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山《因人私记》及其史学价值探讨

2021-07-14王瑞

中国书画 2021年4期
关键词:释文册页傅山

◇ 王瑞

一、山西博物院藏《因人私记》手稿册页

山西博物院藏《因人私记》手稿册页(图1),纸本,纵24.7厘米,横19厘米。墨色灿然,保存基本完好。用笔洒脱随性,体现傅山行草的豪迈、流畅。手稿可见红笔点校,末尾钤有两印,分别是“傅山之印”(白)和“苦铁欢喜”(朱)(图2)。其中,“苦铁欢喜”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吴昌硕之印。吴昌硕(1844— 1927),名俊、俊卿,字号有昌硕、仓石、苍石、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安吉人。清末民初画家、书法家、篆刻家〔1〕。“苦铁”意为“良铁”,“良当作苦,则苦亦良矣”〔2〕。院藏《因人私记》手稿钤有此印,进一步丰富了该手稿的文化价值。

《因人私记》手稿的整体内容虽有增补、改动之处,但真实还原傅山当时写作心情与情境。由于傅山先生“足迹半天下,诗文随笔随掷,家无藏稿,亦无定稿”,“著诗古文辞不下数千首,兵燹之余,多散佚,十无一存”〔3〕,所以,该手稿的保存为研究傅山这一历史人物提供了真实可据、更加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书法、文学和史学价值。尤其对各版《霜红龛集》“因人私记杂记”的来源、出处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人私记》手稿与《霜红龛集》“因人私记杂记”

经陈监先先生考证《霜红龛集》所传主要有六种版本,即“祁县戴廷栻《晋四人诗》刻本,阳曲张耀先刻本,汾城刘贽刻本,寿阳刘雪崖刻本,山阳丁宝铨刻本,平遥王晋荣刻本”〔4〕。其中,刘雪崖四十卷本咸丰年刊成,汇总了戴廷栻、张耀先、刘贽、张廷鉴和张廷铨诸人所搜集的内容,加以校正、修订,远超张耀先本;丁宝铨本是根据刘雪崖本重新整理,没有新增材料,也是四十卷,外加附录、年谱;王晋荣本因为受到常赞春帮助,新增傅山作品极多。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傅山全书》中,收录了“因人私记”山西博物院藏手稿本和刘雪崖、丁宝铨、王晋荣刻本,分“手稿本”“刘、丁本”与“王本”〔5〕。从内容上看,“手稿本”与“刘、丁本”更为一致。“王本”则增加了较多内容,如增加了倡赴阙讼冤至赴京前的事情,“傅山薛宗周倡赴阙讼冤,先具呈吴公,日噪于抚院门外,来者集于阳曲县诸生贾淑谊家 ”“将入京具公揭于太原前辈诸老,时少司马李成名在家,平日以淡刻薄也 诸生至其门,不敢出见之”,还有在京城众人听到厂卫缉拿之语,新甄、张凝种与傅山的对话,留社成立时间“丙子冬”和因人私记写作时间“丁丑冬稿”,以及附记新甄、卢传第等部分人物甲申行迹,等等。

图1 [清]傅山《因人私记》手稿册页(节选)24.7cm×19cm 纸本 山西博物院藏

通过简要的梳理,管窥源流关系,山西博物院藏《因人私记》手稿应是刘雪崖、丁宝铨本的重要底本,由于《〈霜红龛集〉版本源流考》提到,王晋荣本《因人私记》是据傅山原稿刊入,篇幅长度超过丁宝铨刻本数倍,叙事特为详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所以,王晋荣本所依据的底本当另有其他。“王本”结尾附记关于蔡如衡、卢传第、王象极、晋承露、新甄甲申年行迹,反映其所依底本应是甲申以后所修改的稿本。从崇祯丁丑冬(1637)到甲申(1644)后,傅山对因人私记的修改、增补,从侧面又体现出傅山文学的实录性质。

