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2021-07-14李瑞丽
李瑞丽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洛阳 471002)
功能性便秘(FC)为小儿常见疾病,发病率达0.3%~8.0%,占全部儿科疾病的5%左右,随着生活习惯、膳食结构改变,FC患儿数量不断增加[1]。FC临床主要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量减少、排便困难等,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带来腹痛腹胀、头晕等不适感,影响患儿身心健康。本研究用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治疗FC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0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燥热内结证FC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女26例,男18例;年龄3~12岁,平均(7.13±1.98)岁;病程10~58 天,平均(33.72±11.26)天;严重程度为轻度11例,中度25例,重度8例。观察组女27例,男19例;年龄3~13岁,平均(7.64±2.02)岁;病程12~57 天,平均(35.15±10.82)天;严重程度为轻度12例,中度25例,重度9例。两组年龄、性别、严重程度、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儿家属知情、自愿并签署同意书;②符合2017年《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中燥热内结证FC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治疗依从性差;②近期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③瘢痕体质或皮肤易过敏;④伴有肠易激综合征、肝肾功能障碍、其他胃肠道疾病、脐部疾病;⑤合并由肿瘤、肛门狭窄、肛裂、先天性巨结肠等引发的便秘。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饮食与运动干预,包括在家属照看下爬楼梯、慢跑、散步,增加水、牛奶、纤维素等摄入,空腹饮用蜂蜜水,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塞肛、灌肠治疗。乳果糖(Fresenius Kabi Austria GmbH,批准文号H20160469)治疗,3~6岁给予5~10mL/d,7~13岁给予15mL/d。晨起空腹口服,共治疗14天。
观察组加用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治疗,药用冰片、丁香、芒硝、莱菔子、瓜蒌仁、大黄,以2∶2∶3∶4∶5∶5的比例研磨成粉,每次取2g,添加醋调成糊状,将其涂抹于防过敏贴(5cm×5cm大小)中心位置,贴于神阙穴,贴敷时间为5:00~15:00,去除后用温水清洗贴敷部位。共治疗14天。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14天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大便性状、次数、排便时长、难易等,根据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2、4、6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体征越严重[5]。
治疗前、治疗14天后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GAS)、胃动素(MTL)],于治疗前、治疗14d后各抽取1次空腹静脉血,离心(3000 r/min,10 min)分离血清,保存于-80 ℃下待检,使用酶标仪(美国伯腾公司,型号ELX800)以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GAS、MTL水平。
治疗前、治疗14天后肠道菌群数(葡萄球菌、肠杆菌),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各取1g新鲜粪便,以稀释液稀释,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乳杆菌选择性培养基、Baird-Parker氏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37 ℃温度下培养72h,观察葡萄球菌、肠杆菌菌落数。
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肤瘙痒等。
4 疗效标准
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减分率大于等于95%,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为临床痊愈。减分率72%~94%,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减分率30%~71%,症状有所缓解为有效。减分率小于等于29%,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4]。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大便性状 大便次数 排便时长 排便难易治疗前观察组 46 4.02±1.78 3.92±1.78 3.49±1.65 3.48±1.45对照组 44 3.79±1.83 3.66±1.72 3.31±1.61 3.17±1.41 t 0.604 0.704 0.524 1.028 P 0.547 0.483 0.602 0.307治疗14d后观察组 46 1.31±0.56 1.13±0.51 1.47±0.66 1.29±0.58对照组 44 2.25±1.02 2.05±0.79 2.11±0.82 1.98±0.84 t 5.451 6.593 4.088 4.552 P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ng/L,±s)
表3 两组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ng/L,±s)
组别 例 GAS MTL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 46 30.41±10.03 45.57±13.67 215.61±88.74 284.19±92.05对照组 44 32.15±10.37 36.62±12.89 227.36±90.15 239.28±85.14 t 0.909 3.193 0.623 2.400 P 0.421 0.002 0.535 0.019
两组肠道菌群数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肠道菌群数比较 (logN/g,±s)
表4 两组肠道菌群数比较 (logN/g,±s)
组别 例 葡萄球菌 肠杆菌治疗前 治疗14 d后 治疗前 治疗14 d后观察组 46 6.62±0.35 5.12±0.41 8.52±0.78 6.62±0.72对照组 44 6.57±0.33 5.89±0.46 8.43±0.73 7.23±0.76 t 0.697 8.391 0.565 3.910 P 0.488 <0.001 0.574 <0.001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皮肤瘙痒2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70%;对照组腹泻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04,P=0.951)。
6 讨 论
FC主要由肠功能紊乱引发,目前尚无理想治疗药物,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等基础方法治疗FC,临床症状改善缓慢,且易复发[6]。乳果糖可刺激结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缓解便秘,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肝毒性反应、水电解质紊乱等副作用,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
燥热内结证FC属中医“便秘”范畴。《素问》记载:“热气留于小肠……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包括冰片、丁香、芒硝、莱菔子、瓜蒌仁、大黄等有效成分,方中冰片性微寒,味辛、苦,可清热止痛、开窍醒神;丁香性温,味辛,可行气降逆、散寒止痛;芒硝性寒,味咸、苦,具有清热泻下、润燥软坚之功效;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可降气化痰、消食除胀;瓜蒌仁性寒,味微苦、甘,可宽胸散结、清热通便、润燥化痰;大黄性寒,味苦,具有凉血解毒、清热泻火、泻下攻积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润燥通便、清热散结之功效。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以醋调和,可提高药物渗透力,直达病所,贴敷于神阙穴,该穴位主治消化道疾病,具有扶正固本、和中理肠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瓜蒌仁含有油脂类成分,可润滑肠道;芒硝服用后不易吸收,在肠道中形成高渗状态,加快肠道运动,发挥泻下作用[7]。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提示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治疗燥热内结证FC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研究还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治疗燥热内结证FC安全性高,原因在于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少。
胃肠激素水平、肠动力二者密切相关,GAS由胃窦与小肠上部黏膜G细胞分泌,MTL由胃黏膜、近端空肠、十二指肠分泌,共同发挥促进胃肠道活动的作用[8]。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GAS、MTL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治疗燥热内结证FC可改善胃肠激素水平。肠道菌群失衡是引发便秘重要因素之一,葡萄球菌、肠杆菌属肠道内病原菌[9]。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葡萄球菌、肠杆菌数少于对照组,提示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治疗燥热内结证FC可平衡肠道菌群。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中有效成分冰片、丁香、芒硝、莱菔子、瓜蒌仁、大黄等具有抑菌作用,能抑制病原菌活性,促进益生菌生长,达到平衡肠道菌群的目的。
综上所述,清热润肠通便贴敷脐联合乳果糖辅治燥热内结证FC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平衡肠道菌群,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