机体使用。
脂肪可分解成脂肪酸、甘油等,其中必需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因此每日应摄入足够脂肪,人体合成的载脂蛋白是转运脂肪代谢产物的工具,如果肝脏受损或负担过重,或者每天摄入的热量和脂肪类食物太多,脂肪就会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
通常情况下,由于肝脏强大解毒功能的存在,使机体不致因毒物的蓄积而中毒,但肝脏的解毒功能有一定限度,如毒物过多或肝脏解毒功能出现障碍时,就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和机体中毒现象,如药物、致癌物、食品防腐剂、酒精等,特别是药物和酒精,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病因。
乙肝病毒感染者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在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对肝脏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也是我国肝癌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肝脏是胆汁合成和分泌的场所
很多人误以为胆汁是由胆囊合成的,其实,胆汁是在肝脏内合成的,胆囊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作用。正常肝脏每天分泌胆汁600~1000毫升,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转运、排泄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代谢过程也均在肝脏内完成,所以肝脏生病会出现“黄疸”。
◎肝脏可合成凝血因子,兼有免疫、调节血容量等功能
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及其他一些重要的凝血因子都是在肝脏内合成的,如果出现肝衰竭,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来自肝脏内大量的巨噬细胞,当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等进入肝脏,会被巨噬细胞“吞掉”;在紧急大出血时,肝脏内储备的血液可释放入全身血液循环。
◎肝脏具有惊人的再生功能
正常的肝脏即使被切除70%,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也可恢复到正常功能,这是通过剩余的肝脏增大来代偿的,比如肝脏长了肿瘤需要切除,通常可以顺利实施。但如果平时不注意,感染乙肝,长期饮酒导致肝炎甚至肝硬化,那么肝脏的再生功能就大不如前。
人体肝脏功能复杂,肝脏在各种外来和内在致病因素下可出现损伤,肝炎病毒、饮酒、药物、毒素等都会损害肝脏的健康,影响肝脏的功能,进而威胁生命。
二、肝炎病毒——肝脏的“第一杀手”
1.什么是肝炎?
肝炎,简单理解就是肝脏发生了炎症,从而导致肝脏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身体的一系列不适症状。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呢?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过度肥胖、自身免疫性因素等都可以引发肝脏的炎症。其中,病毒是全球范围内肝炎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人们所熟知的甲肝、乙肝等均属于病毒性肝炎的范畴。
2.病毒性肝炎的分类与传播途径是什么?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罪魁祸首是肝炎病毒,目前常见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五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肝炎,病毒性肝炎具有传染性。上述的几种肝炎病毒统称为嗜肝病毒,简单理解就是这些嗜肝病毒感染了肝脏以后会存在于人体的肝脏、血液、体液、排泄物中,在通过某些途径接触后,这些病毒就会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即通俗理解的“人传人”现象。
不同类型的肝炎传播途径也不一样。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播疾病,即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可以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水传播。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3.肝炎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肝炎的初期症状并不典型,例如食欲减退、恶心、腹胀、厌油腻食物等,因而经常被人们忽略。但由此引起悲剧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很多老年人因为腹胀难忍、双下肢水肿就医,经一系列检查后最终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者肝癌,到如此地步就很难挽救。由此可见,有了上述症状后尽早就医,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悲剧的发生。那么,生活中常见的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有哪些症状?
甲型肝炎常为急性起病,潜伏期为2~6周,前期常有畏寒、发热、恶心、腹痛等急性感染症状,继而会出现明显的厌食、乏力、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等症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等常见状态,少数还可引发重症肝炎、肝衰竭等严重疾病状态。急性肝炎的症状常为乏力、厌食、右上腹疼痛、尿色加深等;慢性肝炎潜伏期较长,为1~6个月,大多数为非特异性症状,如乏力、食欲不佳、腹胀、精力减退等。
乙肝病毒携带者定义为有病毒感染的标志,但是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检查指标的异常,也称为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并不代表着绝对的安全,这类人群体内依然存在着乙肝病毒,而如果携带者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后导致乙肝病毒处于不断复制阶段,那么会引起肝脏逐渐受损,进而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无症状携带者也应该定期复查。
4.如何知道是否患了肝炎?应该怎么诊断?