三、《因人私记》内容

“记”作为一种文体,一般泛指叙事、写人、描景、状物的散文〔6〕。在《因人私记》中,傅山作为亲历者,“记当时之事,综核遗闻,排比史事”,体现出较高的治史精神〔7〕。用六千余字将“复杂而重大的事件,写的条理分明、繁而不乱、明而不简,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出其右”〔8〕。全文以时间、空间为主线,讲原因,注重由表及里;记经过,按先后顺序,分为不同阶段,对重要细节和场面详细描写,抓住主要人物的具体表现,达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写结果,采用升华主题的方式,点明赴阙讼冤事件的本质,即伸张公义,表现出正义、开明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家国情怀,体现了晚明时事文学的实录精神。

具体来看,第一部分是1— 5段,主要讲赴阙讼冤的原因。表面上是崇祯九年(1636),巡按御史张孙振来山西视察三立书院,有意刁难袁继咸,插手书院讲学,请托袁继咸不遂,两人关系进一步激化。实际上是明末统治集团内部弊病和矛盾。明朝中后期,随着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士大夫群体分化,“统治者内部出现了保守势力大地主阶级和宦官,与开明进步势力中小地主阶级和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之间的斗争”〔9〕。这种斗争在明朝末期集中在东林派人士与权宦之间。《因人私记》所记载的赴阙讼冤一事就发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在第一段里傅山提到“是时温体仁当国也”,直接点明事件的背景。袁继咸因立朝政见多与东林一致,与攀附阉党的首辅温体仁结下矛盾,而巡按御史张孙振恰好是温体仁的“私人”。

第二部分是6— 18段,讲赴阙讼愿经过。通过傅山组织动员学子、联合上疏通政司、投揭贴于在京各大小衙门、朝房外请愿和庭审陈情,终使袁继咸冤情昭雪。在这一部分,又可以将申冤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向太、汾、平、潞四府发出书信,号召全晋书生一起赴京。接着,傅山、薛宗周随袁继咸先行上京,留下傅庚在后方招呼四府陆续到来之人。然后,赴京途中,傅山不忘积极联络生员,壮大力量。抵达京师后,巡按御史张孙振、通政司参议袁鲸、河南掌道宋贤、首辅温体仁等为代表的阉党余孽,相互勾结,阻挠傅山、薛宗周等学子讼冤诉状。联合上疏通政司三次受阻后,傅山等学子采取一次比一次激烈的讼冤活动,使整个事件达到高潮。通过投揭贴于在京各大小衙门,在京城造成声势,引起朝廷关注。紧接着在朝房外拦轿请愿,致使温体仁、黄龙等阁老被迫接受揭帖。事件的转折是吴甡与薛国观的上书揭张孙振罪行。最后经过八个月的周旋与抗争,崇祯十年(1637)四月,袁继咸案终于迎来庭审,傅山两次出庭陈情作证,使袁继咸冤情得以昭雪,官复原职,起武昌道。

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段,升华主题,探讨了赴阙讼冤一事的真正价值。把赴阙讼冤定为“行义、公义”,“即此一事,是山西通省公义 山不过从众奔走,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岂敢贪公义以树□□□”。结尾落到“义”字上,反映出傅山等人的浩然正气和在思想深处对朋党的厌恶。这种思想也深刻地表现在傅山诗文中,如《读史感兴杂诗》中写道“高士耻结纳,道义期赓歌。慷慨亦相诺,邈矣如江河”。《口号十二首》中的“今古风流论不胜,门庭萧索足深情。此时久已非东汉,犹喜区区党锢名”。可以说,赴阙讼冤事件的成功,直接结果是加速了温体仁下台,是开明正直的知识分子同权宦势力作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与《因人私记》有关的其他史料

傅山等人为恩师袁继咸赴阙讼冤一事的记载,除了《因人私记》外,还有袁继咸的《六柳堂遗集》、巡抚吴甡的《忆记》、张自烈《芑山文集》,这三份史料与傅山的《因人私记》互为补充,可以使我们全面了解赴阙讼冤事件的来龙去脉。

