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
2021-07-14邬朝晖
邬朝晖
(中信惠州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6)
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出血过多、出血过少、经期时间延长、经期不规律等,也包括卵巢不排卵、稀发排卵、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脱落不全等非器质性病变[1]。器质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息肉等,约40%的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及药物,目前诊断和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最主要的方法是宫腔镜息肉切除,但是术后并发症较多[2]。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刮诊确诊为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引起异常子宫出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符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指征,近半年内未使用激素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宫颈等其他生殖道出血,研究药物过敏史,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48.36±3.05)岁,病程 (7.51±2.62)个月,息肉直径 (7.01±1.58)mm,单发36例,多发4例;对照组年龄(49.05±3.52)岁,病程(7.49±2.59)个月,息肉直径 (6.89±1.54)mm,单发34例,多发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采取静脉复合麻醉,准备适量膨宫液,宫腔镜检查采取膀胱截石位,铺巾、消毒,阴道窥阴器将宫颈充分暴露,将事先准备的膨宫液注入到宫腔内进行膨宫,宫腔压力控制在80~100 mm Hg,缓慢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充盈后全面探查宫腔的形态变化及病变程度,了解息肉的数量、息肉的大小、病灶的位置,设定切割设备参数:功率50~80 W,电凝功率50~80 W,环形电极切除息肉基底,摘除息肉并送病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炔诺酮片(生产厂家: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769;规格:0.625 mg×100 s)治疗,服用剂量5 mg/次,1次/d,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月经量减少至50 mL以下,经期恢复正常,子宫息肉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月经量减少,接近50 mL,子宫息肉复发不频繁;无效:治疗后月经量仍旧很大,子宫息肉复发率较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12个月通过超声检查测量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通过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评估患者的月经失血量,指导患者采用相同品牌和规格的卫生巾进行月经量和评分的计算,PBAC评分>100分提示月经量>80 mL,判定为月经量过大。③并发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阴道不规则出血、感染、经期延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s)行t检验,计数资料 [n(%)]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及PBAC评分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分组 n 子宫内膜厚度(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11.24±2.62 4.69±1.60*216.27±35.00 30.00±2.98*对照组 40 11.18±2.59 7.61±1.58*220.61±34.89 45.37±3.01*t 0.165 3.249 0.524 3.410 PBAC评分(分)0.835 0.021 0.476 0.001 P
2.3 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早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往往采取手术治疗,既往临床上主要采取传统子宫切除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3],但是手术创伤较大,对患者生理结构造成破坏,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加上手术费用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微创手术对机体损害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手术风险小,临床效果确切,与传统手术相比,无需子宫切口,直接在宫腔镜下取出病灶,避免宫腔创伤。有研究[4]表明宫腔镜下可以对子宫的形态、大小、病灶部位及需要切割的范围进行精确定位,提高手术成功率。临床研究[5]显示,仅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并且对于月经的改善效果欠佳,需要术后采取合适的药物辅助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这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异常出血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炔诺酮为19-去甲基睾酮衍生物,具有高效的孕激素效应,可抗血管生成,作用于增殖期子宫内膜,在短时间可完成分泌期的转化,内膜变薄,避免雌激素撤药性出血,对孕激素的突破性出血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还能够维持机体内雌激素的稳定,拮抗孕激素和子宫内膜的雌激素,避免增生性出血坏死,修复子宫创面,降低出血量,促进月经紊乱症状的改善[6],因此,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具有更高的疗效。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联合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改善异常出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