看着医院挂号栏上消化内科、感染科、肝病科、肝胆外科……這几个科室是不是还分不清楚呢?如果患者有腹泻、腹痛、消化不良等不适,建议挂消化内科;如果患者最近有乏力、食欲减退、皮肤巩膜黄染的症状,建议挂肝病科或者感染科,若有肝炎的家族史更是首推此科室;如果是肝血管瘤、肝癌、肝胆管结石等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建议挂肝胆外科。
那么,针对肝炎特别是病毒性肝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呢?又该如何诊断呢?一般来说,门诊医师通常会给患者开血常规、肝功能、乙肝五项定量、HBV-DNA、甲胎蛋白、肝胆胰脾彩超、腹部CT等检查。做完了这些检查,怎么判断是否患了肝炎呢?
◎常规检查有哪些?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一般看的是外周血里各种细胞的数量及百分比,一般肝炎患者无明显的异常,当进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时会有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降低。在肝功能检测中临床医师最常关注的指标是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
乙肝五项定量 即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包含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HBsAg、HBsAb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表面抗原在感染乙肝病毒2周后可呈阳性,本身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阳性表示既往或现在正存在乙肝病毒感染;HBsAb是一种保护性抗体,是感染乙肝后获得免疫力的标志。HBeAg、HBeAb是乙肝病毒e抗原和抗体,HBeAg阳性表示血液中有乙肝病毒(HBV)的存在和复制,此时血液具有高传染性;HBeAb表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HBcAb是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V感染者几乎均可检测出此抗体。
平时我们所说的“大三阳”指的是HBsAg、HBeAg、HBcAb阳性,而“小三阳”则指的是HBsAg、HBeAb、HBcAb阳性。
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载量) 这是主要用于评估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HBV- DNA越高,说明病毒复制水平越高。它是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指标。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与肝癌及多种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是筛选和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血清学指标。
肝胆胰脾彩超及腹部CT 这些主要是用于观察这些脏器的形态,以及有无占位性病变。
◎甲肝、乙肝如何诊断?
甲型肝炎 有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并具备以下任何一项即可确诊:①抗- HAVIgM阳性;②抗- HAVIgG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③粪便中检测出HAV颗粒或抗原或HAVRNA。
乙型肝炎 目前急性乙型肝炎少见,慢性HBV感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血清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2)HBV携带状态: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阳性,但血清ALT、AST持续正常(1年内联系随访3次,每次间隔大于3个月),肝脏组织病理学无明显炎症或纤维化改变。
(3)隐匿性HBV感染:血清HBsAg阴性,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
5.肝炎如何治疗?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通常急性起病,具有自限性,很少转为慢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一般以对症支持治疗即可。急性期应进行隔离,注意合理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避免饮酒和应用损害肝脏的药物,若有黄疸等症状,宜选用保肝药物促进肝功能的恢复,药物种类不宜过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保肝药物包括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维生素E等。
慢性乙肝 HBV感染所致的急性乙肝一般无须抗病毒治疗。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肝,有以下指征者,需抗病毒治疗: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1倍正常值上限,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LT升高。若进展为乙肝后肝硬化,需行抗病毒治疗。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核苷(酸)类似物(如丙酚替诺福韦、替诺福韦、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和干扰素(如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肝炎?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那么,从这三个环节入手,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就可以有效地对传染病进行防治,肝炎的防治亦如此。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常为急性起病,经粪-口途径传播。其预防主要采取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勤洗手,食物需洗干净并彻底煮熟后食用。
乙肝、丙肝和丁肝的传染源为急慢性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体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关于血液、体液传播,如输血、卖血、文身、修足、扎耳环孔、共用剃须刀、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等均可能导致乙肝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阻断乙肝传播:到正规地点进行献血或输血;避免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工具进行文身、扎耳环孔、修足等;避免使用容易被血制品污染的公用生活用品,如剃须刀等;保证安全性行为,尽量使用安全套;抵制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至于阻断母婴传播,患者孕期应定期到肝病科或感染科门诊随诊,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在婴儿出生后应尽快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在婴儿体内产生乙肝抗体前需暂停母乳喂养,这样可以提高阻断成功率。
◎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接触急性期肝炎患者。新生儿和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鼓励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我国研发的戊肝疫苗已经上市,建议易感人群接种。
认识肝脏,了解肝炎,才能更好地保护肝脏。同时,应该正确地对待肝炎患者,不歧视不排斥。而作为肝炎患者或者肝炎高危人群,应及早就医、定期诊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的心态。切记,呵护肝脏就是保护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