1.袁继咸《六柳堂遗集》

袁继咸《六柳堂遗集》有被诬陷原因和庭审官员信息的记载,更好地补充了傅山《因人私记》相关部分。按袁继咸所记,其被诬陷的深层原因是开明正直知识分子与权宦之间的矛盾。由于袁继咸立朝政见多于东林一致,相交游之人多是东林名流,如倪元璐、马世奇、张自烈等人,所以与当朝首辅温体仁、大珰张彞宪等多有矛盾。如在天启年间,因探监“东林六君子之狱”中的李应升、黄尊素而遭魏忠贤所恨。崇祯四年(1631),上疏言事,得罪阉党,降南行人司司副。崇祯七年(1634),外迁山西提学佥事前,多次上疏抨击权宦。两次弹劾大珰张彞宪,被张彞宪指为朋党;为言官李世祺因论劾温体仁和吴宗达两辅被谪事件鸣不平,与温体仁交恶。《六柳堂遗集》:“令归安为乌程私人,代乌程报前怨,倾余以倾中丞,飞参余赃私数万。”〔10〕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因人私记》中第一段张孙振来,袁继咸和傅山讲的一番话:“张古岳是来,其不无意囗囗乎?”“果然张古岳相寻我矣。”另外,《六柳堂遗集》提到“庭讯之日 刑部先审为朱少司寇大启,后讯为郑大司寇三俊,各以实上”〔11〕。正好补充《因人私记》有关庭审官员的信息。

2.吴甡《忆记》

吴甡《忆记》有两段重要信息,一是袁继咸被逮送京师,朝廷命吴甡回奏之事,在《因人私记》里未提及,但《明史·袁继咸传》和《六柳堂遗集》均载此事,《明史·袁继咸传》:“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12〕关于回奏的内容,《忆记》记载颇详:“予遵旨提学官三年,清公有望者,闲擢五品京堂,以示优异。乃疏荐继咸,宜照旨优擢。会稿,按院不画题。然予疏巳拜矣。已始知数日前,按院批遗才诸生状,令继咸取送入场。继咸曰:‘考送诸生本道事也。可以按院批状行乎?’严斥诸生。按院闻之大怒,且具疏参论,捏诸赃款,污蔑之矣。按院曾为归安令,夤缘乌程,改授御史,差山西。知予与继咸皆乌程所忌,欲参继咸,倾予以倾乌程。其疏奉旨甚严,袁继咸革职,拿解来京究问。赃证诸犯即着,该按审拟,具奏继咸贪婪如此。抚臣何得滥荐?着自行回奏。”〔13〕二是提到袁继咸启程赴京时,“汾阳孝廉曹良直为执鞭弭,送至京邸”〔14〕,从中可知,袁继咸启程赴京时,不仅有傅山、薛宗周,还有曹良直也一直伴随左右。

3.张自烈《芑山文集》

张自烈《芑山文集》有丁丑九月自记的“上为友讼冤书”,对袁继咸被诬陷之事陈情讼冤。记载张自烈在得知袁继咸被诬陷逮送京师后,赴京前去探望一事,《芑山文集》载:“臣丙子秋应试南闱,报罢将归里,闻咸就击,匍匐来京师唁咸,狱中窃叹。”〔15〕与《因人私记》《六柳堂遗集》相吻合。如《六柳堂遗集》:“丁丑,余系狱,尔公自金陵来赴难,慰勉甚。”〔16〕补充了《因人私记》中张孙振上疏污蔑袁继咸的时间,《芑山文集》载:“十月十六日则按臣以蔑宪婪脏纠咸矣。”〔17〕

五、《因人私记》史料价值

《因人私记》记录的赴阙讼冤事件,是一次山西通省学子成功推动的抗议权宦、维护正义的事件,其中涉及明代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面貌,是研究明末崇祯朝事的重要资料。在校正史之误、记明末北方地区文人结社、补晚明山西地方人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1.可以校正史之误

