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策略

2021-07-13吴静

现代企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产权资产经营

吴静

20世纪50年代,基于辅助和为了出于方便高校科研和教学的目的,各大高校纷纷开始创立校办企业,高校校办企业拥有自身优势,高校的技术及人才资源为依托,快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是一种对市场有益的企业形式。另外,从高校角度来说,有了校办企业,高校研究成果的转换更加方便快捷,校办企业经营所得利润也可以回馈高校,实现双赢。同时,这些校办企业还可以承担学生实习、教师科学研究的职能。然而,这些校办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不仅自身的发展受到钳制,也给高校带来了一定风险。因而,亟需对校办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使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能规避和抵御各类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诸项职能。

一、高校校办企业的历史背景

校办企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特殊歷史时期的产物。其时,我国公司法、合同法等关于企业创办规则的法律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影响一个企业产权归属的物权、债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项权利的划分和规约都不是很完善,甚至无章可循。在实践中,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无论是校办企业还是普通社会经营的企业,其创办手续、财务管理等都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校办企业在过去发挥了帮助高校成果转化、方便高校教师科研以及帮助学生实习的功能,承担了其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使命。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校办企业产权不清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与社会企业相比,校办企业的规模提速普遍缓慢、盈利能力也乏善可陈。即便如此,由于校办企业拥有依托高校资源的天然优势,在经过针对性的改革之后,还能够发挥出其应有实力,创造其应有价值,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突围并回馈高校和社会。

二、高校校办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明晰。高校校办企业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追溯至校办企业大潮兴起之初,通常情况下,校办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没有经过法定的程序进行评估和登记,因此在划分资产和负债时,就容易出现“糊涂账”。另外,校办企业的资金最初大多来源于高校和政府,但是这些资金却没有通过正规的股权投资方式予以确认,高校和政府往往会因资金投入而掌握校办企业的经营权,这种不加划分的资产评估方式会导致校办企业和高校的界限不分明。在管理上,高校也经常与企业内部一同参与经营管理校办企业的日常运行,这就导致高校和校办企业在责任主体上权责不明晰,高校与企业负担起了连带责任。一旦企业经营遭遇风险,那么高校就可能以其所有的高校资产为企业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经营管理水平低。校办企业的本质还是企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的增长和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社会上其他类型的企业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对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整,或者聘用具备丰富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具备灵活性和经营性,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带领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但是校办企业的经营管理职位通常由高校人员兼任,一套人马分管两个体系。一方面,这些高校人才是科研方面的专业人才,但在企业的经营运行与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存在利益冲突,这些兼任的管理人员很难做到以企业利益为先,保障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失。这样的人员安排不论对企业还是对高校都弊大于利。

3.财务管理体系有待健全。校办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根源在于高校和校办企业的身份混同。目前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通常来讲是创建该企业的高校全权管理校办企业的财务工作,企业自身缺乏管理权。第二种模式是高校直接将校办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纳入到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没有管理权。这两种模式尽管看似程序不同,实质上都造成了企业没有自身单独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财务管理权,而如果企业缺乏管理权,对自身的经营管理就缺乏控制,一方面高校不一定会将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高校也可能忽视对企业的财务进行专业管理,造成利润损失。

三、加快高校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1.明确产权归属,调整产权结构。校办企业在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厘清企业本身拥有的资产和债务。对待非金钱资产,比如知识产权、经营许可权等,应当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评估作价计入资产中。对来源于高校或者政府的资金或技术,应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计入企业资产,隔断企业和高校之间资产的联系。这样一来,从高校角度看,高校仅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风险降低。从校办企业角度来看,高校仅承担出资人、股东的角色,从而使得经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调整产权的具体过程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校办企业可以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雇佣中介机构或法律服务提供机构进行产权拆分和债务评估,保障明确产权的工作顺利进行。

2.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层不应当涉及太多具体的管理工作。高校与校办企业的产权拆分过后,高校管理层应处在投资人或股东的位置承担企业的亏损或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价值增长。校办企业可以雇佣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替代原有的高校兼职管理人员。在具体的科研创新岗位,可以安排一些高校兼职人员,保证企业在科技方面具备第一手资料。高校享有股东的基本权利,比如股东身份权、利润分配权、重大决策表决权、知情权、监督管理权以及特殊情况下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权。高校可以在股东层面监督校办企业的运行,维护和保障自身利益。

3.规范财务体系,完善企业资产管理方式。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分为:全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财会人员管理。校办企业应将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从高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中独立出来,设计出属于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设立财务总监、经理、会计及出纳职位,雇佣专业的人员打造自身财务管理专业人员团队。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性质,设计和调整自身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企业也可以选择以招投标方式雇佣专业的财务会计机构来搭建自身财务管理体系。总之,校办企业资产管理方式和财务管理的体系的完善,需要将校办企业与高校剥离,再根据自身情况设计适合自己的财务管理体系。

四、结束语

高校校办企业与高校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资产管理、产权划分、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校办企业和高校或多或少的出现了混同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加大了高校的风险——高校需为企业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另一方面也使得校办企业的独立经营权受到限制,使企业不能够自由的根据自身和市场的相关情况灵活的调整企业经营管理策略,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企业的目的是逐利,在很多时候,企业的利益与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利益并不一致。为了校办企业更好地发展,在改革时,企业应当明确产权归属,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规范财务体系,完善企业资产管理方式,这些具体措施将会对改革起到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产权资产经营
产权与永久居住权的较量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共有产权房吹响集结号
对“小产权”房的认识与思考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对小产权房问题的法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