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视角下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2021-07-13段文凤罗爱忠张效忠
段文凤 罗爱忠 张效忠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及建筑行业的不断改革,建筑市场的PK不再单单是比拼质量、比拼价格,企业形象作为一種无形财富,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业已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建筑企业的竞争已经提升到企业文化的竞争。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助力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形象的重塑已迫在眉睫,而CIS是快速提升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建筑企业通过导入CIS提升企业形象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建筑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
其一,建筑业与传统制造业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建筑企业提供的产品是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虽然项目施工是一次性的活动,但是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却是持久性的系统工程,而且项目现场是建筑企业市场经营的窗口,是建筑企业提升形象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认识到,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对工程项目的依托性,加强项目的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其二,领导者必须意识到,建筑企业人员流动性强,但其文化建设对民众的依赖性更强。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企业产品最终要靠农民工这一庞大群体完成,项目工地上的农民工形象直接影响着大众对于建筑企业的形象判断;二是专业技术人员流动性强,正是缺乏这一有一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员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所致,企业文化建设绝非领导者一厢情愿喊出来的口号。其三,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注意到企业文化兼具的传承性和开拓性,每一个建筑企业都应当尊重企业发展的历史,从自身的发展史上提炼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引领着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上开疆扩土。
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贵州地区的建筑市场,了解了部分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下主要分析贵州地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1.决策者思想上重视不足。海尔的张瑞敏曾说过:“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可见,企业领导者的垂范对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贵州地区的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领导者自身文化修养不高,对企业文化的重要引领作用重视不够,不愿意花钱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在企业文化建设上面,在其项目工地上,多是“质量第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与其上班前向父母道个早安,不如下班后向父母报个平安”等宣传标语,很难看到其企业文化的缩影。大型建筑集团多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领导者的思维弊端在于总是优先考虑上级需求和外在要求,而很少用心发掘企业自身存在的文化驱动因素。
2.项目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够。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以工程项目为依托而管理,以项目现场为橱窗而展示的,而项目管理文化主要是工地现场上的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和合同、安全、信息的管理以及组织协调,所以我们在现场上总是能看到很多关于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的标语,但是质量和安全意识只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建筑企业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所在,项目管理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客户满意”,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顾客就是上帝”营销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著名的悉尼歌剧院项目,其造价从700万美元的预算膨胀到1.2亿美元,而且进度严重滞后,工程历时14年才完成,但它不仅使得澳大利亚人为之自豪,而且被全世界所接受,人们对它广泛地认可就说明了项目使得客户满意才是项目成功的标志,才是项目管理的终极目标,才是建筑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的核心所在,也证明了施工项目管理与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
3.企业文化缺乏个性。贵州地区的中小型民营建筑企业的发展史原本就不够悠久,企业文化建设进程原本就慢,加之领导者本身重利润、轻文化,不愿投资建设企业文化,其企业文化建设多与企业管理脱节,只是简单地模仿行业内大集团的一些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等等挂在墙上,并不彰显其本身的企业文化,而不少大型建工集团本身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却盲目对照一流企业做法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导致整个建筑行业的企业文化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鲜明个性。
三、 CIS视角下贵州地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各种载体来实现,而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是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现行主流理论之一,张德教授等认为CIS是通过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将企业文化外化为企业形象的过程,邓智文和裘建娜等分别论述了建筑企业导入CIS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贵州地区的建筑企业发展历程虽然较短,其企业文化建设史也不算悠久,但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中也有其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支撑的,并表现为经营行为,给周边民众留下经营形象的建筑企业文化存在,只是企业缺乏包装,企业品牌建设也缺乏文化性的渗透,知名度还不够高,通过导入CIS来加强其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并彰显其企业文化,塑造“心灵、手巧、颜值高”的企业形象是十分必要的,两者的一一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1.转变思维方式,注重顶层的精神文化。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要在传承中适时创新,企业领导人和各层次负责人的思维方式要及时更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注重顶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它是企业文化的“心灵”,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企业的经营理念、项目的多维目标管理哲学、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管理者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将通过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挖掘出的以人为本、决策重视、讲求安全,保证进度等重要理念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促使建筑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毛细血管中,与时俱进,多方式培育企业精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2.弘扬工匠精神,传播优良的行为文化。项目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组成与延伸,工地现场是建筑企业经营的橱窗,是项目文化的重要载体,而项目现场是少量的技术骨干和淳朴的农民工群体展示企业形象的舞台,他们骨子里都有着诚信执业,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功底,只是他们的工匠精神需要所在企业的行为文化、管理体制和建筑企业价值观支撑,需要企业人才聘用机制、培训教育制度、绩效分配章程、建筑行为规范手册等多种规章制度激活,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系统的打造不仅仅包括这些企业规章制度,还包括通过公共关系、赞助活动、公益活动等企业行为所塑造出的良好企业形象,职工对于良好企业形象的自豪感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自身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将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目标中去,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动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3.全员参与,弘扬特色的物质文化。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必然会带动知识的更新,建筑企业不仅需要重视人才培养,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以提高职工业务水平,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有效避免人员流失严重和减少安全事故频发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企业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同时,建筑职工也需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自觉提升综合素质,才能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建筑企业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大型建筑企业要正视不同层次员工的利益诉求,坚持从多元化的价值观中提炼共识才能更大程度的以所建企业文化将全员职工凝聚在一起。另外,个性鲜明的物质文化更有益于企业形象的塑造及宣传。借助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系统,建筑企业应当集全公司之力,集思广益,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标志、象征图案、建筑物外观等。比如,韩国三星工程建设公司所承建的项目,竣工后无一不在建筑物上留下独特的标志,来展示自己的产品形象,展示公司所占市场份额以宣传企业形象。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贵州地区的建筑企业也有不少企业是获得多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应当积极探索除了在定期开展员工文化活动中,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推送企业相关的合规警示内容、优秀建筑工匠的先进事迹,以及在一些建筑行业的报纸杂志上宣传外企业形象外,还应当如何打造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顺应主流思想的物质文化,以提升贵州建筑业的企业形象。
四、结语
贵州建筑企业在长期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精神,但其企业文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贵州省建筑企业文化建设路径的三条措施,以期更好地建设贵州省建筑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此外,国家政策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极大,还应当探讨从党政思想宣传角度推动贵州省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7]309]