《因人私记》对阙讼冤事件经过和人物考订颇为翔实,尤其是傅山作为当事人记当时事,具有一定得说服力,可以用来考证《明实录》《明史》相关记载。《崇祯实录》和《明史》均记载了关于山西学子为袁继咸赴阙讼冤一事。《崇祯实录·卷十》:“崇祯十年庚辰,逮山西巡按御史张孙振,孙振贪秽不职,先诬学臣袁继咸,山西丙子贡士卫周祚等讼其冤,命并逮孙振讯之,继咸守官奉功令廉介自持,自书卷外无长物,近之推督学政者必称焉。”〔18〕《明史·袁继咸传》:“久之,巡抚吴甡荐其廉能。而巡按御史张孙振以请属不应,疏诬继咸脏私事。帝怒,逮继咸,责甡回奏。甡贤继咸,斥孙振。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诏逮孙振,坐谪戍;继咸得复官。”〔19〕

与《因人私记》相对照,《崇祯实录》和《明史》都有与其不同之处,如《崇祯实录》提到“山西丙子贡士卫周祚等讼其冤”,而《因人私记》中记载卫周祚畏懦,不敢参与上疏替袁继咸讼冤,“会会试举人渐到,曹良直古遗。又怂惥诸同年上疏,而解元卫周祚畏懦不敢”〔20〕。这一点可以参考其他史料来看,袁继咸《六柳堂遗集》载:“江州求死不得,至今只得为其从容者 有诗一册付曲沃锡铤,属致门下藏之山中矣。可到未?乙酉冬季。”曲沃锡铤即是卫周祚〔21〕。傅山《与戴枫仲书》提道:“袁先生今年六月遇害,四月间有遗仆书,嘱仆以记载事 书中始云有诗集,先致曲沃锡铤,令转之仆序行之,即托人问之,不应。仆亲过绛时,又一再索之,皆不及此事,大都毁之矣。”〔22〕通观卫周祚言行举止,史料中也不见傅山在日后与卫周祚相往来〔23〕,《崇祯实录》所载应不合实际。

又如《明史》载“诸生随至都,伏阙诉冤,继咸亦列上孙振请属状及其赃贿数事”〔24〕。而在《因人私记》里是“会腊月,吴公甡纠孙振赃私疏上”〔25〕。在吴甡《忆记》中确有“纠张孙振脏私疏”,可知张孙振由于吴甡支持袁继咸,对吴甡也进行诬陷,最后查明张孙振巡按地方时的贪婪索要以及挪借条款诬陷他人,即“张按院阅边州县,皆馈以马骡鞍鞴刀剑等物,又五日小送,备极珍奇,有司苦之至边。摘论动移边丁月饷三千及侵用抚赏银两等事,奉旨该抚查明具奏。予察动移边丁三千,乃前抚宋统殷剿贼疏,请边丁未优调用,动其空月饷银三千给猛如虎等兵粮后,如虎补太原营空饷,仍还该管募军矣。抚赏停罢已久,所称动用乃前监视内臣刘允中督剿边贼时那借给兵,有款项可以追补,非侵用也。按臣不明言某年某官,而泛指该抚动移,该抚侵用,特因前袁继咸事 相忤,借以陷臣云”〔26〕。由此证明,还是傅山所记较为准确。

2.记明末北方地区文人结社

文人结社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一,文人们雅集汇聚,诗文唱和,交流切磋,推动思想、文化、学术发展。因明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文人结社在历史上达到鼎盛,并对晚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有明一代各类社团总数达到600多家〔27〕,且多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文人结社相对较为沉寂。据统计,整个明代北方地区文人结社96家〔28〕。在傅山《因人私记》中,记载了明崇祯时期北方地区结社实例一则—“留社”以及跟文人结社有关的人物,对研究明末北方地区文人结社活动有重要意义。

