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一线曙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07-14刘晓东
刘晓东
陈独秀
李大钊
1921 年,19 岁的诗人汪静之写了一首题为《天亮之前》的新诗,收录在他的诗集《蕙的风》里。诗中这样写道:
自从黑夜赶走了太阳,
霸占了一切,
于是都伏于黑夜了——
至今沉沉如死地梦着。
……
旧的太阳挽不回了,
又何必挽回呢?
我们只要欢迎着,
欢迎新的太阳早些光降;
这有莫大的希望呵!
最初的一线曙光,
躲躲藏藏地窥了。
众生的心沸着,
鼓着雄壮的勇气,
狂热地跳舞着,
起劲地唱歌催太阳起身。
……
多年之后,诗作者对这首夹在幽香的蕙花风般温馨爱情诗集里的小诗,作了说明:“写这首诗的前几天,我从一位要好的朋友那里听到了中国共产党在7 月成立的消息。我感到参加共产党的这些人很有志气,因此写了这首诗。收在爱情诗集里,敌人发现不了。”
当年,诗人在激荡着青春和热情的诗里行间含蓄地想告诉人们:沉沉如死的黑夜,有了一线曙光——中国有了共产党。
在充满动荡和剧变的不平凡的20 世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沉痛的历史背景。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中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度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国人民饱经沧桑磨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
1919 年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以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像天降狂飙迅猛地席卷全国。从大城市到偏僻乡镇,千百万人热血沸腾地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学界罢课、商界罢市,接着在中国历史上工人阶级破天荒地以独立的姿态,波澜壮阔地行动走上政治舞台。人们的思想在经历一场疾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冲刷后发生了剧烈而巨大的变化。人们不仅对祖国的命运充满忧患意识,并且勇敢地探索未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渐在中国先进思想界中居于主导地位,这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基础。1920 年元旦,《星期评论》以一篇《红色的新年》表达了对未来的希冀:“朦朦胧胧的张眼,黑暗里突然的透出一线儿红。”“映着初升的旭日光儿,一霎时遍地都红!”“你瞧,这红色的年儿新换,世界新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1920 年4 月,俄共远东局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局外国处派遣27 岁的维经斯基来到中国。他在北京先见到了31 岁的李大钊。李大钊又介绍他去上海见到了41 岁的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精深的李大钊和《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将,也是最早提出建立共产党的领导人,因而在思想界的先驱者中和中共党史上享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崇高声誉。
中共一大代表下榻的博文女校旧址
这一时期,先进分子中还有不少人同样也在考虑建立共产党的问题。正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者、作战部。”1920 年8 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10 月,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这是星火初燃。在上海、北京党组织的联络推动下,党的早期组织在各地相继成立,恰如新笋萌生。11 月7日,第一个秘密性机关刊物——《共产党》在上海创刊,公开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号,宣传党的主张。同月,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虽然这份宣言只作为吸纳党员的标准,没有向外发表,但宣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中国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主张,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社会。”宣言进一步提出,无产阶级要创立新社会,就要团结起来,开展阶级斗争,“用强力打倒资本家的国家”,铲除资本制度;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并“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产主义的建设法”。
1921 年6 月,毛泽东接到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知。29 日下午6 点,毛泽东、何叔衡一道在长沙小西门码头,乘着暮色,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他们走得很突然,没有让亲友送行。当时和何叔衡同在《湖南通俗报》工作的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这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7 月,各地推选的一大代表陆续抵达上海。
上海法租界一所颇有名气的私立博文女校的校长黄绍兰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以“北京大学暑期旅行团”的名义把代表们安排住在女校楼上的教室。陈潭秋回忆说:“楼下女校因为暑期休假,学生教员都回家去了,所以寂静得很,只有一个厨役,弄饭兼看门。他受熟人的委托,每天做饭给楼上的客人吃,并照管门户,不许闲人到房里去。他也不知道楼上住的客人是什么人,言语也不十分听得懂。因为他们都不会说上海话,有的湖南口音,有的湖北口音,还有的说北方话。这些人原来就是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为了正式组织共产党,约定到上海来开会的。”
