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证与解释
——图像史料类试题复习备考策略

2021-07-14宁夏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3期
关键词:壁画史料考查

宁夏 邓 华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

就历史学习而言,图像是过去历史的遗留,同时也是历史的记录,是解读历史的重要证据。在2020 年的高考试题中,图像类试题考查的频率依旧较高,对比以往相关试题只注重考查内容信息的单一性解读,2020 年高考则在注重考查内容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深度考查学生对图像的史料价值及艺术审美价值的掌握,充分彰显出高考试题承载的“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以及“五育并举”的培养途径。因此,笔者以2020 年历史全国卷中的图像史料类试题为例,浅谈在复习中的备考策略,以期适应未来新高考的应试要求。

一、试题回顾

例1.(2020·全国卷Ⅰ·25)图1 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C )

图1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例2.(2020·全国卷Ⅱ·25)敦煌莫高窟61 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C )

图2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3 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从整体来看,2020 年历史全国卷中这两道图像史料题较往年有了较大的创新,尤其凸显了对学科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考查,引导学生对图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首先,图像作为史料而言,在以往的复习中仅仅做到“看图说话”,甚至图像史料仅仅作为辅助史料而出现,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其史料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其次,图像作为艺术品而言,本身还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图像本身也是研究和分析的对象。结合图像史料的复习特点,一方面,教师应立足于基础知识,挖掘图像史料中的历史价值,提升复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追寻图像本身,感受到图像本身的审美意趣与文化魅力,拓展知识关联;将二者有机结合,把图像史料真正置于独立史料的地位,努力重现图像史料所呈现的真实历史。

二、图像证史:挖掘史料价值,彰显承载功能

如上文所述,图像史料是一个历史时期的记录,可以反映出当时政治、经济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状况。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往往通过设计小专题来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式复习,主要目的就是要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教师可以在专题史料中加入图像史料,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例如,笔者设计“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专题,借助于唐代阎立本的《职贡图》进行问题设计。

(1)图4 中描绘了怎样的历史场景?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4 唐·职贡图

(2)这种场景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原因有哪些?

学生可通过对该图像史料的分析,围绕专题内容提取相关信息。该图像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南洋的婆利、罗刹、与林邑国等前来中国朝贡及进奉各式珍奇物品的景象,画中的贡品包括鹦鹉、怪石、象牙等,其样式之多,除了令人目不暇给外,也充满了异国情调,让人得以窥探唐代文化的多元性。这幅图也证明了唐代在对外交流和民族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推动下,长安作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同时作为唐帝国的中心,成为中外文化和不同民族间交往的交汇处,呈现出繁荣的文化景象。

学生通过图像史料提取有关唐代相关对外、民族交流的信息后,立足于之前已构建的唐代历史知识体系,可建立图像内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分析解释,得出合理的原因,总结出图像背后的历史推动因素,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图像的史料价值,从而达到深化巩固之前复习内容的作用。例如:《职贡图》中反映的交流繁荣的景象,背后正是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交流、民族关系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政策推动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内容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联系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历史解释。

例3.(原创)图5 为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天宝十一年(752 年)唐太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及其从眷盛装出游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唐代 (C )

图5 唐·虢国夫人游春图

A.生活方式与对外交流的互通

B.上层社会与下层人民的矛盾

C.时代风貌与审美价值的交织

D.文人志趣与绘画艺术的融合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唐代人物画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选项分析】通过材料和图片可知,作品描绘的场景体现了唐代宫廷人物画的鲜明特征,以及充满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故C 项正确;绘画体现了当时唐代宫廷生活的场景,无法体现对外交流等因素,故A项说法错误;绘画展现出上层社会生活的奢侈,但无法体现出与下层人民的矛盾,故B 项错误;这幅作品的体裁属于宫廷人物画,并不属于文人画,故D 项排除。

三、解释图像:追寻图像本身,涵育审美意趣

在以往的复习中,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图像史料所呈现的内容,而往往忽视了图像史料本身艺术形式所体现的史料价值与审美意趣,不能全面地认识图像史料所蕴含的价值。而图像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其本身也具有文字史料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图像本身的艺术形式也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反映。教师在运用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同时,兼具一定的艺术审美标准分析图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多角度体会经典作品之美,真正发挥美育作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构建出对一个时代的整体认识,实现全面提升学生认知能力与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要求。例如,笔者设计“唐代的绘画书法艺术”专题,借助于唐代王维的《江干雪霁图》与元代王冕的《墨梅图》进行问题设计。

图6 唐·江干雪霁图

图7 元·墨梅图

(1)《江干雪霁图》中体现出唐代哪些具体的艺术形式,分别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图像中所承载的艺术形式反映出怎样的时代风格特征?总结这一时期该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实证对图像中呈现的艺术形式进行概括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对图像史料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教师可让学生分析《江干雪霁图》的艺术形式与之前相比呈现哪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欣赏画作的同时注意联系作者的背景,思考唐诗文学形式发展对绘画艺术形式的影响,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另一方面,通过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结合,教师可指导学生概括出书法和绘画艺术在唐代的发展状况,构建绘画、书法艺术发展的时间脉络,解释其发展历程。

通过设问,首先让学生对图像史料中的书法及绘画艺术形式进行分析,得出《江干雪霁图》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具体知识点,并进行概念解释,使学生深入理解唐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其次对比后世的《墨梅图》,构建关联,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唐代绘画、书法艺术与后世的不同特点,为下一步深入解释时代特征奠定基础。