《因人私记》载,“时学于国门立留社”〔29〕,这是目前见到关于“留社”的仅有记载。“留社”成立于“丙子冬”〔30〕,即崇祯九年(1636)冬季,属于明代的“诗社”类型,即,以诗为活动内容,存有社员唱和的诗集,以表明对社友交流和友情之作的重视〔31〕。如《因人私记》载,丁时学汇集当时词客赠傅山等古近体数十篇为一册,以马太史《山右二义士记》为首,藏于家中。由于明朝科举制发展,文人结社后期出现以读书制艺、习举子业的文社和诗社之分,用来“讨订文史,朋讲群咏,深钩赜剖,得大肆力于弘学”〔32〕。启、祯时期文社兴盛,诗社渐衰,泰昌至崇祯时期诗社有49例〔33〕,因此,留社的记载充实了明末诗社研究。

当明代全国各地结社之风盛行时,山西地区文人结社情况,文献记载较少,仅有2家〔34〕。《因人私记》中提到了跟文人结社有关的山西籍人物,如韩垍、卢传第、王予珪、郭新,对研究明末山西籍士人文化活动提供重要信息。韩垍,《复社纪略》社目一项,载有山西太原府四人,韩垍是其中之一〔35〕。卢传第,“周钟门人,与予珪同习制举于金坛”〔36〕。周钟在文坛上享有较高声望,且在天启五年(1625)成立的应社中负责“操文衡”〔37〕。由于明末文人结社多以师生、师友为纽带,甚至非师生不同社,卢传第、王予珪受业于周钟门下,一定程度受文人结社之风影响,从《复社姓氏传略》山西一项,可见王予珪名列其中,“王予珪字文辇”〔38〕。郭新,在崇祯时期成立必社,据傅山《题九子故里》所写“必社文空订,谁坚赤石盟”〔39〕。

3.补明末山西地方人物研究

《因人私记》(包括《辨诬公揭》)载有姓名者60余人,其中涉及山西籍人物占一半以上。这些人不乏开明进步的知识分子,耿介不阿,重文章与气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是当时国家和社会的缩影,极大地丰富了山西地方人物研究,填补官方文献对地方人物记载的不足,对挖掘山西地方文化有重要意义。

以傅山未做注释的《辨诬公揭》中人为例〔40〕,如周培诜。《长治县志》载:“周培诜,平定州训导。少承家学,读书求实用,诗文书画各极其妙,乙丑之变,其父被围高平,培诜闻警,同弟培翼,蓬头跣足,突围驰至城下,父子相认,乃缒入,佐再勋登陴固守,编什伍,备火器,戒严四十余日,围解,嗣以岁贡任平定州训导,著有诗集。”〔41〕其父周再勋,参加崇祯九年(1636)丙子科试,袁继咸正是这次科试的督学。《长治县志》载:“周再勋,性好学,袁继咸深器之,崇祯丙子举人。”〔42〕

樊嶷,《平阳府志》载:“樊嶷,字九嶷,性狷介,负气节,从学辛复元之门。顺治三年贡授盩厔知县,崇教化,抑奔兢,唯一意休养百姓,不事趋奉,未几罢去,百姓知其贫,争相馈赠,几及千金,嶷不受,飘然归里,至不能举火,坦如也。杜门养高,梦咏自适,周眷新题其壁曰:仙风道骨,云意冰心。水云嫡泒,河汾一人。”〔43〕辛复元即辛全,袁继咸督学山西时,曾邀辛全讲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载:“崇祯六年,举乡试,提学佥事袁继咸复延辛全、桑拱阳,讲学郡中。”〔44〕

图2 [清]傅山《因人私记》手稿册页钤印:傅山之印(白)苦铁欢喜(朱)