距离博文女校不远,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和贝勒路转角处有一幢石库门风格的建筑,青色砖瓦、乌漆大门。门牌是望志路106 号,又因为它的后门从贝勒路树德里进去,所以有时也称贝勒路树德里3 号。这里是同盟会元老、辛亥革命骁将李书城的家。当年李书城在上海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的这处房产,是上海中产阶级的典型住宅。楼上作卧室,楼下是客厅。李书城平时来上海,就住在这里,他离开上海时,房子就由弟弟李汉俊照管。新中国成立后,李书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农业部部长,当年他并不知道他的这所宅院里悄然发生着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 年,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7 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李书城的寓所开幕。会场的布置很简单,各代表席上只放了几张油印的文件,也没有张贴什么标语。参加会议的代表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他们代表着全国58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了会议。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两位领导人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北京,因事务繁忙未出席会议。
30 日晚上,举行第六次会议时,突然有一个陌生男子闯进了会场,环视一周后匆忙离去。具有长期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立即断定此人是敌探,建议立即中止会议,代表们迅速分头离开。十几分钟后,上海法租界巡捕包围并搜查了会场,结果一无所获。由于巡捕袭扰,代表们的活动已受到监视,会议无法继续在上海举行。这天夜里代表们商量紧急转移改换会议地点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进行,在船上完成了大会全部议程。
中共一大主要议程是成立中国共产党。会议着重讨论的,是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大会通过的纲领,第一条写明:“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反映出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对党的纲领,规定了4 条: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要以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党的一大决定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任书记的中央局。各地的早期党组织相继改组成中央局领导下的地方委员会或区委员会。这些是原来所没有的。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中共一大是在反动军阀的血腥统治下秘密召开的,会后不能公开发表消息与宣言。不仅如此,就是在党的内部刊物上,也没有发表相关消息。因此,在当时的中国,只有极少的党员知道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而在社会上,知道这一信息的人就更少了。1922年1 月28 日农历正月初一,上海党组织印制了6 万张特殊贺年片,正面印着恭贺新年,背面印着《太平歌》:“天下要太平,劳工须团结……有工大家做,有饭大家吃,这才是共产社会太平国……”每家送一张贺年片,人们看到惊呼:不得了,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考证,党的一大开幕准确时间是1921 年7月23 日。1941 年6 月《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将7 月1 日作为党成立纪念日。此后,每年7 月1 日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纪念日。
1951 年中共一大会址勘察核定时的外景
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中大多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其中最年长的是何叔衡45 岁,年龄最小的刘仁静19 岁,平均年龄28岁,作为湖南代表之一的毛泽东这一年正是28 岁。这些具有先进思想、富于激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中,从四面八方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以改天换地的豪迈气魄和青春飞扬的热血激情,要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立一个崭新的合理的社会。他们渴望实现的“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
繁华上海、秀水南湖,是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充分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党的一大迈出了漫漫征途上的第一步,这是“中国改换了方向”的决定性的第一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下决心到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工农大众中去做群众工作,要求建立严格的纪律以达到行动的一致。这样的政党在中国以往历史上是从不曾有过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上海的时尚地标“新天地”,流行元素为古典建筑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怀旧的情愫保留着中西合璧的雅致和独特魅力。望志路106 号(今兴业路76 号)中共一大会址,这座饱经沧桑的石库门建筑,与新落成的中共一大纪念馆隔街相望、交相辉映,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真理而奋斗的坚守与赤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这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1921-2021,回望百年历史,展望美好明天。“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中国共产党从50多名党员革命萌生燃起星星之火,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 多年,拥有9100 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足以让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辉煌历史。中国共产党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仍需风雨兼程。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