在引导学生掌握唐代艺术形式特征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导学生对唐代整个时代风貌进行迁移思考,围绕艺术形式的发展变化进行解释。王维的作品中画中蕴诗,侧面体现出诗歌艺术在唐代的影响力,也体现出唐代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唐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使学生认识到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经济,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王维作品中绘画、书法以及内容意境,与《墨梅图》的风格特征进行对比,从而对文人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解释。文人画自唐代王维开始至元代时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诗、书、画、印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形式上,唐代社会兼收并蓄、包容开放的环境对艺术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4.(原创)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的飞天形象在技法上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线描绝技一脉相承,颇具“吴带当风”之感,壁画中的兰叶描也成为当时流行的艺术形式。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A )

图8 唐·敦煌飞天壁画

图9 唐·八十七神仙卷

A.可佐证当时创作方式互相影响

B.能准确表达艺术发展的过程

C.体现出一元化信仰确立的史实

D.价值来自于后世学者的研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史学理论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选项分析】通过材料和图片可知,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绘画技法在当时的壁画艺术中不断体现,绘画与壁画存在较多相似之处可说明当时艺术创作方式互相影响,故A 项正确;题目中两幅图像史料可以体现出在创作方式上的对比,但无法准确体现出其具体发展过程,故B 项说法错误;唐代并不是一元化的信仰体系,而是佛、道、儒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故C 项错误;唐代壁画和绘画作品的价值都是来自作品本身,并不是后世学者的研究,故排除D 选项。

四、图史结合:贯通古今中外,坚定文化自信

如上文所述,图像通过其内容与艺术形式传递着丰富的史料信息,高三复习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的同时,要进一步帮助学生通过古今关联与中外对比等角度,升华对图像史料的认识。一方面,学生通过分析古代社会历史发展对今天的影响,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历史发展的继承性与创新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会对比不同区域的文明与发展路径、了解不同文化道路的同时,深刻体会文明的多样性,进一步发掘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贡献,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真正把“立德树人”的高考核心要求贯穿于复习过程之中,沁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笔者设计“唐代敦煌壁画艺术”专题,借助壁画中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问题设计。

图10 唐代敦煌壁画

图11 北凉敦煌壁画

(1)图像中的唐代敦煌壁画与北凉敦煌壁画有什么样的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像中的乐器以及演奏风格与当时哪些因素有关,由此可得出什么启示?

通过两幅不同时期壁画图像的对比可以发现,北凉时期的乐器种类比较简单,主要以独奏为主,而到了唐代,乐器的种类应有尽有,门类齐全,甚至一些乐器如今已经失传,同时还出现了庞大的乐队,发展日臻成熟。这说明唐代社会国力日盛,音乐发展迅速,今天的很多乐器也是由当时演变而来,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古至今文化艺术发展的延续性,理解继承、创新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唐代壁画中的乐器发展进行思考,从而得出,在唐代对外交流政策的影响下,许多乐器传入进来,丰富了乐器的种类,同时也体现出对外交流政策在文化艺术发展方面所起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学生对唐代文化环境的认识更加全面,真正理解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特征,同时也对域外文化在中国的融入发展有了深入的认识,从而对盛唐时期的社会面貌产生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合理的历史解释,体会文化多样性对唐代社会文化乃至中华文明发展的推动,不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例6.(原创)唐代诗人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中秋被定为法定节日。敦煌莫高窟103 窟的唐代壁画“拜月图”中也描绘了唐代这一场景。这反映出(C )

图12 唐·拜月图

A.唐代开始形成尊宗敬祖的观念

B.诗画互证就可以还原历史真相

C.文化传统呈现不同的叙述方式

D.中秋已成为唐代普遍民俗节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史学理论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

【选项分析】通过材料和图片可知,诗歌作品与壁画均描绘了流传至今的传统佳节——中秋节,文化传统通过诗歌和壁画等不同的叙述方式展现出来,故C 项正确;尊宗敬祖的文化观念自西周宗法制开始就已经逐步形成,故A 项说法错误;诗歌与绘画作品均属于艺术作品,不一定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故B 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当时中秋节是否已经成为普遍流行的民俗节日,故D 项排除。

例7.(原创)唐代,马球传入中国后日益盛行,关于马球运动的诗歌层出不穷,陶俑、铜镜等艺术品也纷纷展示马球运动,1971 年出土于陕西省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的《马球图》更是成为了马球运动最早的形象资料。这说明 (B )

图13 唐·打马球图

A.普通民众生活方式已发生改变

B.文物史料可与文学作品互证

C.诗歌作品与实物史料同样重要

D.体育成为对外交流主要途径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史学理论等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素养。

【选项分析】通过材料和图片可知,墓葬的壁画作为文物史料印证了文学作品等对马球运动的相关记载,故B 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马球运动在唐代的流行,但无法证明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是否改变,故A 项排除;诗歌作品属于文学艺术,其史料价值不如文物史料,故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马球运动在唐代的发展,但无法体现当时体育运动是否成为对外交流主要途径,故D 项排除。

综上所述,在高三复习过程中,结合2020 年高考中图像类试题的新方向、新角度,教师应在一轮唐代历史复习的基础上,将高考试题的思维角度融入高三专题复习之中,通过对图像类试题的设计与分析,从不同层次进行挖掘,使学生学会合理的实证分析,掌握恰当的解释角度,从而贯通不同模块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唐代历史的整体认知结构。

猜你喜欢

壁画史料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壁画上的数学
史料二则
北朝、隋唐壁画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