张璞,《猗氏县志》载:“张璞,号荆山,辛酉拔贡,庚午顺天副榜,丙子山西副榜,宗伯王铎击节赏之,赠句有云:应藏知己泪,莫向众人弹。初任别驾,督饷辽阳,经略洪承畴求隹客草露布,公应曰:通判能之,即为文数千言,洪公叹曰:通判乃有大才。巡抚方一藻及边将镇咸重之。着有《金台逸诗》《筹海代言》若干卷。顺治初年吴逆三桂入川,以旧谊辟公为书记,不就。暮年环堵敝庐,粗衣粝食。未尝过陶白之门。”〔45〕可见,张璞也参加了袁继咸督学山西时的丙子科试。

综上所述,傅山《因人私记》所记山西学子为袁继咸赴阙讼冤一事内容翔实可靠,是研究明末崇祯朝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社会面貌的重要史料,同时又可与正史、明人别集相互印证、补充,对核实史实具有较高价值,尤其是记文人结社实例一则,对研究明末北方地区文人结社现象,提供了重要信息。全篇涉及有名字人物60余人,山西籍人士占一半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山西地方人物研究。山西博物院藏《因人私记》手稿作为傅山《霜红龛集》“因人私记杂记”的实物印证,可以说是我们研究明末社会面貌的重要资料。

[清]傅山 楷书竹雨茶烟联 225cm×44.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傅山书。

[清]傅山 草书与玄翁等人书札册页 33.3cm×16.5cm×10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仙诞,尊命不敢造扰,谨具粗扇贰握,小诗二章,亦非套语,皆郎道兄实行。展祝,幸笑内。石章一方,勒仙师所改尊名也。弟山顿首。又承雅惠,奈何奈何。拟邀一过,图我辈老汉村外卧柳光景。此月第斋,未免见客。噉肉忍涎,须七月。枉奉发半日愁中之笑。草复。玄翁道丈先生。弟山顿首。般瓜甜极,今斋早粥,一掐过之,颇加碗数,谢谢。图晤殷殷,惮数十步水,又令叫船一上下耳。西江月兴大豪,若有羊与鸡独享,似亦大寡,何不叫东山老道士共噉更好哉?东西村来往皆劳顿,可约日于城中一面也。弟山顿首。弟以水泻三四日,便不能弄笔墨。今始少停。容三两日中,一总报命。弟欲过仙寓,又不能独行。若再有一二人同造时,不知能青目生客否?附问。玄翁老仁丈先生。弟山顿首。弟自疮发来,两手两臂肿痛,于已九十日许不见消散。不理论笔研事,亦百日余矣。违教久,不欲负来命,满纸败笔,先报联命。扇求稍宽三两日,且弟处实无书扇之笔耳。弟无印丹,故不用名章。玄翁道丈先生。弟山顿首。薄祝恕真率,恃知敢尔。小纸共十八块。余挼破者,不足厕之矣。八绝皆村龛寓言,淡墨花草十叶,皆老懒不能磅礴之陋。承责草草,发一无俚之笑可耳。弟衰甚,烂眼怕风,明日若风少息,会当一叩。先此致意,急欲辟咡一闻微言也。玄锡先生仙翁。弟山顿首。扇如旨。兰常终为解衣。但老懒不知懒在几时才得完信。暑热闷不可言。若能来靖里,殊大快事。专候道驾不呶。弟山顿首。薄意展祝,极知不成礼,此中实不敢失敬。附候康强。十三日蔬齐奉候,路远,幸蚤惠。玄老仁丈先生。弟山顿首。篆隶闻命,不能顷刻办。一二日内,可向药肆取也。丹翁道兄。弟山顿首。远承雅意,谢不待言。前与道翁写得一扇,因无便人未奉,今付使代上。真实由中,会笑颔此意。郎君一纸,亦直质相劝勉之言,幸细览过,见我辈老迂,无他时俗譁语耳。弟山顿首。

[清]傅山 行书临李邕三数日晴帖轴 163.5cm×48.8cm 绫本 荣宝斋藏释文:三数日晴,顿热,若为自适也。仆少理,欲使小儿入京,当从澧州去。有书,不示之。傅山临。

