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历史迷雾,探索历史真理

2021-07-14黄芝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施措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黄芝婷

【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积极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它紧密贴合教材内容,秉承学科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大脑综合学习活动,建立愉悦的心灵体验,从而掌握学科知识,陶冶个人情操,为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本文就将从如何营造初中历史教学的生动情境这个角度,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情境设定  实施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它着眼于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的双向沟通,心灵上达成完美契合,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心灵发展和人格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承担着传输知识的要务,还肩负着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健康心灵,进而实现全面素养的提升这个目的。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思维是教师负责知识的传授,把课堂视为一个人的单向行为,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自然也唤不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课堂上,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融通,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打击,学习兴趣提不起来。在这样的课堂上,初中历史教学就如进入一个冰冷的天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是又收不到实效。

在面对传统教学遭遇的困境时,我們积极借助课改的东风,全力解决这个问题,情境教学法便应运而生。所谓情境教学法,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针对所需学习的教学内容,遵循本学科的教学规律,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唤醒学生大脑深层的综合学习活动,从而带来愉悦的学习体验,为顺利掌握学科知识,陶冶个人情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它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呆板、繁琐又低效的弊端,把学生带入到拥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具体情境,引发学生的积极态度体验,培养直觉,发展创新。

一、认识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时,教师要从趣味性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唤醒他们的求知期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学生的历史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小故事的形式或者成语典故等,给学生营造生动的故事情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入了“南门立木”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商鞅变法的成功秘诀。在讲述“吴越争霸”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通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体会越王勾践立志雪耻的坚定决心等。这些故事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活跃了气氛,也启迪了思维。

2.自主性原则

所谓历史教学中的自主性,是指教师的情境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使学生在积极自主的状态下,主动参与课堂,调动积极情感,投身学习活动。学生自我的学习意愿一旦被激发后,会自觉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思考,自我评价,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在学习“美国内战”的相关内容时,笔者通过创设情境,把课前准备好的南北矛盾中的工业原料、关税、奴隶制度等材料出示,然后把班级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便会穿越时空,进入南北方辩论的氛围中,针对南北矛盾的焦点展开探索和辩论,最后自主得出综合性的结论。

3.适当性原则

虽然我们知道生动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秉承适当的原则,即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从我们的真实教材出发,我们要破除那种哗众取宠、形式主义,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我们在面向七年级学生时,可以采取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情境,以保持学生高度的学习热情。而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则可以适当提升一下情境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索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措施

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了诸多创设课堂情境的办法,切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构建角色氛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情操的培养,不再把学生看成单纯的知识容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既顺利掌握基本的知识,也发展了全面的学习能力。在情境营造的过程中,笔者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氛围,亲自去扮演历史人物,在和其他同学合作过程中,演绎历史人物的事件,体验历史人物经历的人生,品悟人物的思想变化,并且能够把人物的经历和感受放置到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2.语言积极沟通,融入丰富情感世界

初中历史的教学经历了很大的变革,教师由传统模式中占据课堂的主要地位,过渡到把教学锤炼成一种艺术,既往的一言堂方式忽略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欠缺,仅仅把学习过程理解为知识的死记硬背、知识点的硬性灌输,而新课改后带来的可喜变化便是教师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和谐、情趣共生的课堂情境,通过自我语言艺术的提升,给学生带来一种极致的心灵享受,也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塑造带来良性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徜徉在初中历史的长河中,徜徉在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在讲述历史人物的事件时,可以通过真挚、饱满的感情渗透,把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动之以理,晓之以情,描述历史长河的变化规律,阐明历史人物的丰富命运,描述大气磅礴的历史场景,把历史学科的魅力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海峡两岸的交往》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朗诵余光中脍炙人口的诗作《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把学生带入到远离家乡、远离祖国的游子感情世界中,这种饱含深情的情境,会唤醒学生对新知识的期待,想探寻诗歌背后的背景,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中国的版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挖掘出文本中的思想感情因素,把学生的思维拉入到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

3.运用图片实物,鼓起高涨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还可以通过出示实际的图片、实物、模型等,再现历史,极大限度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让他们产生难以磨灭的记忆。所谓历史学习中的实物,包含的范围很广,如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或者文物,如古代器皿等,还包括历史人物的画像、历史场景的模拟等,教师在出示这些图片或者实物时,配合以极具感染力的说明,这样可以把历史教材解释通透,并且课堂进行得生动活泼,利于理解,能够从历史知识上发现新规律,探寻新观点。

例如在教学“西欧殖民主义的扩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展示伊丽莎白一世等人物画像、英、法、荷等殖民扩张的示意图等历史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殖民侵略者的贪婪、残暴,体会殖民地人民的非常悲惨的命运,触动学生的心灵,尤其是一幅印第安人在矿井下劳作的图片,更是让同学们视觉上受到直接刺激,体会到殖民主义给世界人民带来的伤害,学生们也会从总体的层面上去反思学习的意义。

4.运用音频视频,再现生动历史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各种教学成果层出不穷,现代化的音频、视频、交互使用的多媒体资源,给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契机。它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授课模式,改观了试听方式,提升了试听的效果,通过场景再现、影视剧的片段导入等手段,让学生受到最真挚的情感那熏陶,声、光、形、色等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会在他们的大脑皮层留下最深刻的痕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我们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西欧殖民主义的扩张”时,笔者讲述的是殖民主义的奴隶贸易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果单纯依靠文字或者语言表述,未免显得太苍白无力,感受不深。所以,笔者积极借助影视资料,营造生动的情境,在课堂上,笔者播放了美国电视剧的片段,即男主人公被掠为黑奴的场景,当学生面对着屏幕上黑奴的挣扎和呐喊,受到的苦难和折磨,内心是非常不平静的,这对于学生深刻感受教材内容,提供了直观的通道。

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在视频忽闪而过的镜头剪辑中,学生看到了风起云涌的历史情境变迁,各路人马的不同装扮,然后,在雄浑的音乐声中,配合以教师生动的讲述: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当时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吧!学生在视觉、听觉的直观刺激中,自我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均在发展和提升,让他们掌握知识的速度加快,对历史规律的把握也更加准确和全面。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但是不管是采用哪一种,都需要围绕着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紧紧依据当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能为了单纯的哗众取宠。因此,教学情境的营造要新鲜、生动、开放而且适用,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操,和清晰的歷史辩证思维。

【参考文献】

[1] 刘晓平.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历史教学研究通讯,1998(12).

[2] 黄小波.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J]. 历史教学问题,1998(06).

[3] 李吉林. 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人民教育,1991 (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

猜你喜欢

实施措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有序用电精细化管理及其实施措施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内部控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实施措施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