[清]傅山 草书不觉二首之一诗轴 180cm×45cm 绢本 山西博物院藏释文:天地有腹疾,奴才蛊其中。神医须圣武,扫荡奏奇功。金虎亦垂象,宝鸡谁执雄?太和休妄颂,笔削笑王通。不觉二首之一。山。

[清]傅山 草书紫微云锁诗轴 179cm×45.8cm 绢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释文:紫微云锁敞丹轩,太帝报谈不老门。从与百寮分拜后,走龙鞭虎下昆仑。傅山。

[清]傅山 草书雾雨终文豹诗轴 262cm×75cm 纸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释文:雾雨终文豹,花斑乱小貍。管城原所秃,研版欲无溪。高鹄摩云翼,飞廉刮地啼。一樽弹短剑,星斗落窗西。真山书。钤印:傅山之印(白)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惊书污此佳册,付令亲带上,不足观,牵率了事。原裹来布巾仍裹去。幸查收也。八日。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二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业有三世,识神不灭。凡。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一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大抵生生之类,皆因行。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六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而为著,在于积仁顺。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五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非一,皆缘浅以至深,藉微。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四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积胜业,陶(以下缺)心行,等级。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三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为善恶,必有报应。渐。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十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戒,去杀、盗、媱妄、饮酒。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九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依佛法三归,又有五。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八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通炤也。其始脩心,则。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七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蠲嗜欲,习虚静而成。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十二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蛱蝶此序,差可。山书。

[清]傅山 行书魏收魏书释老志序册页之十一 28cm×55cm 纸本 晋祠博物馆藏释文:大意与仁、义、礼、智同。

注释:

〔1〕 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文物出版社1987 年版。

〔2〕 邹涛;沈乐平:《吴昌硕全集·篆刻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年版。

〔3〕〔20〕〔22〕〔25〕〔29〕〔30〕〔36〕〔39〕〔40〕〔清〕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清代诗文集汇编·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

〔4〕 陈监先:《陈监先文存》,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 年版。

〔5〕 刘贯文等:《傅山全书》(第一册卷三十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6〕 郭鲸鲲:《张溥五人墓碑记试析》,《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 年第01 期。

〔7〕 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中华书局1964 年版。

〔8〕 张厚余:《傅山散文的艺术特色》,《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 年第04 期。

〔9〕 姚郁杰:《读〈五人墓碑记〉》,《宁夏大学学报》,1981 年第4 期。

〔10〕〔11〕〔16〕〔21〕〔明〕袁继咸:《六柳堂遗集》,《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一一六),北京出版社2001 年版。

〔13〕〔14〕〔26〕〔明〕吴甡:《忆记》,《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七一),北京出版社2001 年版。

〔12〕〔19〕〔24〕〔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1 年版。

〔15〕〔17〕〔明〕张自烈:《芑山文集》,《丛书集成续编(新文丰)》(188 册),新文堂出版公司1988 年版。

〔18〕“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附录·02·崇祯实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 年版。

〔23〕 姚国瑾:《傅山与清初官员》,《中国书法》,2017 年第01 期。

〔27〕〔28〕〔32〕〔34〕李玉栓:《明代文人结社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 年第10 期。

〔31〕〔33〕张娴:《明代诗社与文人心态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年。

〔35〕 〔明〕陆世仪:《复社纪略》,《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台湾明文书局1991 年版。

〔37〕 丁国祥:《论应社的社会属性》,《学术交流》,2009年第12 期。

〔38〕 〔清〕吴山嘉:《复社姓氏传略》,《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台湾明文书局1991 年版。

〔41〕〔42〕《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长治县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年版。

〔43〕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平阳府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年版。

〔44〕 〔清〕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第七百五十七卷),齐鲁书社2006 年版。

〔45〕 《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猗氏县志》,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年版。

猜你喜欢

释文册页傅山
傅山的“四宁四毋”
册页·即兴
天台册页(组诗)
王来文作品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山水册页 《禾木印象》 张国荣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马王堆汉墓帛书[叁]》释文补正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